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权利本位是权利本位文化的特质。私法理念与权利本位的契合表明培育私法理念有利于权利本位文化的建构。传统中国因不具备私法理念生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而未能孕育以私权神圣、人格平等和私法自治为基本内涵的私法理念。因此,中国传统义务本位的法律文化向权利本位文化转型过程中,培育私法理念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权力本位与权利本位是相对应的一对概念,自从有了法以来,权力与权利的平衡一直是法所最求的理念或者最高宗旨。从权力本位回归权利本位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本质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密切警民关系的具体体现,是现代警务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论法制的法律文化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本位法律文化必然导致人治,是走向法制社会的重要障碍。因此,培育权利本位法律文化是建设现代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公安行政的基本法律关系是公安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公安行政的基本价值目标就是确立权利本位的范式,实现公安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理性、动态的平衡。同时,为了实现权利与权力的平衡,必须把职责本位作为公安行政的价值取向,从而使公安机关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执法为民。  相似文献   

5.
法治化是中国必由之路,法律思想基础由权力文化嬗变为权利文化是历史的必然,权利应当成为法的本位.权利精神是法治的灵魂,法治化需要权利精神的推动和牵引,要求逐步完善权力机制和权利机制,"以权利制约权力".法治社会既以社会为本位,又以人为本位.如何走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化道路,需要把握历史和现实的中国法治状况.在推行法治化的初级阶段,重点在于加强对权利的尊重和保障,将权利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民法文化的逐渐生成孕育了对民法典的强烈需求。民法典为市民社会抵抗公权力不当侵入提供有力的武器。中国民法典当在坚持私主体权利本位的前提下。虑及社会及自然的和谐。在私主体权利本位价值取向的指导下,为中国民法典遴选原则、制度和具体规范。在民法典的总则编确认私主体权利本位性的私法自治原则,这是在民法典中实现自由价值的逻辑必然。以私主体权利本位兼顾社会的价值取向构设中国民法典体系是进化的理性的必然。中国民法典可由总则、权利、权利的保护三编构成,如此规定,不仅民法典层次清楚,逻辑了然,且与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论特别契合。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的权力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一,从政治哲学角度阐述了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公共权力存在的道义基础和终极价值;第二,从国家和社会的二元分立角度阐发了公共权力的起源和本质,揭示了公共权力的社会本位;第三,辨证考察了集权和分权、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权力监督制约的人民主体性。联系当前我国公共行政领域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权力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有益视角。  相似文献   

8.
权欲是人的重要本性。有权欲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权欲绝对化,演变为权力本位,就是人性的异化,就会成为权欲型犯罪的重要诱因。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权力本位盛行,我国权欲型犯罪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实践中,掌权者只要用权力本位指导自己的权力行为,就必然走上权欲型犯罪的道路,因为它将导致权力私有化,权力集权化,权力面子化和权力人治化。  相似文献   

9.
在"法律的社会化背景"之下,社会法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了独立于公法和私法之外的第三法域。经济法和社会法在社会本位、调节手段等多方面有着契合之处,针对中国经济法发展中所存在的国家本位倾向和权力干预扩张的特性,社会法的社会本位思想及社会自治的调整手段等众多特点,对经济的发展无疑有着指导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民法总则》属于私法的范畴,但在警察权行使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与原来的《民法通则》相比,《民法总则》确定了现代私法制度的基本规则,彰显了以人为中心的制度价值,对警察权力的规范行使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因为在公权理念的指导下,警察权力的行使必然存在着私权保护的困境。而现代警务所要维护和保障的核心内容是公民权利,因此《民法总则》所确立的以人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应从私法领域延伸到公法领域,现代警务行为应实现从权力本位范式向权利本位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人与法在“本位与工具”视角上形成了“法本位”法理命题。法律在其“工具性”上,首先是“以人为本位”,即人与法在本质层面上是“人本位一法工具”的“原生关系”;进而,在法治社会,法律又在其“权威性”上,升华为“法本位”,即人与法在运作层面上是“法本位一人工具”的“转换关系”。法律的至上权威,需要权力授权渊源上的民主性强力支持。当然,在立法和本质层面上的“人本位”永不能被替代。有了“法本位”这一“人本位的有效化身”,则“以人为本”也就获得了其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2.
执法为民是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执法为民的思想根植于广大民警的头脑中,就必须使民警深刻认识到执法权的归属主体和行使主体之间是主从关系;执法活动不但要追求效率,更要注重公正;现代公安行政是"责任本位"而不是"权力本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法本位的理论基础涉及西方思想史上关于个人、社会之论辩及其对法本位的影响,涉及中国经典理论中民本思想的演进、超越与民本位的奠定,以及法学方法经典理论与公私法本位的确立等。社会和个人主义理论范式早有先驱。在自然法理论中,个人主义的实质是呼唤个性解放、独立和自由。狄骥运用他的社会连带理论猛烈攻击“国家主权”和“个人权利”的观念。社群主义批评个人主义的主张导致忽视国家维系的良善生活;权利本位正如自由一样,只可能是相对的,应当顾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始于与神本相对峙,而终于与君本相对立。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新超越,也为权利本位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反垄断法》第七条,对我国特定行业的法律规制,表面上是《反垄断法》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立法目的的体现,其背后蕴含的是"国家本位"与"社会本位"立法本位观交锋后的磨合,谋求"国家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统一,彰显了社会本位观中传统的"中庸"思想,寓意深刻。  相似文献   

15.
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合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其争论的焦点可概括为权力本位和权利本位之争。但两者都存有不可避免的缺点。为寻找更为合理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现立足于博彝论的基础上借助经济模型来分析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最后得出结论: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佳目标是引导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在两者的相互博彝中这到博彝的“正和状态”。  相似文献   

17.
大学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外延式发展而言的,外延式发展重在数量、效率、规模,内涵式发展重在质量、公平、特色.基于学术权力本位的大学内涵式发展,一要培育大学自治自由精神,彰显学术逻辑,促进大学学术本位文化建设;二要营造大学学术制度规范运行环境,提升学术话语权,建立学术本位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三要加强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实现有效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改革的直接目标。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必须以"公民本位"为核心指导思想,因为"公民本位"是服务型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是完成服务型政府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本位"对现阶段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具有明显的价值导向作用,服务型政府应当是坚持公民权利导向、公共权力回归于民导向、法治导向和公民参与导向的政府。  相似文献   

19.
树立能力本位的军队人才培养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力本位是知识社会形成的价值理念,也是新世纪新阶段军队人才建设应当确立的重要理念。军队树立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应全面理解能力本位的基本内涵,把能力看作人才制胜的决定性因素,切实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新型军事人才的创新能力和联合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权利本位是法治国家的明显特征,权利本位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法治国家的实质要求.而要做到对权利的切实保障,加强权利本位观念,就必须对威胁权利的潜在因素即权力加以限制,因此对权力进行制约是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只有建构起一种权利与权力的良性互动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法治国家所追求的正义与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