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系统充分发挥福建侨乡资源和侨胞优势,充分发挥福建与台湾的“五缘”优势,以福建特色文化为主题,巧打“侨牌”和“海峡牌”,深入拓展对外对台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黄翔 《两岸关系》2009,(5):60-60
“‘欢乐海峡、爱在福建’海西旅游年”活动4月6日在福州启动。“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到台湾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从空中飞,也可以从海上走,我们针对不同游客的需求设计了6条台湾游的线路,市民反映很好。”活动启动仪式现场,福建省中国旅行社总经理滕丽英在人头攒动的台湾游宣传点前这样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3.
寻根认祖记     
30年代初,我在台湾上中学时,无意中在父亲的文书柜里看到简略的家谱,才知道我家祖籍是福建泉州府石狮占宅宫后。父亲说我家门媚上和祖先墓碑写的堂号“廊山”是祖籍地名,还给我讲了祖先、北宋宰相蔡襄在泉州造洛阳桥的故事。那时台湾还在日本殖民统治下,从此我滋长了民族意识,牢牢记住祖籍地址,向往“唐山”(即祖国)。1947年我在台湾“二·二八”起义失败后,到大陆参加革命工作。1960年出差福建时,按所记忆的地址,找到了石狮古宅宫后祖选老家,和蔡章叶老人相认,按辈序,他是我的堂叔公。到现在,我还与族亲们时有往来。1988年…  相似文献   

4.
吴冠标 《台声》2023,(11):84-85
<正>“两岸家庭在泉州,台湾南投老公+福建惠安老婆+两岸丑萌宝宝,记录爱情故事和生活点滴,分享两岸好物及台湾人在大陆生活。”这是高睿旸给“海峡夫妇”写下的注脚,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台湾青年在大陆的幸福感。在抖音上,“海峡夫妇”已经有了一万多“粉丝”。高睿旸近日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不多,但氛围比较和谐。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福建社会各界,一个热门话题便是进一步推动闽台经贸发展,合力建设“福建——台湾”海峡经济区。海峡经济区形成基础海峡经济区的形成过程是区域经济整合的结果。由闽台两省构成的海峡经济区域,虽然还存在着政治因素的限制,但客观存  相似文献   

6.
6月11日,由台湾茶协会、福建公泰茶业有限公司、福州大学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海峡茶科学研讨会暨“武夷岩茶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品质控制”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福建武夷山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茶学界和食品科学界的专家学者30人出席,共同为武夷岩茶的品质提升和产业化发展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7.
说出我的爱     
福建是中国著名侨乡之一,“侨”是福建的特色,也是福建的社会资源。如果把福建的“侨”比喻成金字塔,在塔尖上的有陈嘉庚、黄乃裳等;在塔身和塔基上的是为数众多、看似普通的华侨和归侨。  相似文献   

8.
福建,位处我国东南沿海,隔海峡与台湾岛遥遥相望,却是东南文化圈中一个常常被忽略的地域。其简称“闽”字,解作“门内有虫”,非常形象地展现了福建的丘陵山区特色。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闽”在许多中原人民心目中,往往还是闭塞、贫瘠、蛮荒的印象。它的种种风物乡俗,虽然独特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9.
庄文 《政协天地》2009,(2):49-51
福州到台湾的基隆只有150海里的水程,从福州的平潭县东澳镇到台湾的新竹不过是68海里,是中国大陆到台湾的最近距离。20年前,一位作家在作了“台湾海峡两岸行”考察之后,用形象的语言写道:“一衣带水,不是楚河汉界;浅浅海峡,有大陆架相连,精卫鸟们是知道的!”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福州,历史上与台湾有着密切的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关系,在闽台文化交流中具有“官方、正统、主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台湾之行     
“闽台一家亲”,我身处海峡西岸的福州,不少亲友生活在海峡东岸的台湾。对这个美丽的宝岛,我魂牵梦萦已久。乘着陈江会谈的东风,我以83之龄,于“大三通”尚未启动的2008年11月下旬即迫不及待地启程,在福建中国旅行社和台湾中国时报旅行社的接待下实现了宝岛之行。  相似文献   

11.
两岸司法实务研讨会、海峡法学论坛、海峡律师(厦门)论坛年度会议相继成功召开……1987年台湾解严以后,两岸律师、公证、仲裁、警务、检察、审判、法学院校等法界人士和团体往来日趋密切。福建法学、法律界凭着“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努力开展对台交流与合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2.
白木  子荫 《统一论坛》2002,(3):43-45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平潭岛距台湾新竹仅72海里,是祖国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省份。福建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台湾现有人口中祖籍在福建的约占80%,其余大多为广东籍。自古以来闽台关系十分密切。从古文献记载上看,自春秋战国至秦汉,生活在福建的“闽越族”曾“浮海”到台湾。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  相似文献   

13.
王钰 《八桂侨刊》2011,(2):26-30
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的华侨政策逐渐向“护侨”方向转变。政策的调整符合清政府“张国体”的政治需要。然而,南洋华侨对“国”的认同建立在对“乡”的认同之上,与清政府所强调的“国”与朝廷的紧密联系有所区别。这种认识落差对南洋华侨既大力支持清政府的改良运动,又热烈拥护反清革命的行为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2003年9月14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应福建省文联、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之邀,到福建参加“2003年海峡诗会”,这是诗人阔别故土半个世纪的故乡行。用他的话说,是“此行圆了我的梦”。武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1,(7):23-24
6月10日至14日,福建莆田与台湾7对对接乡镇60名代表共同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两岸特色乡镇产业对接”及第三届海峡论坛开幕式暨综艺晚会等活动,实现了成功对接,建立了乡镇交流与合作关系。其中,仙游游尾镇与台中市沙鹿区成功对接了甜柿等水果种植与栽培技术合作;仙游钟山镇与嘉义县番路乡成功对接了生态乡村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16.
在考察华人世界共同体想象区域的不同层面时,广东是一个典型样本.《申报》关于南洋粤侨的历史记录,成功地讲述了民国时期南洋粤侨的历史认知,通过"诉苦"与"树标"的书写逻辑,建构了民国时期南洋粤侨的历史形象,塑造了民国时期南洋粤侨的价值观念,讲好了民国版本的"南洋粤侨故事".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覆,以各种形式参与各个层次的区域合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30年,我国沿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征日益明显,目前已经形成了在全国乃至亚太都具有较大影响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台湾、福建、浙江南部地区、广东东部地区以及腹地江西中东部地区,其人口和“长三角”相当,经济总量超过“长三角”,有条件形成一个经济区,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新的增长极。顺应国际经济潮流,加快两岸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构建海峡经济区,是两岸经济区域分工走向不断深化并取得最优资源配置和相对竞争优势的最佳出路,也是台湾经济避免被“边缘化”和产业“空洞化”的理性选择。本文着重研究了海峡经济区的基本内涵、功能定位,并探讨了海峡经济区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这对于海峡经济区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龙敏 《台声》2023,(2):56-57
<正>“我的名字是爷爷起的,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我出生的时候爷爷就想着落叶归根的事情。”辞掉台湾高科技企业的工作,回到祖籍地福建龙岩漳平市,陈耘嘉接过父亲的担子,种起了“南方嘉木”——茶。在2022年12月的第十届海峡青年节集中活动上,“80后”的岳山嘉茗茶庄园主理人陈耘嘉分享了跨越海峡的三代茶缘。  相似文献   

19.
陈伟健 《台声》2002,(10):46-47
今年5月底在福建南安市举行的“郑成功与台湾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台湾侨光技术学院的女博士陈瑛,以“探讨明郑与清和议时期的郑家女性角色”为题发表论文,引起与会学者、专家的极大兴趣。在以往“郑成功学术研讨会”提交的专著、论文,大多是从政治、军事、经济贸易等层面论著这位民族英雄,而几乎没人谈及女性角色。带着几分的好奇和钦佩之情,记者专门采访了这位曾在厦门大学求学3年的台湾女博士。记者与陈小姐交谈的话题首先从研讨会上的“郑家的女性角色”论文开始。陈小姐告诉记者:我在厦门大学学习时就是专门研究妇女问题的。此…  相似文献   

20.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4,(15):41-42
福建和台湾同为祖国重要组成部分,彼此一衣带水,关系源远流长。人们常常以“五缘”概而言之,即“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这种天然的优势,使福建与台湾在经贸合作等各方面走得更近,联系也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