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晓学 《党史纵览》2004,(5):50-51
高空侦察是飞机的优势,时至今日,一些侦察机依旧活跃在世界各地.在军事博物馆兵器馆的西广场就陈列着一架当年曾显赫全球的美制高空侦察机--U-2高空侦察机.  相似文献   

2.
陈辉 《党史博览》2017,(12):19-24
正20世纪50年代,在卫星侦察技术问世之前,美国U-2高空侦察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侦察机。它天马行空,让各国歼击机、防空火炮望尘莫及;它肆意践踏国际航空法,侵略他国领空,令人发指。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美国U-2高空侦察机遇到了克星,先后被苏联、中国、古巴击落7架,其中中国击落5架,称霸世界的U-2高空侦察机最终低下了高傲的头颅。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批准研制U-2高空侦察机U-2高空侦察机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  相似文献   

3.
首歼敌U—2飞机原空九军副军长白锡纯U──2飞机是在我军与美制蒋机RF──101高速侦察机座战正酣付,美帝又提供给蒋军的一种更为先进的高空侦察机。该机原是洛克希德公司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制的,能在20000米以上高空飞行。美国人认为,我军根本无法对付这...  相似文献   

4.
1962年9月,新华社播发了一则震惊世界的消息: “新华社9日讯:美制蒋匪帮U_2型高空侦察机一架,于9日上午窜扰至华东地区上空,被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击落。” 消息传出,中国人民拍手称快,西方世界目瞪口呆,外电纷纷猜测:中国人真的击落U_2飞机了吗?该不会是飞机发生故障堕落或者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刚刚成立,就首开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纪录。60年代,我地空导弹部队屡屡击落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RB-57D、U-2高空侦察机和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令国人振奋,世界注目。被称为“543部队”的这支军队就此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此后,地空导弹部队为捍卫领空,打击敌对势力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振国 《党史纵览》2007,(7):23-30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刚刚成立,就首开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纪录.60年代,我地空导弹部队屡屡击落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和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令国人振奋,世界注目.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80周年,空军地空导弹部队诞生50周年之际,笔者通过查找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走访部分当事人,写下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陈毅,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文武双全,有“马上诗人”、“诗人元帅”之称。正是因为陈毅有着特殊的才能,上海解放后,他担任了上海市第一任市长。 如今,我们在仔细观看建国初期陈毅任上海市市长期间出入公开场合时的照片或纪录片时,往往会发现陈老总的身边总会有一至两位举止精干敏捷的年轻人,他们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黑色公文包,始终寸步不离地紧跟在陈毅身边。这一现象曾引起好多人的兴趣,也让一些人产生疑问:这是什么人?是不是陈毅的秘书?或者是市政府的其他什么文职官员?那神秘的黑色大皮包里装的  相似文献   

8.
1949年5月27日晨,随着杨树浦守敌的投降,上海市区宣告解放。第二天,国民党最后一任上海市代理市长赵祖康和中共上海市长陈毅在市长办公室举行了移交接管仪式,中共执政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挂牌成立。上海不是共产党打下来的吗?怎么还有政府移交接管这一说?而且是国民党移交给共产党?这可是确确实实的历史。解放军渡过长江后,攻下上海如囊中取物。中央任命陈毅为上海市长,陈毅向中央要求推迟攻入上海,这是为了作好接管上海的充分准备,陈毅说,“就让国民党代我们再多管理几天上海吧”陈毅出任上海市市长,最初是由邓小平在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提…  相似文献   

9.
尹家民 《湘潮》2014,(12):48-52
外界不相信中共会有"神秘武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的多事之秋。不说别的,就是天空也不曾平静过,神秘事件接二连三:1959年10月7日,国民党空军一架RB-57D高空侦察机闯入北京上空侦察,突然消失;  相似文献   

10.
1965年9月2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的陈毅在北京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就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和当时国际局势中的许多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出席招待会的有近300名各国记者.在长达4个小时的记者招待会上,陈毅谈笑风生,寓庄于谐,会场气氛非常活跃.  相似文献   

11.
陈兴 《党史文汇》2001,(12):38-40
是和是打举棋不定 1940年10月上旬黄桥之战大捷,军民欢腾.而陈毅却对下一步如何行动,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陈毅获悉,韩德勤逃回兴化后,一面急调部队防守,一面请求顾祝同、蒋介石速派部队增援,一面向陈毅求和.这时候,是乘胜进攻兴化,彻底解决韩德勤部,还是拉韩德勤在抗日道路上同走一段路?陈毅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耿耿 《党史博览》2002,(10):9-17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美蒋高空侦察机经常窜到中国内地从事间谍活动。我空军部队针锋相对,仔细研究敌高空侦察机的活动规律和击落它的办法。就在这一时期,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多次对空政文工团的同志说过这样的话:“我一手抓文,一手抓武。每年能打下几架敌机,演一台好戏,我的日子就好过一点了。”从刘亚楼的这句话来看,他把空政文工团的地位、作用,与航空兵、地空导弹兵的地位、作用看得同等重要。早在空政文工团建团之初,刘亚楼便非常重视这支特殊的部队。他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关爱着这支特…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军事博物馆,有一件靠残骸拼凑起来的飞机展品十分引人注目。它就是当年在中国大陆上空逞威一时的国民党空军U-2高空侦察机。虽然成千上万的参观者都对其抱有莫大的兴趣,然而,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或许并不知晓其中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百叶窗     
陈毅的“无字讲稿”口赵清明陈毅元帅文韬武略过人,谈吐机敏风趣,讲话作报告口吐莲花,辞采生动,极受群众欢迎。1951年“抗美援朝”期间,陈毅在上海西藏路口的广场作形势报告,他精神抖擞,声如洪钟,一口四川方言,滔滔不绝。报告中他不时瞧瞧右手拿着的“讲稿”,大家专心听讲,认真记录,一字也不肯放过。报告结束后,记者们争抢那份“讲稿”,可拿起一看,竟是白纸一张,便纷纷追问。陈毅看看记者们怀疑  相似文献   

15.
振国 《党史纵览》2007,(9):41-49
(上集回顾) 20世纪50年代,为了打击国内外反动势力对我国的高空侦察,保卫国土安全,我国建立了地空导弹部队.该部队从成立那天起,就积极克服困难,学习掌握技术,迅速成长为保卫祖国领空的一把利剑,并取得了击落国民党空军RB-57D和U-2高空侦察机的骄人战绩.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支年轻的部队,又要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高小勇 《廉政瞭望》2006,(11):54-55
作为高层决策者,为了全局长远利益,有时必须牺牲部分或短期利益,而常常无法获得理解和认同,承受很多误解和指责,做出苦涩而艰难的决策。美国在这方面有两个著名事件,一个是珍珠港事件;一个是研制U-2高空侦察机。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60年代,国民党空军驾驶由美国提供的U-2高空侦察机,多次深入大陆腹地进行间谍活动,我军战机多次升空拦截,均不成功。如何才能打掉狡猾而猖狂的U-2?当年我军的防空兵器中,只有苏制萨姆-2导弹能够对付U-2,且仅3个导弹营掌握此种尖端武器。"必须要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和导弹武器装备!"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始终坚定这一信念。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人吹嘘他们的U-2型高空侦察机是上世纪的“空中王牌”,红色中国无法把它打下来。然而,时隔不久,毛泽东就笑着对外国人说:U-2型飞机是我们用竹杆捅下来的!揭密:神奇的地对空较量……  相似文献   

19.
话剧《杨为民》是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为民教授的真实事迹创作的,今年7月在首都舞台上演,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有人甚至情不自禁地高呼“向杨为民学习”。为什么这部戏能够如此激动人心?作为编剧,我感到最重要的是戏中主人公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超凡人格魅力,传达了人们心中所企盼的精神力量。杨为民教授是我国第一架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的总设计师,又是我国可靠性工程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为提高我国航空航天器的可靠性作出了历史性贡献,2002年1月30日因患癌症去世。他生前是全国教育战线和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把这个人物搬…  相似文献   

20.
《学习导报》2013,(10):40-40
1951年抗美援朝期间,身为上海市长的陈毅元帅在茜藏路口广场作形势报告。他在讲台上一边滔滔不绝地讲,一边不时把搁在桌上的讲稿拿起来看上一眼。待报告结束,记者们争着上前去要这份讲稿时,才发现原来是一张白纸。陈毅笑了:“我的讲稿是‘心照不写’,文字全在心里,这张白纸是装模作样。作报告,听众看你没有讲稿,会认为你是信口开河,效果就不好了。不过,今天我讲的全都有根有据,用不着担心。”陈毅的话,把记者们都逗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