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增加社会发展投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重经济、轻社会"实际上是发展观和发展战略问题.不同的发展观会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和不同的结果.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因为投入经济见效快,投入文教卫生周期长见效慢,所以长期以来一直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把追求GDP的增长速度作为硬指标来完成,把社会发展则放在次要地位,造成历史欠账.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价值取向的嬗变与社会协调发展黎民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正在经历着极为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许多改革以前被认为天经地义两倍加珍视的价值观念,已从根本上被动摇,大幅度被修正,甚至完全被抛弃;许多过去从未出现、不敢问津、或者不屑一...  相似文献   

3.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同真理标准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真理标准讨论为序幕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成果很多,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完成了两个拨乱反正——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打破了两个  相似文献   

4.
跨世纪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世纪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左宪民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建议》明确指出:“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认真落实这一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我们走向新世纪的重要任务。一、跨世纪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八五”...  相似文献   

5.
李洁  王勇 《公安研究》2009,(4):94-94
李洁、王勇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6期撰文认为,犯罪构成理论的构建是当下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学者的研讨可以归纳为三大模式八种路径,这些观点实质脱胎于三大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审视现有的三大法系犯罪构成理论,虽然概念术语、理论体系以及理论体系的基本思路不同,但是却具有共通性的因素,此乃理论比较的基础。因此,  相似文献   

6.
关注并探索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 ,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也是我们参照和借鉴当代国际在发展观念、发展战略上的最新成果而作出的正确选择。社会协调发展这一理论的研究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紧迫性和针对性 ,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学习邓小平的发展理论侯玉兰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许多精辟论述,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促进经...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在国家实行官僚化统治之前,统治者各有其民.其时,人民是"自治"的;而"自治"的基本单位,是村社共同体.然而,履亩而税实行之后,村社共同体组织生产和分配土地的职能丧失,"自治"的能力随之削弱,并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靠“市场”全力发展生产力,经济获得了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我国社会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开始落后于经济发展。于是,要求社会协调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应如何理解协调发展?如何认识市场经...  相似文献   

10.
法律经济分析的理论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法律与经济有机统一的立场出发 ,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特别是将经济学个人行为动机的几个基本假定 :最大化行为、有限理性、稳定偏好、机会主义等 ,作为法律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论前提加以探究 ,证诸法学理论与实践 ,以求得法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学术自足性。  相似文献   

11.
法律制度在各级政府公职人员心中处于什么地位?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尊崇与信仰?人民群众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如何?他们承认法律法规的权威地位吗?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实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反映出我国的法治建设的程度和水平. 目前从上述问题的追问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政府各级公职人员还普遍缺乏法律信仰,宪法和法律的崇高地位还没有在他们心中树立起来,还没有形成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习惯,在社会生活中也还没有形成法治社会的氛围.对全国大众来说,同样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对法律制度的认同度不高,通过法律来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遵纪守法的习惯也没有形成.从上下两方面看,我国的法治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翻开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廉政史,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一个触目惊心的现象:那些纷纷落马的各级官员都是熟知我国政策法规的人,为什么知法犯法?为什么法律法规只对下级和百姓起作用?为什么不能实现在法律面前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人人平等?要回答这些问题可以用一句话就够了:他们缺乏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2.
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促进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冯之浚现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展,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向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全方位渗透,业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关注。然而,凡物皆应两面观...  相似文献   

13.
弄清东方社会理论的真实涵义是理解它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前提。东方社会理论主要是关于"跨越式"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探索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跨越式"社会主义的建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过程,它既包括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跨越,也包括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跨越。我国属于"跨越式"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关键是抓住全球化的契机实现生产力的跨越。  相似文献   

14.
重视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定位华东师大余伟民一处于20世纪末的当代中国提出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已不可能单纯地以中国自身的发展为着眼点,而必须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整体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考虑,由此就产生了社会协调发展目标定位中的两重性,即:我们实际上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5.
切实探讨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问题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推动着社会经济体制和现实生活的全面转型。时至今日,当众多的中国人在走向小康、期待富裕的时候,也正面临着利益分化,权利保障等一系列新问题,如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成果如何使全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16.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实践证明,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但仅仅经济发展是不够的,只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秦永芳 《当代广西》2005,(14):51-51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努力消除矛盾现象,从整体上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创新管理体制,解决社会矛盾,让社会各 阶层共享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提出了协调有序的发展观 ,以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为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为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 ,以正确处理发展和改革 ,稳定的辩证关系为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 ,以谋求可持续发展为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南  相似文献   

19.
刘福 《前沿》1996,(Z1)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我见刘福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郑重地纳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要重视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在以往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是从来没有过的,它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对国际上近年来提出的...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的精辟表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重要发展。正是因为科学发展观问题的重要性和崭新性,它引起了国内外各个层面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最近,《观察与思考》记者参加了浙江省社科院举办的有关科学发展观专题的学术研讨活动,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