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立法"二字连用,早见于我国古籍.战国时的《商君书》记载:"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西汉司马迁所撰的《史记·律书》说:"王者制事立法."东汉班固所撰的《汉书·刑法志》说:"圣人制礼作教,立法设刑".荀悦所作的《汉记》序云:"昔在上圣,唯建皇权,经天纬地,观象立法."北周庾信所作的《羽调曲》说:"树君所以牧人,立法所以静乱."这些古籍中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认真考察了黄帝以来至汉武帝时代、特别是秦汉时期刑法对国家盛衰兴亡影响的历史,总结了施行刑法的经验教训,从而在其历史巨著《史记》中表达了比较完整、有一定进步性的刑法思想。我们对此加以探讨,不仅有助于促进司马迁思想研究的深入,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试作初步探讨,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的通变观是在五德终始说的影响下形成的.在表述过程中,司马迁以"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以及"承弊易变"传达了"通古今之变"的历史哲学思想.受五德终始说的影响,司马迁将历史考察放到了终始循环方面.在邹衍"先验小物,推而大之"先验思想的影响下,司马迁以"先验小物"支撑天人感应,把自然之变扩充为主观上的类推逻辑的先验论,从而使其通变观与五德终始说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黄瓜的传入应与东汉以来佛教的传入有关,十六国时期的译经中已有"胡瓜"之名,隋炀帝时改名黄瓜。受佛经对其性味负面说法的影响,长期未获重视。南宋以来,种植、食用逐渐普遍起来,且由早期食用老瓜转为以食用嫩瓜为主。我国宋以前无任何丝瓜迹象,北宋后期以来始见记载。其别名"鱼际"或为外来音译,传入我国当在北宋中期或稍前。宋人有关记载多出福建、浙江,此后地方志的记载也以此两省最多,两广方志多称从福建引入。由此可见,丝瓜当是入宋后,随着闽、浙一带对外交通贸易的兴起而由海上传入。  相似文献   

5.
文娜 《政府法制》2013,(5):45-45
据《山海经》记载,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打败了从南方进犯的九黎族。来自九黎族的俘虏成了黄、炎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  相似文献   

6.
封建帝王的生平起居,宫廷一般都有详尽的记录。即便那些因种种原因而被迫下台的帝王,乃至被废掉的帝王离开皇宫后的经历,史书中也都有比较可靠的记载。然而,在争斗异常激烈的封建社会,也有那么一些帝王,当他们被赶下台后,却渺无踪影,其生死下落,史书中竟毫无记录,因此为后世留下了一团团令人不解的疑云迷雾。  相似文献   

7.
从古书记载中发现,古人"发表"文章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其一,通过驿站传递文章,即以书信发表,称为"简".据<诗话>载:"元微之(元稹)守会稽,白乐天(白居易)牧苏台,置驿递诗,往来谓之诗简." 其二,题写于公众场合墙壁上.即以墙上书写方式发表,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说:"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多以诗章赠答.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堠墙壁之上无不书."为了保护壁中之题诗,有些寺庙还特地给诗壁网上碧纱.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帝王爱情戏曲作为有着自身特色的一个类型长期以来被戏曲研究者们所忽略;同时,戏剧符号学自上个世纪在法国产生以来,较少运用到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中去。因此,本文尝试以《长生殿》为依托文本,把戏剧符号学中的爱情行动素模式运用到帝王爱情的研究。文中分析该剧帝王爱情的悲剧性及其消解方式:仙化相会;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帝王爱情悲剧性消解方式的特点:"情缘终归虚幻"。  相似文献   

9.
一鸣 《政府法制》2011,(32):30-31
1170年就有“癌” 中国古代帝王,很少有患上癌症的记载。难道古代帝王不容易患上癌症?难道癌症是近数百年的新发现,新出现的病症?  相似文献   

10.
根据<黄帝四经>的记载,黄帝创造和传播了法治与德治及个人自由的观念;而且自黄帝始,这些观念就已出现在中国社会.本文先将源于黄帝的中国思想与当代中国理论熔为一炉,强调黄帝的思想与实践构成中国法治与德治科学观的基础.之后将西方的科学观念概括为"万物皆为信息".因信息学认为比特为万物的本原,而物理学认为反熵导致了秩序和生命,同样,黄帝倡导的"先予后取"原则就是人类秩序的本原.最后,本文揉合中国思想与西方的科学观,凝炼出黄帝思想体系的核心所在:法治与德治科学观的反熵运行体系.这个体系奠基于"先予后取"原则,取就是熵,予就是反熵.在人类社会中,反熵组织创造和分配了秩序,因此可以将其表述为所有可欲物的创造和分配都是取(反熵)与予(熵)之间的交换.就向所有人更公平地创造与分配可欲物而言,反熵运行体系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明的最强大、最有效率的体系.具体讲,中国法治与德治科学观体现为五条天命:仁、义、权利和义务一体、杨朱六大自由、一个管制而自由开放的市场体系.更具体地涵盖四个部分:商鞅关于法治的科学观、孔子提出的互惠正义与道德黄金律、老庄的自然无为思想、杨朱的的"为我"思想以及"六感"基础上的六大自由.在中国法治与德治科学观的框架内,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反熵机制,通过它能产生充足的可欲物,增加每个公民的财富、仁爱、力量和正义,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我们可以更好地创造、再创造、分配、再分配所有的可欲之物,更加公平地分配已累积的财富、仁爱、力量和正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导源于近代以来人性当中追求财富"欲望"的激活、充盈和非理性冲动。从经济哲学的视角来看,人类追求财富的欲望理应作为生态危机产生的逻辑预设,因而在以追求财富欲望为基始的批判反思坐标系中,"经济理性"、"科技理性"和"消费暴力"构成了三个不同的批判向度。自然变为"他者",生态"被宰制"直至引发难以拯救的灾难性恶果,必然关涉到人类追求财富欲望的这三个向度。  相似文献   

12.
比例原则有行政法中"帝王条款"的美誉,继德国在行政法中确立了比例原则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在立法和实践中对它也加以了规定。本文从国外有关比例原则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着眼,阐明了比例原则的内涵,并从外国的法规和实践出发,论述了比例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中引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公平与公正待遇标准:国际投资法中的“帝王条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际投资仲裁实践中,公平与公正待遇标准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并显现了极度扩张解释之势;同时,一些西方学者也将之与民商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相提并论,实际上是尊奉该待遇标准为国际投资法中的"帝王条款"。但倘若如此,不仅将严重损害东道国管理外资的主权,而且,法理上也存在诸多疑点。公平与公正待遇标准对于国际投资条约的具体规定,并无"帝王条款"意义上的补缺、修正及解释之功能;同时,该标准应是"国家造法",而非"法官造法"的产物,其与"帝王条款"的实质也不相符。我国应转而支持以国际习惯法的具体规则来诠解该项外资待遇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一个典故:"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相似文献   

15.
梁满仓 《政府法制》2013,(17):46-46
御史大夫一职始设于秦朝,是古代最高监察官。“木强(jiang)”,是司马迁对西汉御史大夫周昌的形容,说他像木石一样耿直倔强。  相似文献   

16.
更法     
《更法》选自《商君书》,记述了商鞅和他 的政敌在变法问题上所进行的一场论战。甘龙、杜挚代表 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以"法古"为旗号,主张"循礼",死守 "秦国之故",企图维护风雨飘摇的奴隶制和反动的奴隶 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商鞅从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出发,以 "前世不同教"、"帝王不相复"的历史事实,驳斥了他们的 谬论,得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结论,论证了 变法的合理性,击败了奴隶主贵族的反抗。文章表达了商 鞅的进步社会观,反映了战国时期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生 气勃勃的改革精神。但是,商鞅轻视人民群众等思想,也 反映出他的剥削阶级本质。  相似文献   

17.
诚实信用自其产生之日起就倍受人们的关注,近代更被称之为"帝王条款"。由于各国的体制、观念、现有制度、法律文化、政治体制和法律传统不同,在不同国家、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代、同一国家同时代的不同学者对诚信原则的定义、内涵、范围、本质和司法实践等各方面有着不同的观点。本文在此就诚信原则的功能和实质进行了梳理和厘清。  相似文献   

18.
记言、记事是中国史学的传统,为改变旧的史学秩序,司马谈提出了新的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撰写《史记》提出了新的文化使命。司马迁爱奇的文化品质与其家学相关。汉文化的胜利是楚文化的胜利,楚人的浪漫气质既铸造了汉人的灵魂,同时也铸造了司马迁的浪漫情怀。社会经济的繁荣不但增强了汉王朝的国力,而且还助长了向外求索的豪气,给司马迁以深刻的影响。三次壮游为司马迁关注奇人奇事提供了依据,奇人奇事成为司马迁探讨兴衰之理的重要内容。秦汉人物是司马迁关心的重点对象,《史记》重点叙述这些人物的事迹,是为了更好地承担和阐释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延安--中华始祖黄帝升天的桥山之巅,华夏民族千古瞻仰的祭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以延安为中心孕育出来的"黄土地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相似文献   

20.
陕西构筑文化自信标志性教育平台的优势资源陕西拥有创新创业创造启智教育的丰富资源。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首创之地,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心舞台。人文始祖炎黄二帝在此进行了一系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发明创造,给炎黄子孙留下了绵延至今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黄帝成命百物,"针经脉诀、天文地理、卜法算术、吉凶丧葬无不备也,凡伎术皆自轩辕始",他的发明创造为华夏五千年历史文明奠定坚实的基础。炎帝是中华民族又一始祖,相传他"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日中为市,首辟市场;治麻为布,制作衣裳;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耕而作陶,冶制斤斧;建屋造房,台榭而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