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初产生于德国的历史法学派,是西方法学流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思想在整个19世纪占据了德国法学研究的主导地位,引领了世界法学发展的潮流,并对后世法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总结历史法学派主要观点及当时和后世的学者对历史法学的评价,为我国法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2.
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勤华 《法学》2004,(12):3-16
中国近代法学 ,并不是国人在继承中国古代法学 (律学 )之基础上诞生的 ,而是通过移植西方法学发展的经验和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 ,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有着特别巨大的启蒙意义。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对近代西方法学观的内涵 ,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以及其载体 ,传播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争论 ,传播的历史意义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并就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传播的若干规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旭 《法制与经济》2013,(7):123-124
博登海默的《法律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作为一本以法理学和法律哲学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巨作,它的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深刻地影响了众多法律工作者和法学研究者。由于该书属宏章巨论,内容十分丰富,故本文通过对全书的结构脉络梳理,仅取《正义的探索》这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试图探寻博登海默先生对正义的探索过程及是如何得出结论的。在文章的最后着重指出该书对法学研究者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自然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及社会学法学等三大法学流派向对方靠拢形成了西方综合法学思潮。通过介绍分析综合法学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本文指出了综合法学试图融合三大法学派为一体,并构建一个"适当的"、"一体化的"法理学流派的过于理想主义的目标。综合法学思潮虽然未能合并或消灭原有的西方三大法学流派,但是它对西方法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国法学理论研究及法理学教材内容的变革也同样深深地打上了西方综合法学思潮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罗马法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古代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罗马法学家的功不可没。本文阐述了古罗马法学家在各个时期的主要活动,并总结了他们在法律实践、法学理论和法学的学科建立与教育三个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哈特法律规则说的解释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特的法律规则说代表了西方法学理论的语言学转向 ,其理论还表明了一种解释学上的转向。这种理论转向对当代西方法学理论的影响深刻而广泛。同时法学解释学视域的开启对现今中国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制建设的意义也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盖尤斯、其《法学阶梯》、优士丁尼《法学阶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研究盖尤斯成为顶级法学家意味的罗马帝国法学的行省化,然后研究其<法学阶梯>的优点和巨大影响,最后研究盖尤斯<法学阶梯>与优士丁尼的<法学阶梯>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法学作为最古老的学科之一为其他学科提供过范式;优士丁尼<法学阶梯>对盖尤斯<法学阶梯>的接受主要体现在结构上,在内容上两者很不同;盖尤斯<法学阶梯>对现代西方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影响主要通过优士丁尼<法学阶梯>进行.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不同民族之学术传播和交流的主要媒介。近代以来 ,沈家本、严复诸前辈大量译评西方法学经典著作 ,有力推动了西方法学之精神、体系和内容向中国的传播 ,促进了中国现代法学的生成和发展。为继续西学译评这一造福中国法学之事业 ,本刊特设“西学译评”之栏目。本栏目既欢迎能够反映西方法学经典性、前沿性成果的译文 ,也欢迎评介西方法学研究新理论、新方法的论文。  相似文献   

9.
《万国公法》与清末国际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勤华 《法学研究》2001,(5):137-148
《万国公法》是译成中文的第一本西方国际法学著作 ,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版本是同治三年 (1 86 4)京都崇实馆本。该书首次将近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思想观念以及概念术语带入中国 ,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直接促进了清末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摩西十诫》和《圣经》等西方宗教经典来论述早期宗教思想、律法对后世法律发展的影响,进而论及基督教及其教会产生以来,其制度和教义对西方法律产生的影响,逐本溯源,从而认清西方法律发展进程中的宗教因素,目的在于使我们在借鉴与引进西方法律的同时,理解与认识到东西方法律在形而上层面上的差异,不致邯郸学步,抑或削足适履。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针对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田涛先生的新作《被冷落的真实——新山村调查手记》(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而作。以该书为缘起,在简单介绍该书的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展开思考:一、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门法学基础学科所应有的内容设计、面貌和研究方法;二、在现代法学教育学科体系中,学习中国法制史所应有的法理学意义;三、法学作为一门移植来的“纯粹”学问所缺乏的文化关怀。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在西方蓬勃发展并对加拿大法学理论界产生影响,形成了加拿大的新现实主义法学。这种法学包含了女权主义法学理论、批判种族主义法学理论、原住民法学理论、同性(双性)恋法学理论和批判残疾人法学理论等形态。  相似文献   

13.
<正> 在我国法学理论界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的时代,苏联法哲学家雅维茨的力著《法的一般理论》的中译本1986年在我国出版了,读书内容,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苏联法学的新发展,而且对于深化和改进我国的法学研究也具有一定启示。 该书无论是从体例上,还是从其内容上讲都是与五十年代的苏联的法学理论大不相同,作者认为,法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教义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仅在教会法本身神学理念的发展,而且对于伦理的观念、价值的观念、权利义务的观念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尤其在西方的财产制度、婚姻家庭制度以及刑法制度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本文对西方法律制度中的基督教教义进行论述和分析,以期使人们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和法律思想的演变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燕树棠在留美研习法律期间受到社会法学思想的影响。燕树棠坚信社会哲学派和社会学派法学将取代19世纪的分析、历史和"理学"三派而成为新的潮流。他对新学派的法律目的观、制裁观、公道观、自由观及法学研究方法诸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其范围已经涉及今日法社会学学科规训的大部分内容。燕树棠是西方社会法学思想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推动人之一。  相似文献   

16.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法学》是由我院文正邦同志主编,并邀请俞荣根、杨显光、杨海坤等校内外十多名中青年学者参加编写的一本学术著作。全书共五十多万字,分六编十四章,其理论领域包括法理学、法史学、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婚姻法学、刑法学、劳改法学,民事、刑事及行政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等我国主要法学部门,并对崭露头角的“一国两法”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重庆出版社即将出版,系重庆出版社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的项目。该书得到了我国己故著名法学家张友渔先生的热情关怀和支持,他逝世前不久为该书所写的序言,成为鼓励作者们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由于种种原因,外国传教士成为重要媒介。在近代西方国际法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晚清寓华美国传教士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第一位来华医学传教士伯驾翻译国际法的活动为中心,兼及丁韪良,论述了寓华美国传教士对近代西方国际法传入中国所作的重要贡献及其对晚清外交和中国国际法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论述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人本法律观,结合对现代西方法学的比较,揭示了人本法律观的创新和发展,并评述了材料中的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清末变法以来,西方法学如潮涌入,深刻的影响了中国政治、社会格局。自然法学是西方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法学思潮,它奠定了西方法律大厦的基石,并深深地扎根于西方社会之中。自然法学思潮对指导当代中国的立法、法治建设以及提高民众的法律素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法律解释权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法律解释权是法律解释学的重要问题,但长期以来我国法学对此问题却鲜有研究,这既可能会影响法律解释学与规范法学的结合,也可能会影响"法律解释法"的建设.本文是在传统法律关系原理的基础上,从规范法学的角度论述了法律解释权的概念以及作为构成要素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