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健  王跃 《两岸关系》2003,(3):65-67
一位上海小伙东吃一小碗、西吃一小碟,他的朋友又在叫他,“小朱,快到这里来尝这种没吃过的……”,“我都快吃饱了……”。后来,小伙子对我说,“因为还不能到台湾去旅游,所以,就想在这个展会上把台湾的小吃尝个遍……”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15)
正到淡水吃"阿给"!那是啥?日文叫"阿布拉给"的庶民小吃,是将油豆腐切开一面,放入独特配料炒过的冬粉,再用新鲜的鱼浆包覆切口,经蒸煮,端盘后淋上酸甜辣酱,口味有不辣、小辣、普通辣、特辣等级。近年发展出咖喱、麻辣、沙茶等新品,总之其他地方都吃不到啦。阿给跟鱼酥是我私心觉得比铁蛋、鱼丸、巨无霸冰淇淋等更该留给舌尖记忆的小吃。但是,淡水只有这些吗?要走进重建街时,想必中正路上的店面已拦截你多次了。陈澄波画过的红  相似文献   

3.
祁建 《北京观察》2008,(1):42-44
有歌中唱到"北京小吃九十九,样样叫你吃不够"。北京小吃可分为民间风俗小吃、民族特色小吃和皇家御供小吃三种。在烹制方式上又有蒸、炸、煎、烙、爆、烤、涮、冲、煎、煨、熬等各种作法,共计约有百余种。无论《故都食物杂咏》、《燕京小食品杂咏》等旧书中描写过的那些名目繁多而令人垂涎的小吃,也无论新近在什刹海开张的"九城"小吃城,还是传统的隆福寺小吃店,或者是原来门框胡同旁边的小吃街……"东单西四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这短短一句顺口溜用京腔、京味、京韵的北京话讲出来会是何等亲切。  相似文献   

4.
律师信箱     
我能起诉名星小吃城吗?编辑同志:去年9月,我给名星小吃城送了十几次干菜,总价值计1200多元。当月17日,我到该小吃城结帐时,对方支付货款200多元,剩余1000元让其员工刘某打一欠条,未加盖公章。之后,我多次催要,该小吃城以没有刘某这个人、所打欠条没有其单位公章为由,拒不还款。我又找刘某,但刘某下落不明。请问,我能到法院起诉该小吃城吗?读者张森张森读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你如果起诉该小吃城,就应提供该小吃城拖欠货款的证据,而欠条是刘某个人所  相似文献   

5.
30年前的老家,看戏是最好的娱乐方式之一。孩子看戏的主要目的是借机吵着吃蚝子煎等小吃,家长为了看戏,往往都答应了。而对我来说,吃蚝子煎很重要,但“中状元”更重要,因为演状元的戏子是戏班里的台柱,吃的、穿的、什么的都很拉风。戏班不招人,我的理想只好寄托在“挂香”的民俗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前些日子,记者与一名刚从台湾旅游归来的友人相聚,闲谈之间问他:印象最深在何处?他嘿嘿一笑,嘴里蹦出一个字:吃!随后他告诉我,在台数日,除了跟团参观一些固定景点外,他就一直辗转游走在台湾各大城市的夜市,马不停“嘴”地吃着各种小吃。“真的好吃,种类多到吃不完,价格也合理。”其实去没去过台湾的人对台湾的美食都会有一些了解。无论是从官方正规的旅游宣传,还是从影视剧、大众传媒上的描述都可以体会到,“吃”早已经成为了台湾旅游当之无愧的头号招牌。一辆辆小吃推车、一间间小铺面对台湾的意义和作用让人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7.
林长华 《台声》2001,(4):18-18
有一首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闽台歌谣唱道:“卖汤圆,卖汤圆,要吃汤圆快来买 ,吃了汤圆好团圆。汤圆汤圆卖汤圆 ,小小的汤圆是圆又圆……”听罢此歌,我脑幕间未免浮现那如珠似玉的汤圆,热乎乎、香喷喷、甜滋滋,着实叫人馋涎欲滴。   汤圆与闽南、台湾的民俗牵丝挂线,所以,汤圆成了常见常尝的小吃。举凡生男孩、娶媳妇、入新居、开店铺等喜事庆典,都要搓好多好多的红圆分送至亲好友 ,通常每户送一大碗。受礼者要在空碗里放些大米,作为回礼,表示祝贺。汤圆简直成了公关道具、民俗演员。   更有趣的莫过于婚礼中的吃“结房圆”…  相似文献   

8.
佚名 《今日广西》2007,(16):79-80
境界一:“果腹” 吃的第一大境界,当然是“果腹”,俗话说填饱肚子。其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这个境界的吃,不需要费心地找地方。各种商场的小吃城,街头各式快餐店,一盘炒肉,一盘白菜豆腐,外加一小碗汤,一碗主食足矣。这个境界的吃,千万别麻烦,一麻烦就脱离了本质,吃起来也就不爽。  相似文献   

9.
铬馇     
李迪 《人民公安》2012,(17):59-59
过了花甲之年,回忆童年。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铬馇。,铬馇是什么?好吃的。我小的时候是在老家长大的..父母忙着革命.就把我送回老家交给我叔婶儿。老家在河北省滦南县多余屯。没边儿的平地。没边儿的高粱.与乐亭隔滦河相望。河水清亮.乡音混浊。滦南叫“兰南”,乐亭叫“涝亭”。叔婶儿当亲儿子养我,第一天就杀鸡。我听见鸡叫,就哇哇哭,不让杀.心疼它。叔还是杀了。吃饭的时候端上来我就不吃。怎么央求也不吃。叔就说利头这孩子仁义,从小看大!利头是我的什么都好,都瞅着心痒。铬馇这东西,到老了我都想吃。有机会一回老家,还没到开饭时间就张嘴问,有恪馇吃吗?有!有!少了啥也不能少了它!人家总是这样先从精神上满足我的。我一听,就关不住口水。真灵!都成巴甫洛夫的试验品了。  相似文献   

10.
我从小生活在靖西县的一个边陲小镇上,距越南边境只有2公里。自从12岁第一次离开妈妈到外地读书,到1988年调动工作,至今已有24年了。爱好旅游和美食的我,闲暇之余,走遍了中国很多地方,也品尝了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吃。也许是从小一直酷爱妈妈做的小吃的味道的缘故,或是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不管多忙,每年都要多抽空回老家几趟,在看望妈妈的同时,还可以吃妈妈做的小吃解馋。  相似文献   

11.
走近长征     
走近长征聿光小时候,我家邻居是位姓冯的老红军,他高高的个子,很瘦,右嘴角到耳根深深地嵌着一道刀痕,使得他即使吹胡子瞪眼也带着一半抹不去的笑意,所以周围大人小孩都叫他冯叔。尤其是在夏天,他在院子里纳凉,胸前坦露出七个酒盅大小的肉窝窝,更让儿时的我羡慕不...  相似文献   

12.
<正>天津人对五大道的感情可谓刻骨铭心,较早前《为嘛五大道下雨不淹》刊出后,大量读者打来电话诉说自己的五大道情怀,其中很多久居五大道上了年岁的老"天津卫"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这里的吃。说到五大道的吃,公馆私家菜的高端早已人尽皆知,今儿咱说个亲民的吃——"串街小吃"。这个"高端社区"的小吃都有嘛品种?这给"富贵人家"当零食的小吃跟别地儿的又有嘛不同?公馆内宴席高端宅门外小吃讲究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五大道街区内的房子大部分建成,当时的很多达官贵人、名门望族也都在这置了地买了房。在英租界时期,五大道街区  相似文献   

13.
法律咨询     
编缉: 我订于10月份结婚,父母很支持,但未来的丈母娘极力反对。她认为我以前交过不少女朋友,太花心,根本不可靠,女儿嫁给我,说不定什么时侯就会被抛弃,在我女朋友耳根没完没了地嘀咕。本来一切都准备齐了,  相似文献   

14.
台湾美食     
尚道 《台声》2008,(8):83-86
来到台湾,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囊括大江南北,各式各样美食任君挑选,不管是各国料理,亦是中华传统美食与岛内道地小吃,菜色琳琅满目。吃在台湾,不仅便利,更是一种享受。对于台湾人而言,吃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表现,万其台湾特殊的历史,使得饮食文化更加多元,不仅各系的中华菜肴在此发扬光大,更汇集来自全球各地的精致饮食。台湾可说是一个道地的美食之岛。  相似文献   

15.
王振宇 《台声》2013,(2):82-82
和姥爷在一起的时光记忆中,有那么多关爱,那么多教诲 我的姥爷叫文英,离休前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图书馆工作。因为离姥爷家很近,从小妈妈就经常带我去姥爷家,每次看到我来,他们就特别高兴。姥姥忙着做好吃的,姥爷拉着我到书房聊天讲故事给我听。想想,我童年的大部分时候都是和姥爷姥姥一起度过的。  相似文献   

16.
故乡的小吃     
故乡的小吃徐晓燕我的祖籍是台湾云林,从小父亲就常常给我提起海峡那边的各种小吃以及与之有关的人文特色、风俗掌故。他是借着这些话题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而我每每听及,总会生出强烈的渴望,渴望有朝一日能回到故乡,亲口品尝一番。所以,尽管这次赴台采访的日程安...  相似文献   

17.
藏行谈吃     
<正> 在去西藏的途中,我还一直在想像着:神秘的布达拉宫还有传说中带着异域风情的骨环究竟会是什么模样。可是怎么也没想到,半个月的自助旅行,让我在爱上这块美丽土地的同时,更不可思议在爱上了当地的各式小吃。原来在旅行中,“吃”不仅是一种享受,同时还可以找到一份新鲜而时尚的生活感觉。愉快的西藏之行改变了我的思维,我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如果有下一站旅行,我不但会细细品味沿途的各色风光,更会用“心”尝遍所有美食,就好像让我曾大块朵颐的烤牦牛肉、毛血旺……这真是一种人间极致!刘大妈的酸奶第一天刚到拉萨,溜完八廓街,就去“拜见”仰慕已久的布达拉宫。  相似文献   

18.
夏令营     
<正>大家好,我叫劳拉,是哥伦比亚人,十四岁。今年5月31日,我们来中国参加夏令营。我们第一次来中国。北方工业大学很大,我很喜欢在大学的超市里买东西。我的同学叫Camila Garcia。我们的卧室很大,卧室里有两张床,一台电视,一个台灯和一台空调,一个衣柜。每天早上我七点起床,七点四十五吃早饭。中国饭很好吃。我在中国吃了很多西瓜。八点半我们  相似文献   

19.
正沙县小吃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列出的小吃有100多种。把众多小吃"打包"做成一个项目,整体列入,这在全国尚属首次,足见沙县小吃的影响力。当然,沙县小吃远不止于名录上所列的这些,据统计有200多种。品尝沙县小吃时,我总以为,小吃不是沙县独有,将小吃打造成一个产业,却是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20.
生吃活虫     
盘子里蠕动着如蚯蚓般的虫子,黄的叫"面包虫",黑的叫"大麦虫",据说"营养很好",但要抓来活吃,我还真没那个胆量.报载长沙日前却举办了一场生吃活虫的大赛.一位女士以一分钟吃下68条胜出.而落败的一位一次能吃5公斤面条的选手,自嘲说"我不是蛤蟆,吃虫还是自愧不如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