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挖掘并发挥我国传统孝文化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时代价值,关键要做好传统孝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传统孝文化,以文化自觉的意识创新传统孝文化,以富有青春气息的表达弘扬传统孝文化。  相似文献   

2.
<正>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包括孝文化合理价值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发展传统孝文化,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与时俱进。一、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孝文化源远流长,从自然现象"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等先天的动物本能意识开始,到人类社会在家族、群落的日常生活中形成感恩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抗击“非典”的决战时刻,对抗击“非典”斗争中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非常必要。“非典”是一场突如其来、从未见过的自然灾害,在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冲击,特别是对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的时候,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心理、行为都在经受重大的考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青少年道德状况变化的历程进行总结,可从中吸取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汉代为以孝治天下,利用教化、奖惩等手段,采取以孝入律的强制措施,极力推行儒家孝伦理,为此原始儒家孝伦理在汉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乃至异化。以孝亲案例探讨孝伦理在汉代的异化,有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儒家孝伦理的内涵和实质,厘清原始儒学与后世儒学的区别,正本清源,汲取精华,剔除糟粕,服务当今社会。  相似文献   

5.
儒家孝文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孝文化由养亲、敬亲、谏亲和全体、贵生等多重内涵构成。注重忠爱之心,这是儒家孝文化之精华所在。儒家孝论不仅仅是一伦理价值观念,实际上也深刻地影响了战国以后法律制度的走向。在21 世纪中华民族文化进程中,传统孝文化经过创造性价值转换,仍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挑战与回应--网络时代青少年政治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志勇 《求实》2001,(6):60-62
因特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给青少年政治观教育带来了新变化,对青少年政治观养成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网络虚拟性、多样性及多维的特点使青少年的政治价值观冲突更加激烈,网络的超国界性使青少年的国家意识淡漠,网络殖民化使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华孝文化是一种家庭伦理道德,其影响力、约束力能够深入大学生的心灵,是一种重要的高校思想教育资源。高等院校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激活和强化大学生的孝意识、孝道德,充分挖掘、开发中华孝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孝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通过先秦儒家对孝与不孝的论述,得到比较明确的界定。父子关系是对应的,不应该有绝对的孝,后代愚孝不符合先秦儒家思想。孝对后代有较大影响,也对外国有一定的影响。现在对孝的评论,要分开并区别对待先秦儒家的孝与后代的愚孝。  相似文献   

9.
"孝"是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萌芽、生成及发挥作用均受人之生理条件、情感—生命意识、代际—族权契约性交换与边际效用,以及人所处之地理环境与生产—劳作方式、宗法制度与政治王权、文化权威等因素构成的文化场影响,随不同因素作用的强弱变化,孝具有了情感性、伦理性、物质性、制度性四重属性。认识传统孝德文化场的组成与影响,认识诸文化场因素在现代社会的变化,注重人之个体人、社会人、国家人、文化人四个特点和孝德的四重属性,遵循并完善新时期孝德的文化生态场域,有利于更好地建设新时代孝德。  相似文献   

10.
刘敏 《学习月刊》2009,(12):43-43
百善孝为先,孝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之本。它所包含的尊老、敬老、养老,以及爱人、爱家、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两年,孝感市大力开展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效果明显。如何充分挖掘孝文化资源、打造孝文化品牌、塑造中华孝文化名城、彰显孝感地域文化特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的公民意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的基础。网络游戏日益成为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主要娱乐形式,对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影响具有正负双重性,应最大限度遏制其负面影响,发挥正面效应。学校应确立明确的网络伦理教育目标、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伦理教育,社会、家庭要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公民意识培育的健康网络环境,家庭应积极承担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规制和引领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国度,要保持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理想,尤其要在青少年教育中加强慈善意识教育。首先对慈善意识进行了阐释,并发掘青少年慈善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出培养青少年慈善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孝的政治史     
舒炜 《廉政瞭望》2011,(21):18-19
什么是孝?孝最早在古代象形文字上的意思是:因人老了,弯腰弓背,手拄拐杖,一副老态龙钟的行走状态,上老下小的服侍形式。后来,“孝”逐渐成为尊敬长辈、侍老奉亲的一种善行和美德。  相似文献   

14.
张飞燕 《世纪桥》2013,(14):41-42,48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全面发展的高峰期,也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有强烈的独立意识、自尊心自信心明显增强、有强烈的自我关切意识等。自我意识增强是青少年日渐成熟的标志,也是完成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必经阶段,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因而,必须充分了解青少年期自我意识的主要特点,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青少年平稳度过人生中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叶凌 《唯实》2009,(4):22-25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其中,“敬”理念是它所注重的一个部分。在“孝”、“敬”、“礼”三者中,因要“孝”,故需“敬”;因能“敬”,故能成其“孝”;因“孝’’而究“礼”,因“敬”而成“礼”。有“敬”的自然润滑作用,“孝”才浑然天成,“礼”才自然而然。只有深刻理解《论语》中“敬”理念之重要性,才能对儒家思想在人文层面上所体现的终极关怀有更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将闲散青少年作为我国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对象,意义重大。闲散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培养,基本向度是规范与发展相结合,主要内容是掌握职业技能、增强法律意识、履行社会责任、丰富精神生活,多元主体包括家长或监护人、社工、闲散青少年自身等,综合方略包括网格化管理、差异化引导、参与式融入。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优化环境、整合资源。  相似文献   

17.
《新湘评论》2012,(24):50-50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孝文化。 “孝”字最早出现在33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中,由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组成。后来写时把“老”字的下半部取消了,就是现在的“孝”字。  相似文献   

18.
《学习导报》2012,(24):50-50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孝文化。 “孝”字最早出现在33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中,由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组成。后来写时把“老”字的下半部取消了,就是现在的“孝”字。  相似文献   

19.
人生哲学方面,蕅益智旭把"孝"推崇到极高的位置,将孝分为世间孝与出世间孝。智旭认为世间孝非真,因此,修孝道的最佳途径是舍慈母而出家修行,以修出世间大孝。智旭还努力从戒杀、孝慈、心性等方面会通儒佛。在孝道观上,智旭虽然表面上强调世孝非真,出世孝为大孝,但实际上暗自里从不同的角度会通儒佛。  相似文献   

20.
孔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用“孝”作为维系家族世代传承的道德准则,从而达到人伦社会的高度和谐。元代郭居敬辑录的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广为流传。“芦衣顺母”、“丁郎刻木”、“卧冰求鲤”、“尝粪忧心”等故事,通过年画、木雕及地方戏曲等形式润泽着农耕文明的大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