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妙兴  马华炎 《传承》2011,(6):72-73
一、刑事被害人诉讼地位建立要解决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首先应关注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因为被害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和参与诉讼的程度直接决定了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多少。综观整个刑事诉讼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2.
陈妙兴  马华炎 《传承》2011,(16):72-73
一、刑事被害人诉讼地位建立要解决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首先应关注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因为被害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和参与诉讼的程度直接决定了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多少。综观整个刑事诉讼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3.
论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杰  曹克正 《求索》2007,(5):108-110
我国现行《刑诉法》虽然赋予刑事被害人以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但由于其相关规定存在诸多缺陷,并不能真正实现对被害人权利的有效保障,从而导致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地位徒有其名。因此,应当借鉴各国立法法例。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立法,以使刑事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真正确立,其诉讼权利得到真正保障。  相似文献   

4.
银福成  张明伟 《前沿》2012,(17):63-67
被害人对公诉决定权制约机制是一种程序性的救济权利,目的是防止检察官滥用公诉决定权对被害人造成伤害.公诉权的国家专属性和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决定了被害人制约公诉决定权机制的最优途径是赋予被害人在刑事诉讼构造中的诉讼主体地位,通过被害人程序性的制约权利防止公诉决定权的滥用,推动刑事司法程序正义的进步.鉴于中国的公诉决定权存在的问题主要为过分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公诉转自诉制度的不合理、被害人量刑建议权的缺失等,笔者建议从承认犯罪行为的私人侵权性等六个方面完善被害人制约公诉决定权的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问题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障问题一样是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内容。被害人在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地位从特殊诉讼参与人变为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也大大提高,但是,与国际中的普遍的规定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由于目前刑事诉讼中一直是公力救济占主体地位,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当中只能充当参与主体的角色,具有消极性,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尤其是被公权力所漠视时,由于其主体地位的不明确性和缺乏保障性,其受到侵害的权利通常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得到有效救济。我们应当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赋予被害人某些实质性的权利,特别是能够在一些关系被害人切身利益的实质性权利上做一些变动,从而赋予被害人诉讼主动权。虽然这种主动权并非是要替代国家专门机关的诉权,但它至少可以作为刑事诉讼权利关系当中的最后一道防线,那就是当公诉方忽视被害人的权利时,被害人的手中还有一个能够起到作用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犯罪被害人地位的变迁及我国刑事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被害人曾是惩罚的执行者,但后被逐渐遗忘。随着刑事司法政策的新变化,被害人的权利又重新受到重视。被害人虽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之一,但在其权利实现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被害人的赔偿权、补偿权和执行参与权更需要制度方面的完善与保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刑事诉讼实务中,与刑事被告人诉讼权利保护相比,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在逐渐萎缩。对被害人和被告人的权利加以合理适当的平衡,强化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成为各国刑事诉讼法的普遍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对被害人的概念和诉讼地位进行了界定,进而分析了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配置状况及存在的不足,最后,着眼于进一步保障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提出了改革与完善的对策与措施,以期对加强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犯罪被害人在刑事诉讼法中的地位表面上看起来较高(当事人地位),也被赋予了很多权利,但由于这些权利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瑕疵,实行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而且我国侧重于对犯罪人人身惩罚权的满足,对被害人经济求偿权的保护则显得不够,也没有设立国家补偿制度和诉讼外的社会援助制度.我国应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努力实现被害人、犯罪人和国家三者利益的平衡,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0.
田圣斌 《理论月刊》2004,(7):146-148
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被害人以当事人的主体地位,给予其更加广泛的诉讼权利,但在其权利保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给予被害人以当事人的主体或程序性的权利,确保被害人充分参诉,赋予其上诉权等等有关权利对于被害人权益的合理保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傅跃建  翁小平 《公安学刊》2008,(4):32-35,97
随着被害人学以及保护被害人运动的兴起,刑事被害人的研究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国现行的法律虽然为被害人设定了许多权利,但其实际地位远不如法律的规定。为此,有必要从刑事司法政策的角度落实被害人地位,实现其权利的救济。  相似文献   

12.
作为刑事诉讼活动中与被害人首先接触的司法机关,公安机关应当发挥其对公诉案件被害人"引路人"的作用。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既要依法履行职权,还要保障被害人合法权利的实现。虽然《刑事诉讼法》提高了被害人的诉讼地位,赋予立案侦查阶段的被害人广泛的诉讼权利,但是受到传统诉讼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忽视被害人诉讼权利的现象。因此,公安机关应当在工作中确立正确的诉讼理念,加强对被害人人格尊严权与隐私权、人身安全权与财产权以及知情权与诉讼参与权等方面和获得指引与帮助的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在刑事和解中,被害人享有救济性的权利和程序参与的权利。刑事和解制度体现了由对抗到合作的转变,为被害人诉讼中心地位的复归创造了先决条件,是保护被害人权利的一种新型诉讼模式。刑事和解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刑事和解制度本身存在不利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因素、被害人权利保护立法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必须加强刑事和解制度自身的完善和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出庭权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体现。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被告人庭审缺席现象日益严重,许多案件处于待审积压的状态,在惩罚犯罪、诉讼经济和被害人权利保障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但不加限制地适用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可能会产生侵害人权、损害司法公正等弊端。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在国际司法中存在争议。为最大程度保障司法公平正义,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适用应当被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15.
雷连莉 《求索》2014,(7):118-122
作为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对象,被害人有着参与量刑的强烈愿望。被害人参与量刑是基于尊严权利保护、程序主体性诉求、报仇求偿心理释解以及利益表达需要等动因,被害人参与量刑具有实现修复正义功能、监督与制约功能、安抚与预防功能以及增进裁判认同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正> 资产阶级思想家针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这反映到司法领域中,就是在诉讼中,诉讼参与人特别是当事人的人身权和自由平等权等基本权利不可侵犯。现今,保障人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之一。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也从保障人权的高度增加了当事人许多重要的诉讼权利,特别是明确赋予了被害人以当事人地位,这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巨大进步,反映了世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中叶刑事被害人学的兴起以来,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与权益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各国保障被害人权益的重点之一是实现其因犯罪而招致的损害赔偿。我国《刑事诉讼法》为被害人寻求损害赔偿提供了三种途径:刑事和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刑事部分处理完毕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三种程序在价值功能、提起时间、适用案件范围、赔偿范围、国家刑罚权与被害人求偿权融合度等诸方面存在差异。当案件属于刑事和解适用范围时,选择刑事损害赔偿程序的规则为:被害人应优先考虑刑事和解程序,其次是附带民事诉讼,最后才是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中,犯罪人和被害人相伴而生,过去我们把人权保护的目光更多的聚焦在被告人身上,然而对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被害人的保护和救助,却被忽视。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不仅是对犯罪人和被害人权利平衡保护的现实需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刑事案件被害人是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并与诉讼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新《刑事诉讼法》在总结我国长期司法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并参照国外刑事诉讼立法例,确立了被害人的诉讼当事人的法律地位,赋予了被害人广泛的诉讼权利。公安机关,作为执行刑事诉讼职能的重要机关,在刑事司法中,不仅要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而且也要充分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不起诉中被害人救济之主要途径的探讨,阐释了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诣对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之保护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