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八十年代中期掀起的改革浪潮使“什么是社会主义”成为热门话题,特别在苏联理论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论。五六年来报刊发表了大量文章,形形色色的思想观点纷纷登台亮相。讨论大致可分两个阶段,即以1988年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前后为分野。前一个阶段主要集中在如何看待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今后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争论的焦点可以概括为斯大林搞的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一种意见认为,所谓斯大林模式确有弊端和缺陷,他本人也有严重错误。但斯  相似文献   

2.
<正>"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立法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地方立法应当如何面对、如何作为?  相似文献   

3.
苏联从1957年开始,就对其经济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到现在已经历时三十年。但无论是在赫鲁晓夫时期,还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每次改革不是半途而废,就是难以彻底,因而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体制问题。对此,人们不禁要问,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如此步履艰难?阻碍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症结是什么?对于这一事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败的  相似文献   

4.
一、戈尔巴乔夫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愿望是真心诚意的俄国学者布坚科认为,应当从历史的角度去评价戈尔巴乔夫的观点和他所进行的活动。布坚科提出,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改革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愿望是真心诚意的呢,还是他的改革的社会主义思想只是幌子,在它的背后隐藏着想把“社会主义送进档案馆”的意图?当时“挖掘社会主义潜力”的口号本身是否符合国情?如果是符合实际情况,那么又为何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把其融入我们的生活呢?如何融入到家风建设中呢?比如说"富强",在家庭中,怎么理解它又怎么引导孩子来认识它呢?先来认识"富强"的反面———"贫穷"。  相似文献   

6.
按照多年流行的观点,社会主义原则与私有化是格格不入的。但是,苏联在目前的改革中却明确提出了私有化问题,声称私有化与社会主义原则并不矛盾。例如,沙塔林在去年12月29日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说“我头脑中的社会主义概念就是要实行财产私有、企业经营自由、实行市场经济。”由此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苏联为什么改变了对待私有化的一贯态度?苏联的私有化到底是什么含义?它在体制改革中起什么作用?对于私有化的概念,苏联国内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官方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伟大工程,在党的历史上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构筑了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制度建设的基本框架。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最根本的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众星捧月"格局是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目前的关键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社会政策”被作为“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之一写进党代表大会的正式文件,这在苏共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它标志着苏共领导人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什么是“社会政策”?它的理论依据、基本内容和实现的途径是什么?本文现就这些问题作一简要评介。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亟待打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极为丰富,但建设初期各种难题会接踵而至。一是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牢牢坚持以德立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党德建设;重视加强教育引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宏观引领作用;着力推动制度创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微观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今日的缅甸,是一个在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领导下,正在从事“缅甸式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事业的国家,全国各族劳动人民按照自己和愿望,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制的国家,为了使全体劳动人民掌握丰富的知识,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建设事业中去,首先必须让每一个劳动者接受最起码的读、写、算等基础教育。 因此,为了帮助不识字的劳动人民学文化,以便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缅甸从一九六四年开始进行了扫盲和掀起读书热潮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20年的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将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伟大征程。这必将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站在20年代的大门口,中国是怎样的一番模样?20世纪20年代之初的中国,面临着如何救国保种。毫不夸张地说,百年前的中国,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村庄改造,它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由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作出的战略部署,是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论证了资本主义发达的高度将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因而设想,社会主义将会在英、法、德、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最先建立。历史的发展和革命运动的实际却是尚未完成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相对落后的俄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的俄国社会发展顺序的颠倒,就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聚焦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体制的一国社会主义,是特定时代条件下,斯大林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俄国实际所建立的社会主义。斯大林宣布苏联已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其实只是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成为斯大林体制的历史负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也是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尚未完成的相对落后的国家。历史的共性是斯大林体制被当作社会主义共同模式的时代条件。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共有的、越"左"越革命的幼稚病,是小生产占优势国家背负的、改革斯大林体制的沉重历史包袱。中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于为相对落后国家在完成民主主义革命遗留历史任务之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从而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在苏联解体之后,国外学术界有人认为:当社会主义整个大厦出现裂缝,作为一个真正有经验的工程师,不是先去找施工的人,而是去查图纸,查设计大楼的人。由此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学说本来就是非科学的。因而不能不使我们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即马恩的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社会主义的矛盾症结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变化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不断调整和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国家形象塑造相贯通,实现了由过去单一政治功能向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样功能的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功能拓展中开辟新的空间,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和影响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  相似文献   

18.
"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不但"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富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将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强起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既是对党的奋斗历程的历史叙述,又是逻辑叙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历史叙述,也是逻辑叙述,可以说是对党的基本路线的形象概括。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改革在东欧国家已经进行了数十年。现在,东欧各国的改革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阻力和困难,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面对这一情况,他们大都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深入探讨改革之路。其中,摆在东欧各国党和人民面前的一个十分敏感而又极为严肃的问题,便是社会主义多元化。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多元化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多元化问题?南斯拉夫著名的理论家、南共联盟领导人爱德华·卡德  相似文献   

20.
王煜 《新民周刊》2022,(31):36-37
<正>历史上,几乎没有政治人物像邓小平一样有如此的韧性。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诞生立下赫赫战功;他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进行艰辛探索;他为成功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建立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