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思民 《春秋》2012,(6):43-46,1
一、河南张泥玩小史 河南张是一个村庄的名字.地处滨州市以北偏西的皂户李乡。村子不大,有100多户人家,村民的祖先据说都是外地移民。  相似文献   

2.
1985年,河南省西峡县陈阳乡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刘江华主动放弃了转志愿兵的机会,回到家乡。他告诉父母,他要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一年前村老支书告诉刘江华:“咱秧地村有144户人家,其中83户常年靠救济度日,有9户人家祖孙三代同住在一间破草房里。有6户人家5口人盖一床被子。全村26名学龄儿童,只有4个孩子在上学,村里的中学生也只有你这一个了。”老支书的活深深刺痛了刘江华的心,他立志改变家乡的面貌,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1986年春,刘江华卖材了家中的3头耕《,领着村里的几个年青人,田进了商海,坏而两年后他亏本兀…  相似文献   

3.
古代有个故事:有两户人家相邻而往,一户姓张,一户姓李,张家淘米的水每天要从李家门前的水沟流过。由于姓张的人家生活不注意节俭,每次淘米都随米流走不少米粒,姓李的人家见了十分心疼,于是,每次都把流失的米一粒粒地拣起,用水冲洗干净,晾干储存起来。一年遇天灾,庄稼欠收,张家眼看就要闹粮荒了,这时,李家主人把两口代大米送到张家,  相似文献   

4.
初访象州县石贵村,在阳春3月。刚到村口,一座别致的小广场映入眼帘,一条水泥路向村庄方向的果园深处延伸。沿着环村水泥路,一路果树飘香,村庄里的一幢幢小楼掩映在满山遍岭绿叶繁花丛中,一派优美惬意的田园景象。石贵村是一个只有61户人家208人  相似文献   

5.
迁徙的村庄     
黄高德 《当代广西》2014,(22):41-41
正布社屯是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羌圩乡那良村的一个小村庄,位于斜坡之上,俯瞰灵岐河,离314省道两三公里,中间有一条曲曲折折的机耕路连接。村庄被参天大树密密匝匝围裹着,盛夏时节河风起,晚上睡觉都要盖上一床薄被。村子很小,只有十几户人家。这里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即使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外面的现代气息基本上没有吹进这个角落。不知何故,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这个小村庄的人逐渐外迁,一家跟着一家,谁也不甘落后,独守寂寞。布社屯人家外迁,无非就这几个去向:南宁、大化县城、羌圩乡街上、巴马  相似文献   

6.
(一) 这是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冬初和暖的阳光下,田野和村庄都显得宁静,路旁有几处人家正在盖新房。下了公路,便是土路,湿湿的土路引我们到一座陈旧的土楼下,老汉郑燕其从门里迎出来,去拉乡党委陈书记的手。听说我们为“复明工程”而来,郑燕其眼中便有些  相似文献   

7.
在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冈南居委会一个普通的居民大院里,居住着不同姓氏的五户人家。巧的是,这五户人家女主人名字最后都有个“英”宇。她们多年同住一个大院,祖孙三代人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年年被县、镇评为“五好家庭一标兵。40多年前,姜凤英随着迎亲的花轿来到这一并不宽敞的大院,成为这里最早的年轻玄主人。随后,和她差不多大的黄秀英、许正英、秦正英、孙凤英这四个姐妹,也相继来到院里,她们成为门对门、门挨门,朝夕相见的邻居。40多年来,这五户人家和和睦&,无论四户人家白天上街买菜或外出办事,从不关门上初,因为米外出…  相似文献   

8.
毛海峰  王利 《半月谈》2003,(9):44-46
陕西华县瓜坡镇马泉村龙岭村民小组,是一个位于秦岭深处的小山村,这个村还有一个听来恐怖的别名:癌症村。30年来,全村29户人家中有29人死于癌症,有25户人家出现过癌症病人,癌症总残废率是正常水平的近9倍。2001年5月,陕西省决定对龙岭村民小组进行整体搬迁。然而两年过去了,记者在该村采访时却发现,本是“民心工程”的搬迁计划却遭到冷遇,村庄仍是老样子,村民满腹怨言。一位村民说,以前吃啥,现在还吃啥;以前喝啥,现在还喝啥。自己倒也算子,但娃怎么办?现在,到底谁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邻里悲歌     
邻里悲歌温俊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邻里之间如和睦相处,将为社会演奏出一曲曲美妙的乐章,而假如邻里之间互相排斥,演出的必将是一幕幕悲剧。她为何走进深潭这是市郊的一座村庄,几十户人家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耕耘、繁衍。村外有一个水潭,面积虽不大,水却很深。...  相似文献   

10.
王亮 《两岸关系》2011,(12):45-46
多年以前,在台湾大山深处有一个村庄,这里只有几户人家,能走出大山的人只是少数,获得成功的更是凤毛麟角。一天,一个天真的小女孩遥望远方幻想着未来的样子,下定决心走出去,去探寻人生的真谛。多年后,这个小女孩成为台湾知名的摄影师,再后来成为了国际知名文创企业的总经理,她就是台资企业琉璃工房大陆区总经理——王秀绢。对于来之不易的今天,  相似文献   

11.
最小的村庄 安徽省毫州市古城崔破庄。全庄只有一户人家两口人,面积约3300平方米。这个村庄是多年前农场解体存留下来的,现毫州地图中可查到。 最神秘的村庄 湖北省钟祥市水沿坪村。1950年,政府人口统计,村内住  相似文献   

12.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话,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向来有分歧。有的认为“三户”是三户人家;有的认为是楚之昭屈景三大姓;还有的认为是地名;而“三户”即三闾即屈原,这又是今人龚维英先生的新说。总之,分歧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13.
古书上记载着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说的是郑板桥在当县令吋,经常微服私访。有一年春节,他看到一户人家贴了一副奇怪的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郑板桥看后微微一笑,令差役取来白米和衣物送去。主人叩头谢恩。有人问其缘由。郑板桥说:“这户人家缺一(衣)  相似文献   

14.
母亲送我当红军 宣汉县位于四川东部。距宣汉县城西北面45余公里的山垭口,有个得胜场。方圆几公里,几百户人家都姓王,都是明朝末年“湖广填四川”时,由湖北孝感移居此地一王姓人家的后代。  相似文献   

15.
桂平市中沙镇上国村地处偏远山区,有320多户人家。20多年前几户农民集资在村里办药厂,一步步发展成现在的广西源安堂药业有限公司,成为广西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8个企业之一。村里以源安堂为龙头建设工业小区,带旺一批配套企业.使全村2/3农民洗脚上田,变成工人或商人。近年,全村每年完成总产值超过2亿元,提供税收1600多万元,人均贡献税收、人均纯收入双双超万元。村办企业出资建设进村和环村水泥路、  相似文献   

16.
刘德宝 《前进》2006,(12):30-31
据下乡调查测算,我省农村约有15% ̄20%的村庄兴办村办企业,发展集体经济,有较多集体收益与公共积累,当前这类村正准备将集体积累资金花在新农村建设上。但调查中发现,不少村庄投资的方向有待端正,花钱的方式也有待研究。例如,有一个近百户人家的村子,由开煤矿积累了100万元资金  相似文献   

17.
在东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件“怪事”——试点村的新房太少!已是宣传样板的三石镇巴王屯,97户人家有34户还住在泥巴房里;隘洞镇平坎屯更是“过分”,61户人家只有4家盖了新房?没有新房子,怎么算得上是新农村?东兰县委书记杨斌一语释疑:“我们不盲目追求新房子,我们要的是新产业、新风尚、新农民。只要农民腰包鼓了,思想观念转变了,新房子自然多起来。”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省福州市青圃岭村,三百多户村民跟“二恶英”纠缠了十年之久。村民林廉悌联合全村394名村民将福建省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告上了法院。2014年7月8日,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该公司赔偿394名村民人民币600万余元。村里种出了“黑地瓜” 青圃岭村是个依山而建的小村落,有三百多户人家,常住人口六百多人,大多以种植果树为生。到了果实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都透着果香,沁人心脾。  相似文献   

19.
吴月的亲妈这样说:“谁能让吴月改好。我就能让太阳从西边出来!” 1982年8月5日。吴月在洛阳市老城义勇街一户小贩人家出生,学龄前的精灵出众着实让爸妈自豪了一阵子。6岁的吴月花80元钱请几个小男孩吃了顿饭,尔后指挥这几个男孩夜袭邻居家,砸门破窗泼屎倒尿,原由是邻居家经常和她爸妈明吵暗斗。引来官司,她爸妈在受罚后向大家骄傲宣告:俺要的就是这样的闺女!  相似文献   

20.
在建宁,有个村落叫渠村,仅400余户人家1700来口人,但村民的姓氏竟达116个之多。村子坐落在一个呈“丫”字型的山坳里,远远望去群山环抱,田畴平整,小溪潺潺,翠竹掩映,房舍俨然,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一派安谧、恬静、悠然的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