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执行、行政执行、公共政策执行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建华 《行政论坛》2006,26(5):9-11
执行、行政执行、公共政策执行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相关概念。其相同点都在于“执行”,即“做”或“行动”,但执行、行政执行和公共政策执行又是互不相同的概念,其区别不仅表现在其执行的内容不同,而且还表现在其执行的主体、客体和执行的方式不同。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和公共政策“执行”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有效执行:新时期中国政府公共政策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确的政绩观的核心义涵在于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中央政府宏观公共政策的权威性.部分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对法律和国家宏观公共政策的轻视、漠视甚至蔑视,是造成公共政策执行有效性程度偏低的主因.政策执行人员的效忠国家的信念和遵从法律、维护社会正义的坚定性,对于有效执行法律和公共政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有限理性利益人--公共政策学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福 《理论探讨》2006,3(3):121-125
公共政策学的人性假设是其理论的根本出发点。以有限理性利益人作为公共政策学的人性假设,这既符合人的一般本性,也符合公共政策实践活动的人的特殊本性,更重要的是它为科学地揭示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提供了依据。公共政策行为实质是一种选择行为,有限理性利益人的行为选择具有价值偏好多元性、智能活动有限性和追求满意性的特征。有限理性利益人假设规定了公共政策学的逻辑起点、内在结构和研究路径,从而规定了公共政策学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4.
杨芳 《理论探讨》2008,2(3):137-139
公共政策学与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哲学是公共政策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并规定着其价值方向.公共政策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公共政策过程实质是政策主体和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适应过程;公共政策必须坚持公正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失灵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作为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方式,因其本身的缺陷常常出现失灵,因此,政府需要利用公共政策调节社会利益的分配,随着社会利益多元化趋势的加剧,各利益主体为了使其利益最大化而相互进行博弈,从而使公共政策在利益的相互博弈过程中出现公共利益的损耗,导致失灵。公共政策失灵主要表现为显性失灵和隐性失灵,为此,必须从制度、公民参与、优化环境等途径对公共政策失灵进行治理。以真正实现公共政策对“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相似文献   

6.
刘燕 《学理论》2011,(1):53-54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包括分析可行性、专家论证、防范风险、严格责任制等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环节。然而,在目前的公共决策实践中,随着一些功能环节的缺失,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并未被完全确立起来。因此,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分析阻滞政策执行的因素、完善改进措施是改进公共政策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民法通则、单行法的有关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为保护公民人格尊严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但是,现行立法关于人格尊严的规定存在一定不足:思路不够清晰;宪法与民法的相互协调不够,民法对宪法规定的落实不到位;缺乏更具体的法律规定.完善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立法的具体途径是:宪法应明确人格尊严的地位和性质;未来民法典应在对一般人格权作出规定的同时,补充人格权与宪法人格尊严的协调性规定;强化具体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8.
在宪法体制下,现代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不再仅局限于以直接指令、强制管理为主的方式,反而转移到以公共政策为重要手段的间接调控上来。公共政策与现代政府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现代政府活动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支持与保障。公共政策对现代政府的主要法治功能为:一般功能在于彰显法律的权威与效力,特殊功能在于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现代政府公共政策法治功能的实现路径是需要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和多种手段的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9.
国会的立法决策是公共政策的最基本形式之一。在议会政治中,政党、国会议员代表选民输入利益需求,经过立法活动的整合、调整,最终形成能够代表或反映特定利益诉求的、以法律或其他特定权威形式表现出来的公共政策。本文以韩国国会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功能为参照,对比中国全国人大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总结韩国国会的经验和教训,试图为全国人大的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和谐程度如何,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密切相关,科学的公共政策设计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新观念和新思想在不断地传播和碰撞,各种新事物和新问题在不断地出现和演变,还存在种种不和谐的社会现象。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政策设计与制度执行相互结合、以适度竞争作为公共政策设计的基调、以合作共享作为公共政策设计的价值导向、以民主协商作为公共政策设计的有效机制等要求,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