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敏 《学理论》2009,(17):102-103
浙中城市群具有历史文化悠久深厚,道教文化广为传播。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等特色,根据此特色,本文提出了推进时空对接泼掘文化主题.共树区域品牌。嫁接文化经济,丰富旅游内涵.重放古迹光彩等整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杨海波 《学理论》2010,(11):54-55
城市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演化为以城市群为主的区域竞争。加强城市内部城市间的合作与联系,形成城市群整合发展,已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因此,浙中城市群迫切需要进行经济整合,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高集约利用水平,加快浙中成市群一体化的进程。浙中城市群地区城镇分布密度比较大。各城市间距离基本在20千米~60千米之间,城市密度达到71.44个/万KM。浙中城市群地区的城镇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城市的形成,但是,密集的城镇空间分布为城市群的形成发展提供了较好地城镇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理论与都市圈理论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垚 《理论探索》2006,(3):96-98
城市群理论和都市圈理论是关于中国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经济组织形式的两个主要理论,但二者容易让人产生混淆。其实,这两种理论是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组织模式,其发展动力、发展定位和组织形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对这两种理论的比较研究有益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区域一体化的视角看,城市群不仅是我国经济领域最重要的区域类型,也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长株潭城市群是中部崛起的代表性主体功能区之一,"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其协同治理提供了政策契机和历史机遇。受行政区划、协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长株潭城市群政府间恶性竞争、各自为政现象突出。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的特点,运用协同学原理,探讨城市群发展的瓶颈问题,基于协同框架的合作治理基本思路应为:合理配置资源,发挥系统功能倍增效应;强化协同区域发展目标下的政府引导作用;充分发挥长株潭的自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英国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以来,低碳经济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受到全世界广泛的关注。随后,世界各地提出了建设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低碳城市。构建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发展模式,要在低碳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规划为引导,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驱动力,通过城市之间产业分工、技术开发与合作、环境共同治理、统筹碳汇建设、低碳城际交通建设、统一制度和政策,实现城市群发展的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是当今城市组团式发展的一个新模式。城市群府际管理是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和治理任务,以问题解决为取向,通过协商、合作等方式协调与管理政府间关系的一种行政视野。城市群府际管理的目标是发挥城市群的整体效应、实现城市群内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协调城市群内府际竞争和冲突。为此城市群府际管理应该树立相互依赖、政府间共赢、平等的理念。城市群内府际管理可以通过创新政策法规、建立跨政府管理组织、构建城市群内利益整合机制、实施以城市群发展为目标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主要形式,如何构建城市群间的合作机制是实现区域整体利益的关键.本文选择从区域公共管理的视角,分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过程所出现的各种非合作困境及其原因.城市群的合作应该着眼于区域公共问题的解决和区域公共利益的增进,寻求利益互惠基础上的平等合作机制,走出以往单纯依靠行政权力分割和行政区变更的思路.论文提出以复合行政的理念,构建城市群合作的组织平台和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9.
社会心态是社会运动和社会事件的重要基础,更是历史变迁的重要条件。农民的社会心态直接影响农民对城市建设的态度,影响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课题组以了解城市群建设背景下农民的社会心态为目的。利用访谈法对长株潭地区某县三个镇六个村的部分村民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民的社会心态并不利于城市建设,需要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和人口的主要空间载体,深入研究其人口集聚、发展状况,有利于促进城市群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从构成城市群的主要人口要素出发,选取反映城市群人口特征的若干主要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主要城市群人口特征进行空间分类研究,发现中国19个主要城市群按照其主要人口特征可明显分为五个人口类别,各类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第一类城市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3个城市群,特征是人口规模大、密度高、城市化水平高;第二类城市群包括成渝、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山东半岛、北部湾、关中平原6个城市群,特征是人口增长率高、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合理;第三类城市群包括中原、哈长、山西中部、滇中、辽中南5个城市群,特征是人口增长率低、城市化水平不高;第四类城市群包括兰西、黔中2个城市群,其特征是人口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低;第五类城市群包括天山北坡、呼包鄂榆、宁夏沿黄3个城市群,其特征是人口规模小、密度低、空间分布欠合理。在促进城市群发展的政策方面应进行差异化人口政策引导,在优化人口发展的侧重点和具体策略方面应有针对性区别施策。  相似文献   

11.
府际管理理论与长株潭城市群政府合作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群政府间合作困境是困扰城市群一体化的主要问题.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在一体化过程中,政府间合作受到政治绩效竞争、政府"经济人"部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府际协调与合作落后等诸多因素制约.但是,经济一体化、上级战略和惠民效应等因素又将继续形成动力,客观上要求政府间形成可行的合作机制,破解当前困境以带来城市一体化的共惠共利.运用府际管理的基本理论,结合中国政治行政体制的特点,提出以构建政务环境、经济环境、生态环境和信息环境为基础平台的网状政府合作模式,其中特别强调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来制约政府的毁约和不合作行为,要求政府间合作项目必须由以"法规、监督、激励"思想为核心的制约制度来保证实施.这种合作机制是解决当前省域内城市群政府间合作问题的一种新思路,在不实行政治和行政一体化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实现城市群公共事务的合作,并且降低不履行契约和不合作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最大政治优势,对党的建设和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期面对脱离群众的危险,积极探索并构建起密切联系群众的动力机制和实现机制成为当务之急。多年来,浙江台州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通过"民主恳谈""驻村百晓"和"网络问政"等载体,把群众路线蕴含在常态化的工作之中,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建设之路。尤其是台州用机制来保障和实现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发扬,积累了民营经济先发地区密切联系群众的本土化经验,值得参鉴。  相似文献   

13.
一、深圳经济实力比较从衡量经济基本面的几个重要指标对比分析中看出,进入新世纪后,深圳的经济实力大幅攀升,优于广州、珠海、东莞。这里主要从几大指标进行分析:(一)总产值。2008年,深圳总产值7806.54亿元,比2000年增长2.2倍,8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5.6%。  相似文献   

14.
区域性城市经济增长极的选择研究——以川南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林 《理论与改革》2012,(5):152-154
作为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城镇化与区域发展密不可分。只有当区域空间结构进入向心型城镇发展阶段时,城镇化水平才能较快提高,城市群才有可能出现。本文在分析了城市群发展的提出逻辑、城市功能区发展模式以及城市经济增长极的选择条件之后认为,川南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是四川省整体发展水平仅次于成都经济区的重要经济区,已显现出西部地区罕见的城市群特征和独特的枢纽气质,建设川南经济区必将能较快成为四川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4,(32)
1784年以前,三国时期的卫温船队从章安港出发远航台湾,从此,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被记录史册,开启了两岸往来的历史新篇章。近年来,台州充分利用历史和区位优势,在交通、经贸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台州和两岸的和平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何以成为国家治理单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20,(1):120-129
城市化达到较高阶段以后城市群出现,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单元。国家治理单元是国家在空间尺度上采用的治理工具,具有功能、权力、边界三要素,且分为实体性治理单元和虚体性治理单元;具体包括政治和行政类治理单元、经济和生态保护类治理单元、功能性治理单元等。城市群是一种虚体性治理单元,具有"软"边界、无强制权力、复合功能的特点。城市群体现了一种"协同发展"的新理念,综合了大都市与区域的优点,内部合作方式灵活。城市群作为国家治理单元回应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城乡治理思路的调整,部分取代了区域治理单元;中国城市群种类多样性使其成为可用的国家治理工具。城市群作为国家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需求不断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长株潭城市群:整合、融合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两型社会”试验区的长株潭城市群,体制机制创新是其主要目的。城市群实现逻辑整合、融合与一体化的具体实施路径包括:有序合理的结构布局体系;科学规范的跨区管理体系;高效统一的基础设施体系;融合互动的城乡发展体系和统一开放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环境共同体是指在“城市群公域”范围内,基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环境影响的关联性,基于生态文明的共同利益,城市间共同治理公域环境事务,共享生态环境价值而形成的城市联合体。城市群环境共同体既是一个价值共同体,也是一个责任共同体;既是内生性的共同体,也是建构性的共同体;既是城际之间的地域共同体,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共同体。这种由多主体、多中心、多层次构成的城市群环境共同体的突出特征是:一体化共生、网络式格局和嵌套式结构。城市群环境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存在诸多条件和动力因素,基本的函数变量和形成逻辑就是在城市群区域内存在联结纽带的共同利益;基于集体认同的相互信任;提供激励约束的制度规则;实施集体参与的合作行动。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主体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城市化的高级形态。在我国,城市群的发展和完善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有必要确立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群: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主体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柳钦 《学理论》2008,(18):20-24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化的高级形态。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形成与扩张是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并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和完善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今后,我们有必要确立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