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民国前期的政治和文教领域,曾活跃着一位前清翰林,名傅增湘。他曾任民国教育总长,力倡男女平等,在天津创办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天津女子公学,开中国女子教育之先河;他慧眼识书,遍访全国藏书大家,广聚天下古籍,搜罗善本无数;建成名动天下的“双鉴楼”,藏书达20余万卷;他以校勘、重印古籍为己任,一生校书800种,计1.6万余卷,影印善本书百余种,播惠后人。时人有著名教育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之誉,真可谓名至实归、功德无量者也。  相似文献   

2.
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乡村图书馆之一,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为中国传统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馆中藏书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胡适题写馆名。  相似文献   

3.
正谭延闿(1880年-1930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他28岁点翰林,后与时偕行,支持立宪;辛亥鼎革,又赞成革命;追随孙中山。且广交游,有"药中甘草"之誉;能治军,曾多次领军征讨,有"翰林将军"之称;善书法,为民国颜体第一人,时人以得其只字片纸为荣;喜吟咏,著有《祖盦诗集》《慈卫室诗草》《祖庵诗稿》等。故颇值得一书。就家世而论,他乃翰林谭钟麟之子,家学渊源深厚。谭钟麟考中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二甲第十名  相似文献   

4.
旗袍杂谈     
曾观看过北京卫视及影视频道热播电视连续剧《旗袍美探》,明星演员马伊俐扮演的女主角穿着各种式样的旗袍,真是绚丽多姿,展示出中国妇女最富特色的女装魅力。旗袍在民国时代素来享有“国服”之美誉。1929年(即民国十八年),民国政府颁布服装条例,曾经将旗袍规定为女子服装甲种,所以,在上世纪30年代,上海、南京等大都市的公共交际场合,妇女多身着旗袍出席。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23日援引英国《泰晤士报》消息报道,英国大英图书馆正在研制一种独特的古籍电脑“翻阅”系统,为查阅古籍和加强古籍保护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该系统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古籍复制成“电子书”,这种“书”在高分辨率的电脑屏幕上看起采与正本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6.
他1964年创业,46年从业历程,上市13周年,6次扩厂。其事业遍及香港、东莞、澳门、美国、印尼,在中国大陆拥有10万平方米厂房,7000余名员工。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园艺植物起源中心之一,很多园艺植物的栽培历史在3000年以上。园艺植物的种类和品种之多,传统的园艺操作之精细、经验之丰富,堪称世界之最。英国著名植物学家威尔逊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先后4次、历时12年深入我国西部考察,期间采集了植物标本6.5万余份,发现了许多新种,并成功地将1500余种原产我国西部的园艺植物引种到欧美各地栽培。1929年威尔逊综合他在中国的考察经历和收获,以游记形式出版  相似文献   

8.
正1912年9月8日,鲁迅在直隶官书局购《式训堂丛书》初、二集32册。他在日记中写道:"午后翻阅,此书为会稽章氏所刻,而其版今归吴人朱记荣,此本即朱所重印,且取数种入其《槐庐丛书》,近复移易次第,称《校经山房丛书》,而章氏之名以没。记荣本书估,其厄古籍,正犹张元济之于新籍也。  相似文献   

9.
张虎 《海内与海外》2012,(11):78-79
自古以来,凡是有大成就者,我以为:一是对其有兴趣,二是对其勤奋努力,三是对其有悟性。舍此,难也。以中国画大师齐白石为例,少年时家境贫寒,学习木匠,19岁出师后,为提高雕工画技,用了半年的时间勾影描摹完《芥子园画谱》,后来,为了加强记忆,他又临摹了好多遍,原本是为了做木工出图样心中有谱,未想到却成为他后来走上画家之路的起点。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他又熟读背习《唐诗三百首》,临写书法,学习篆刻,"身行万里半天下",70岁以后名震画坛。一路走来之努力、之艰辛是非同一般的。  相似文献   

10.
救赎     
他和她结婚十年,日子富足,生活平静.某日,他偶遇一心仪女子,竟如干柴烈火迅速地同居.这事,早晚郜是要明于天下的.妻子发现,不吵不闹,只是日夜无眠,泪流满腮.他自然舍不得家庭,痛定思痛,与那女子分了手.结局似乎是完满的,但妻子却从此精神恍惚,言谈举止,话里行间,总是提起这块伤疤,撕扯着自己的心.即便如此,她依旧尽心尽力的照顾着他,照顾着家.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深深自责.毕竟,她是贤妻良母.  相似文献   

11.
1983年10月28日缅公布人口普查结果:根据1983年4月1日至5日的统计,1983年3月31日全缅人口总数为35,313,905人,其中包括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和留学生4,365人,海员3,351人。男子总数为1,751.3541万,女子总数为1,780.0364万。现在全缅人口总数与1973年人口数相比,十年中增加639.2679万人,人口—增长率为2.02%。男女的比例为100名女子比98.37名男  相似文献   

12.
窝窝 《新青年》2015,(4):58
他,德披天下;他,译遍中国。他的一生,如书、如画、如梦、如歌、如戏……1.《去日苦多》作者:杨宪益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名篇推荐:半瓶浊酒,四年星斗《去日苦多》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的作品集,书中收录了杨宪益先生横跨半个世纪的作品,主要包括作者20世纪50年代面向国内读者介绍外国作家的文章、作者对亲朋故交以及往日岁月的回忆与记录,以及本世纪初期的一些译文随笔。杨宪益,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  相似文献   

13.
他们原本是这个世界上互不相干的两个人,可在一次朋友的宴礼上,一见钟情. 她是北方女子,热情,直爽,开朗;他是一名水手,肤色黝黑健康,气宇昂扬.  相似文献   

14.
大约在1991年,单位班车不再取道我家居的三元桥。我差不多骑了10年的自行车,到太平桥大街上班,而烟袋斜街为我抄近道之捷径,广福观即在此处。那是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清代改名孚佑宫、民国后又称为广福观的道观。明代,管理天下道教的"道录司"曾设于此观,庙小神灵大,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天津社会科学院、韩国圆光大学校、韩国国立群山大学校联合主办,韩国仁川发展研究院协办的“中韩环黄渤海合作·天津论坛”于2006年11月1~2日在天津举行。在开幕式上,韩国国立群山大学校李熙渊总长和韩国圆光大学校郑甲源总长的代表致开幕辞,天津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锦坤教授致欢迎辞;随后,韩国仁川发展研究院研究委员金繁旭教授、韩国EM情报教育院院长李康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钟亚平教授分别致辞。来自韩国、中国北京、吉林、天津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有19位代表做了大会发言,会议收到论文30余篇。会议代表就推进环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柬埔寨古代史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确实还存在着许多尚待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在对出现于公元一世纪末叶的扶南研究上,“混填”的名源就是这许多问题中的一个,笔者不揣学识浅陋,试着进行初步的讨论,以就教于诸位学界方家及各位同仁。 一、“混填”之名的出现 古代中国人曾对最早征服扶南的人有几种不同的名称记载,起初称其为“外国人”,叫“混溃”。按照中国史书的排列顺序,有关扶南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人房玄龄等人修撰的《晋书》,该书始修于贞观二十年(640),成书于贞观二十八年(648),动用了当时的几乎所有名家大笔。唐太宗李世民还亲笔撰写了史论。该书在中国古籍中第一次为扶南立传:“其王本为女子,字叶柳。时,有外国人混  相似文献   

17.
《新青年》2007,(8)
翻攀{序号二另人曲另百白佐是一个有魄力的领导.有魁力的老男人.就在他功成名就、步入事业的城峰时.同三位有恋父情结的美丽女性演绎了一段滋情姚烧的黄昏之恋。当他经历了爱嫉成仇、乐极生悲、波诵云诡、柳暗花明的苦恋和挫折之后,终于一然悔悟.回归理智。在一次千钧一发的车祸面前.他奄不犹价.挺身而出,为挽救一名小学生而英勇牺牲,实现了他生前“作为一个英雄而存在,的愿望。89 10书名出版社作者一个怨妇的真实生活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夏岚璐明晓溪巅峰之作:泡沫之夏111新世界出版社明晓溪六位空姐爱情迷途:重庆空姐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相似文献   

18.
松花江以北中共控制区日侨俘的遣返,是东北日侨俘遣返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战败后,松花江以北地区滞留的日侨俘20余万人等待遣返。为顺利地完成遣侨,国共美三方多次会商,签订《遣送东北中共管制区日人之协定书》。东北民主联军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遣侨工作,从1946年8月20日至10月初,共遣返日侨俘18万余人。这一善举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中国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跨国救援,救死扶伤。武警总医院国际救援医疗队2批次出动34名博士硕士、38名女队员,近80名医护人员走上一线;40多天的救援历程,20多个科室同时开诊,救治患者达2万余人;携带28类286种先进设备,12类271种药品,总价值达16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20.
由陈显泗、许肇琳、赵和曼、詹方瑶、张万生合编的《中国古籍中的柬埔寨史料》一书,即将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正文共分七个部份,所收古籍书目按成书朝代顺序编排。我国古籍浩如烟海,经过编者付出的艰巨劳动,该书比较全面地收集了反映古代柬埔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华侨、对外关系、风俗习惯、人民生活等史料,原文经过校勘,适当加以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