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方面实行民主",是抗战时期毛泽东提出的重要民主主张。这一主张气势恢宏、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根基深厚、特点突出,把新民主主义理论向前有力地推进了一大步,使之更加具体化,从而构成了抗战时期毛泽东民主思想体系的完整框架。其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民主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深入研究这一主张,对于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民主思想十分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了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跨越发展,毛泽东主张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重视发挥人的作用,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研究毛泽东的跨越发展模式,会从中得到很多启发,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从而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判断长征中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毛泽东在党和红军领导工作中是否发挥了主导作用;二是毛泽东的思想和主张是否在党和红军中居于指导地位。据此,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考察长征中毛泽东领导核心确立的历史轨迹:在通道、黎平、猴场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并被采纳;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为红军制定的一系列正确战略战术被肯定;在决定党和红军战略方针、指挥重大战役战斗、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等方面,毛泽东发挥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最早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思想主张和成功践行群众路线的是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共党内首创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杰出代表。早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一系列思想理念,并在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伟大实践中,成功、模范地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为中共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是我国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最早倡导者。毛泽东主张利用的外资,既包括国外资本,也包括华侨资本。毛泽东利用外资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制思想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制是指政治权力的所有和继受取得问题,体现了执掌权力者如何得到权力、是否对他人负责的权力渊源关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制思想建立在反对王权政制、主张民权政制的逻辑基础之上;建立在反对虚假的民主政制、主张真实的民主政制的现实基础之上。毛泽东坚持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民权政制,坚持建立共和国的民权政制载体,阐明了民权政制的基本内涵,提出了民权政制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7.
陕北三战三捷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经典战例,是在毛泽东亲自指导和指挥下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博大精深。重温陕北三战三捷的战例,体悟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对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战争仍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一、积极防御,诱敌深入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我们历来主张‘诱敌深入’,就是因为这是战略防御中弱军对强军作战的最有效的军事政策"。当时我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在十倍于我之强敌进攻面前,我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文艺思想和西方后现代主义系统文论都是在继承或吸收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文化传统而形成的文论思想 ,具有基本相似的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特征 ,而且毛泽东文艺思想在颠覆旧思想体系、主张女性解放、提倡大众化、重视政治批评和反对帝国主义等方面分别超前地存在着与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后现代系统文论相似而不失区别的特征。这对我们在后现代语境中重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文艺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提出的和平统一台湾的主张,使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台湾的主张在50多年的时间内不断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起源于三大因素:国际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最初提议,国内共产党军事力量不断壮大,国民党政府独裁、腐败和军事上失利。毛泽东在实施"联合政府"主张过程中,最初是想利用和平手段从国民党手中争取一部分执政权,它一经提出就得到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拥护并成为一种多党联合执政的政治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最终演变成经过武装斗争胜利后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及非党人士联合执政的政权形式。  相似文献   

11.
民粹主义是1 9世纪中叶产生于俄国的一种代表农民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它极力否认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主张从农村村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内外学术界曾经对"毛泽东与民粹主义关系"这一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本文就毛泽东在建国前后对待民粹主义的态度作了简要述评,指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在国内外巨大压力下造成的,并非是民粹主义的问题。最后,笔者认为毛泽东绝不是民粹主义者,而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李庆亮 《工会论坛》2011,(2):166-167
领导的语言技巧、语言艺术如何,对领导工作影响极大。作为运用语言的大师,毛泽东是这方面的典范。毛泽东的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并能巧用比喻,善用典故,使文字、语言活灵活现、幽默诙谐、趣味横生。认真学习毛泽东的语言艺术和语言技巧,对于广大领导干部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对于宣传中国共产党正确主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毛泽东缘何放弃新民主义主义社会理论、作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主张和实践,学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是一。笔者认为,毛泽东是讲实事求是的,所以,理应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理解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缘由,这样分析会更贴合毛泽东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的客观实际。基于此认识,笔者以实事求是为分析的逻辑起点,认为建国之初国内外情势的变化和毛泽东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认知的不完整性,共同促使了毛泽东决然改变先前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认识,作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决定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致力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探索的同时,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作了不懈的探索和艰辛的实践,为构建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回顾和总结毛泽东的有关此问题的思想,对于我们按照十六大要求,积极探索改革和完善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重视处理党政关系的探索和实践如何处理党政关系是执政方式的核心问题。毛泽东一直强调要处理好党政关系,反对以党代政,认为党不能直接行使政权,而是通过政权机关中的党员和党团的活动,把党的主张转化为政权机关…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立足于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发展变化阐述了一系列有关协商民主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主要围绕协商的功能、协商的方式、协商的内容、协商的原则等方面展开。建国后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及其指导下的协商民主实践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对于当前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立足于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发展变化阐述了一系列有关协商民主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主要围绕协商的功能、协商的方式、协商的内容、协商的原则等方面展开.建国后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及其指导下的协商民主实践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对于当前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时期的九月"洗党",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整党运动。九月"洗党"的背景是"八月失败","洗党"的结果是纯洁了党的组织,提高了党的战斗力。毛泽东在井冈山九月"洗党"的实践中,萌发和提出了"思想建党"的重要思想主张。"思想建党"的原则,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核心理念,也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毛泽东"思想建党"的原则,发源于井冈山,形成于中央苏区,成熟于延安时期。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形式逻辑观的转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30年代曾认为,形式逻辑是资产阶级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都是反对矛盾性,主张同一性,反对概念及事物的发展变化,主张概念及事物的凝固静止,因而是与辩证法正相反的东西。建国后,从50年代初编辑《毛泽东选集》第1卷时开始,毛泽东就一直关注着形式逻辑问题。在谈话和书信中,他不再把形式逻辑划归资产阶级和形而上学,而是多次表示,形式逻辑没有阶级性,它与辩证法之间没有低级与高级之分,它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毛泽东的形式逻辑观由此发生转变。因此,在50年代和60年代,毛泽东对我国的形式逻辑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鼓励和督促出版或再版了包括周谷城的《形式逻辑与辩证法问题》、《形式逻辑与辩证法》和章士钊的《逻辑指要》等在内的一系列逻辑专著,对我国形式逻辑研究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在于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在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精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主张要"挈其瑰宝,绝其溜磷"地批判与继承.探讨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于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文字遗存和言论记录中,有强烈的自由意识的体现。通过这些思想史的信息,可以看到毛泽东的个性风格,也可以看到新文化运动的时代影响。毛泽东主张自尽其性,自完其心,期求个性解放,实现自由的发展。他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曾经以反对孔学的"思想界的强权"为鲜明标志。青年毛泽东的自由意识,有历史主义的思索为认识基础。对于"纯粹"的"自由"之不可能,他也有自己的认识。分析和理解青年毛泽东的自由意识,对于认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风貌是有益的,对于认识毛泽东此后的思想脉络及其对政治实践的影响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