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戏剧处境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中国戏剧家协会最近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戏剧节,广大观众短时间内可以欣赏到那么多好戏、好演员,看到五光十色的舞台艺术,不能说不是一件大好事。不少有机会观摩全貌的艺术工作者认为,观摩戏剧节大饱眼福,又是一个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也有利于从中找到当前戏剧艺术创作的不足和改革方向。笔者有机会来京参与戏剧节活动,一边观摩一边想到戏剧艺术创作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剧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许多戏剧团体步履维艰的时候,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县豫剧一团却演出繁忙、出人出戏、经济自给,在文艺体制改革中走到了全省的前列。 一九八○年,这个剧团开始探索改革,订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但由于没与经济收入挂钩,收效甚微。一九八三年,剧团改革分配制度,制订了考勤考绩奖惩细则,据此发放工资。剧团演出收入扣除保险基金、公积金、装卸舞台等小项  相似文献   

3.
李广春 《瞭望》2020,(5):76-77
历史已翻过农耕文明一页,现实坚硬的壁垒使得戏剧在艰难突围,如不与时俱进加以改革创新,就难再“梦回唐朝”,百姓才是戏剧生存的衣食父母,民间才是戏剧复兴坚实的支撑,在美好生活变成现实模样的今天,戏剧不但不可或缺,而且大有可为,如何把握现代人文化需求,应是戏剧振兴思考的原点。重回民间,反映百姓事,说出百姓话,抓住百姓心,表达百姓情,才是戏剧振兴的正道。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3)
20世纪30年代"创造性戏剧"这个名词由美国的教育学者在书中提出,一直沿用至今。相比于国外,我国创造性戏剧教育近些年才被广泛关注,随着国内外对于创造性戏剧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创造性戏剧教育的价值也逐渐凸显。文章旨在探讨幼儿园创造性戏剧教学活动的定义、教育价值、教学指导原则、表现形式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龚成  刘辉 《学理论》2010,(20):217-218
校园戏剧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了大学校园生活,培植和加深了大学校园的文化蕴涵。从以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出发,探讨校园戏剧对非戏剧专业高校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意义。在分析目前校园戏剧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采取使校园戏剧有效地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钊 《瞭望》2003,(47)
北京人艺推出的青年处女作戏剧展虽然反映出当前中国青年戏剧的一些困境,但更引人注目的,是青年戏剧人突围的勇气和爆发出来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白瀛 《瞭望》2005,(38)
在中国职业戏剧日益陷入尴尬困境的时候,来自大学校园的业余戏剧却越演越红火。甚至有评论说,中国戏剧出现了“业余反哺专业”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孔鲱 《各界》2014,(3):57-60
在中国传统的和与一国有关的戏剧中,司马懿一直以狡猾阴毒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出身于诗书世家。而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曹爽,他虽为曹操的侄孙,属于皇室贵族,但也有着尽心辅政、改革政治的决心,  相似文献   

9.
黑人学者赫伯特约我去谈谈。这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他在爱荷华大学读了10年,得过四个学位。学过哲学,现在在教历史,但是他的兴趣在研究戏剧,——美国戏剧和别的国家的戏剧。我在一个酒会上遇见他。他说他对许多国家的戏剧都有所了解,唯独对中国戏剧不了解。他问我中国的丧服是不是白色的,我说:是的。他说欧洲的丧服是黑的,只有中国和黑人的丧服是白的。他觉得这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0.
曹广涛 《学理论》2009,(6):67-69
在西方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戏剧藏戏的论著中,哈顿贝克·罗伯特(Robert Hulton—Baker)的《藏族佛教戏剧研究》是比较重要的一篇。这一研究成果,对国内加强对民族戏剧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对改进研究方法和正确对待民族戏剧命名等方面,均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1.
正西方戏剧简史西方戏剧源于古希腊。公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人在大典上表演酒神颂时即兴编唱诗句,有人在酒神颂的歌舞中加进一个演员,由他轮流扮演几个人物,并与歌队长对话,被认为是最初的戏剧因素。这一时期是人类戏剧的童年时期,也是它的第一个繁荣期。著名悲剧作家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著名喜剧作家有阿里斯托芬、米南德。欧洲的14~16世纪,是人类  相似文献   

12.
桂明 《民主》2010,(4):32-34
<正>在人类戏剧史上,中国的昆剧与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然而作为"百戏之祖"的昆剧虽然一路蹒跚而来,却是命运多舛。"文革"开始后,昆剧被明令禁演长达15年,濒临灭绝。粉碎  相似文献   

13.
陈祥波 《学理论》2010,(16):103-104
戏剧具有公共性与叙事性两个基本性质。在元代之前,中国的社会生活以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欠缺社会公共生活,故不具备戏剧产生的社会条件。中国的叙事艺术发展晚,至公元13世纪方才渐趋成熟,在此之前不具备戏剧产生的艺术上的准备。元代是中国历史特殊的时期,其宗教文化与游牧文化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家族文化,使社会公共生活变得普遍,加之叙事艺术经魏晋南北朝、唐宋金的发展,使得戏剧的产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代,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翻开报刊杂志,一批批无私无畏、顽强拼搏的有为青年跃然纸上,看一看电影戏剧、文艺作品,无数众多理想远大、富于才华、勇于打开新局面的青年形象尽收眼底。张海迪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的可贵品格;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夺得“三连冠”的英雄气慨;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夺得一块又一块金牌的坚强毅力;各条战线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7,(6)
正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直面改革、反腐倡廉为主题的官场政治小说曾洛阳纸贵、风靡一时,其中不乏精品佳作。读者所看到的陆天明的《省委书记》、王跃文的《国画》、张平的《国家干部》等长篇小说,都是直面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各色人物形像,既以惊涛巨澜书写他们的精神风骨,又以细波微澜刻画他们的个性心态,在保守与改革、营私与为公、腐败与反腐败等多种戏剧矛盾冲突中,写出了正面力量的英气与一个时代的正气,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6.
《青鸟》是梅特林克戏剧创作的巅峰之作,脱离了梅特林克早期的悲观颓废的色彩,具有积极向上的戏剧主题。《青鸟》在继承了"静剧"的部分特点的基础上,又打破了"静剧"对单一时空环境的限制,并且有了多重象征含义和隐含的戏剧冲突与动作,因此具有经年不朽的生命力以及无与伦比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的莎士比亚,早已为各国读者观众所熟悉了解。迄今为止,莎学也早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值此中国第二届莎士比亚戏剧节揭幕展演之际,回顾其创作的有关情况,以作为对这位世界戏剧泰斗的纪念。超时空的审美价值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莎剧总是人类戏剧艺术的最高峰。这是为世人一致首肯的。  相似文献   

18.
梁柏叶 《学理论》2012,(20):175-176
悲喜剧是文艺发展史上一种特定的戏剧范畴。莎士比亚悲喜剧是英国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文学发展史上的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具有理论和作品上的双重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音 《瞭望》2006,(40)
易卜生之所以如此强烈地抓住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是因为他的戏剧是一种道义之举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和他的作品,近日来成为首都话剧舞台上最流行的风景。这位活跃于19世纪中后期的剧作家以其作品的批判精神,坚实品质和丰富内涵,依然滋养着当今时代的戏剧舞台。今年是“现代戏剧之父”亨里克·易卜生(1828~1906)逝世100周年,世界上有现代戏剧传统的国家和地区都有隆重的纪念活动和系列演出。由中国国家话剧院、文化部和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家话剧院国际戏剧季——“永远的易卜生”于9月在北京拉开帷幕,已陆续推出了《建筑大师》《群鬼》《群鬼探戈》《培尔·金特》等多部舞台作品,形成独特的“易卜生”热。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其在文化与戏剧艺术上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藏族的文化与戏剧艺术拥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对其文化成就与艺术特征进行全方位了解,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本文主要对藏族文化与戏剧艺术进行介绍,希望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