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牦牛爆发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朱中武(西藏山南地区农牧局856000)列确(西藏自治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牛巴氏杆菌病又名牛出血性败血病,是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广泛性出血为特征。牦牛巴氏杆菌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败血型和浮肿型两...  相似文献   

2.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牛的传染性疾病。它传染快、危害大 ,造成的死亡率高 ,特别是对舍饲圈养的牛群 ,危害更严重 ,往往造成牛群大面积发病 ,不但使牛的健康受到影响 ,同时也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从而影响和阻碍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它还可传染人 ,危害人体健康。  2 0 0 1年 7月 ,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申藏乡的2 6头牦牛发病 ,死亡 8头 ,致死率为 30 .8%。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解变化及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牛巴氏杆菌病。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2 0 0 1年 7月卓尼县申藏乡某牧民家饲养的 4 8头牦牛中有 11头发病 ,表…  相似文献   

3.
牛水肿型巴氏杆菌病,发病快,病势猛,死亡率高。1975年秋冬季,荣昌地区陆续发生巴氏杆菌病,在水牛中大多为水肿型。经有关单位协同进行实验室诊断,为毒力较强的Fg型巴氏杆菌引起。鉴于过去对水肿型巴氏杆菌病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效果差,死亡率很高,因而改用中兽医针刺大脉穴,结合中西药物治疗的方法,先后在荣昌  相似文献   

4.
多杀性巴氏杆菌(以下简称巴氏杆菌)是畜禽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菌。其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常常引起畜禽巴氏杆菌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畜牧业生产的很大损失。其所致的巴氏杆菌病是畜禽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巴氏杆菌取何种途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起发病,长期以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内源性感染,认为巴氏杆菌正常存在于动物体内,特别是呼吸道内,当遇到某些应激因素的影响,抵抗力降低时,就可侵入体内引起发病。另一种说法则  相似文献   

5.
泰勒虫病是哺乳动物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 ,常呈地方性流行 ,乳牛感染后病死率较高 ,对养牛业危害很大。新疆一些地区每年 5~ 8月常发生乳牛环形泰勒虫病。近年来 ,笔者等在乌鲁木齐及石河子地区接诊了一些非典型性乳牛环形泰勒虫病 ,此类病例与以往临床上见到的泰勒虫病有较大差异 ,常被误诊 ,以致耽误治疗时机而导致乳牛死亡。1 临床症状2 0 0 1年 6月 ,石河子市 1头 2岁的中国黑白花牛发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 ,食欲废绝 ,反刍停止 ,行动迟缓 ,鼻镜干燥 ,眼结膜苍白 ,两眼睑有黄豆粒大的出血斑。心跳加快 ,90~ 110次 /min ;呼…  相似文献   

6.
海狸鼠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毛万俊(河北省滦平县畜牧局068250)(一)发病情况海狸鼠对巴氏杆菌较为敏感。通过对滦平镇2个养殖场,8个饲养专业户的调查统计,1992年饲养成年及育成海狸鼠548只,患巴氏杆菌病病鼠57只,死亡41只,发病率10.4%,死亡...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兰州兽医研究所1971年曾用国产贝尼尔对黄牛的临床毒性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的治疗做了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确定国产贝尼尔对乳牛的安全性和对乳牛血孢子虫病的疗效,甘肃省兰州兽医研究所、甘肃省兽医药品厂、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阳奶牛场于1971年4~9月份在贵阳奶牛场共同进行了下述试验。通过试验基本上肯定了贝尼尔对乳牛在临床应用上的安全剂量幅度,并认为该药对乳牛轻型瑟氏泰勒焦虫病、双芽焦虫病有很高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专业户饲养的一头黑白花乳牛,因患前胃弛缓、瘤胃慢性膨胀。防疫员用500ml松节油1次灌服,约1小时左右牛发病。 临床症状 患牛病初口唇痉挛,头、颈直伸,可视粘膜呈树枝状充血,后期粘膜呈紫红色,体温  相似文献   

9.
奶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卢荣华(甘肃省天水市畜牧兽医工作站741000)甘肃省天水市曾在1963年从外地引进奶山羊30只,在火车运输途中发病死亡4只,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巴氏杆菌病。近年来我市奶山羊未发生过该病。1996年5...  相似文献   

10.
本县东溪中学饲养长毛兔215只,于1985年10月16日全群爆发巴氏杆菌病,死亡13只,经药物抢救性治疗,5天后疫情平息。 (一)流行情况 从1983年建场以来,兔群时有个别的巴氏杆菌病例发生和死亡,但未造成流行。在这次大群发病的前夕,已发现由巴氏杆菌导致的斜颈病3例、肌肉脓肿2例、结膜炎4例。同时,气候骤变,气温由25℃下降至12℃,阴雨连绵;加之精料和青饲料缺乏(临时添喂豆腐渣),平时又未注意搞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使兔体抵抗力降低,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本病爆发。  相似文献   

11.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或血浆、骨髓中的一种寄生虫病。2 0 0 1年 9~ 10月 ,山东省青岛市某奶牛场先后有 11头乳牛发生了以贫血、黄疸、体温升高、前胸和颈部等处严重肿胀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等综合诊断 ,确诊为乳牛附红细胞体病。该病在青岛市属首次发生。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青岛地区某饲养场饲养乳牛 48头 ,为 1~ 3胎高产牛 ,全部圈养舍饲。 2 0 0 1年 9月 3日 ,该奶牛场有 5头乳牛突然发病 ,主要表现为食欲明显减退 ,体温 40 .5~ 42 .0℃ ,精神萎靡 ,不愿站…  相似文献   

12.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了 1对用以检测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引物。对临床送检的有肺炎症状或萎缩性鼻炎症状的发病猪的病料进行细菌培养 ,然后挑菌做PCR ,同时对可疑菌落纯化培养后做生化鉴定。结果 ,从不同省 (市 )的送检病料中分离鉴定出 6 6株多杀性巴氏杆菌 ,PCR检测结果与生化鉴定结果完全符合 ;该引物对其他 6种猪的常见呼吸道病原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 ;该PCR检测方法能检出CFU为 10 3/mL的巴氏杆菌模板。  相似文献   

13.
兔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 cuniculum)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或兔传染性鼻炎,其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通常存在于健康兔的上呼吸道及消化道内。当家兔抵抗力强,外界环境良好时,不易致病。当外界环境恶劣,饲养管理不良,家兔体质差,抵抗力减弱时,此菌乘机活动,引起发病。统计资料表明,该病是引起9周龄至6月龄的兔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为了预防和治疗目的,必需做出生前或病前诊断。煌绿滴鼻试验是多种:日刊介绍的诊断兔巴氏杆菌病的一种方法。《中国兽医科技》(原《兽医科技杂志》)1982年第11期刊登宋兆敏的《煌绿激发试验引起死亡初报》(以下简称《初报》)的文章,对煌绿滴鼻进行了否定,使兽医临床莫衷一是,不知其可。工作的需要,要求我们做兔巴氏杆菌病生前诊断、病前诊断、所以对《初报》进行了研究、推敲,认为其所谓“假阳性”理由不能成立,致死滴鼻兔不能排除药物以外的  相似文献   

14.
1985年兰州地区从国外引进的一批丹麦乳牛中,发生皮肤真菌病流行(见《中国兽医科技》1986年第5期64页),并很快将此病传染于当地黑白花乳牛,对乳牛的生产和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作者曾试用多种药物治疗,不理想,后改用新星癣特灵治疗,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一)发病情况 据对兰州某奶牛场的调查,1985年9月,引进3岁丹麦乳牛18头,于10月份发现个别牛只患皮肤病,数月后有12头染病,约占丹麦牛的67%。1985年12月~1986  相似文献   

15.
用化学合成的茜草素做了体外抑菌试验、体内抗菌活性试验、人工感染猪多杀巴氏杆菌疗效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及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茜草素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绿脓杆菌、沙门菌和克雷伯氏菌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后4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超过了六茜素。在小白鼠体内对大肠埃希氏菌也有非常显著的抗菌作用。对人工感染多杀巴氏杆菌的患病仔猪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小白鼠腹腔注射茜草素的LD50为336 mg/kg。茜草素对临床型乳牛乳腺炎的治愈率为87.5%,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磺胺嘧啶(SD)属于抗菌力强,抗菌谱较广的中效抗菌药物(在人),近年来有用SD同抗菌增效剂TAP预防和治疗兔的巴氏杆菌病和球虫病,取得一定效果。关于SD在牛、猪、鸡体内代谢动力学有报道。该药在家兔体内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试验研究了SD在家兔体内的代谢动力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制一种快速检测牛源布氏杆菌的免疫层析技术,本研究对牛布氏杆菌外膜蛋白omp22进行表达纯化,并用新西兰大白兔制备omp22多克隆抗体,将omp22蛋白作为胶体金标记物,家兔抗牛Ig G用于检测线,多抗用于质控线,制备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抗体试纸条。结果显示,成功诱导表达大小为74 ku的可溶性重组蛋白omp22,且纯化后的重组蛋白omp22的浓度为2 mg/m L,纯度在85%以上;该胶体金试纸条在阳性血清稀释至1∶64时仍可见清晰条带;与牛结核、牛蓝舌病、牛病毒性腹泻、牛口蹄疫、牛巴氏杆菌病、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与国外商品化试剂盒比较,试纸条检测结果与ELISA检测试剂盒(IDEXX)的符合率为94.2%(49/52),与牛羊布病抗体检测卡(KERNEL)的符合率为96%(49/50)。整个检测过程可在10 min内完成,肉眼即可判断。以上结果表明,该试纸条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可适用于牛源血清中布氏杆菌病抗体的现场快速检测和筛选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以本动物效检乳牛衣原体病灭活疫苗成本高的问题,用11批乳牛衣原体病灭活疫苗做乳牛效力试验时同步做小鼠效力试验,除第3批次疫苗的本动物效检结果与小鼠效检结果略有差异外,其他批次疫苗的效检结果均一致.结果表明,用小鼠做牛衣原体灭活疫苗的效检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  相似文献   

19.
1951年始,广西、广东、河南等省先后发生黄牛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以喘气为特征,故名牛喘病。那时,在河南,曾有人认为是黄牛放牧麦苗引起的。此后,又有两种意见,一是巴氏杆菌,二是黑斑病甘薯中毒。1953年,笔者在河南开封对本病的病原菌进行了研究,用所分离到的菌株作了家兔和小牛犊的致病力测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于是,上报中央。1955年,由中央农业部组织和主持在中央兽医生物药品监察所进行黄牛的人工发病试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的条件下,饲养乳牛需要经常地检查高产乳牛的新陈代谢状况,及时、成群地诊断酮病和其它疾病的早期类型。我们在莫斯科省一个育种场对2800多头母牛进行的高产乳牛疾病防治检验的试验证明,在一年期间至少应进行一次基本的和三次间隔的疾病防治检验。 然而,在畜栏内给牛采血有一定困难。为了早期诊断出新陈代谢紊乱,可以用乳汁化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