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环境法所涉及和关注的利益已经不仅仅是现实的利益、人的利益,还要重视未来的利益、动物的利益等等,这些环境利益又处于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各种利益关系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重叠、相互冲突。环境利益冲突在一定规则下呈现利益博弈的特点,利用博弈论作为有力工具来分析环保中的各种矛盾冲突,为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环境保护的科学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委托一代理模型,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作为代理人的政策执行者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诉求,利用作为委托人的政策制定者的信息劣势、监管漏洞以及风险的分担机制,通过不作为、虚假执行和歪曲执行等方式,致使政策执行偏离预先设计的轨道,进而造成政策目标的落空或扭曲.本文将信息经济学中"道德风险"的概念和理论引入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研究,以中央政府作为委托人,地方政府作为代理人,将地方政府虚假执行政策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称为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均无法满足的条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基于自身利益而选择的博弈策略.央地之间的博弈具有"斗鸡博弈"的特征,具有层级隶属关系的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符合"智猪博弈"的特点,而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则属于典型的"囚徒困境".笔者在对上述主体之间的博弈策略分别予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以"利益整合"理念为主线的规避政策执行中道德风险现象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方步青  韩璐 《学理论》2013,(18):326-328
高校绩效工资改革是高校管理研究的重点之一。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在高校绩效工资改革利益相关者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对高校决策主体与专任教师、行政人员等决策参与者间的博弈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到最优策略就是从有利于对方的角度出发,通过实现对方的利益最大化,来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知识社会学关注于思想的演化,并以社会-历史背景与社会群体为基本观察维度,这使得它具备了对思想“精确论述”的一定能力。政治-行政关系的范式变迁经历了政治-行政二分、事实-价值二分与决策-执行二分三个阶段。社会-历史背景现代化进程的深化与学术共同体的努力建构是这种变迁的主要动因,它们促成了外显为普遍性公理、自然科学化、公理与数理逻辑等学科科学化的公共行政现代性思维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性别失衡是中国社会的核心议题,议题活动反映了不同利益集团政策博弈的过程.为揭示性别失衡背景下我国社会的利益格局,本文依托Intemet和中国期刊网数据,分析了性别失衡政策议题网络中不同政策社群的利益博弈行为.结果表明:Heclo(1978)和McFarland(1987)关于政策议题网络的概念模型,不完全适用于中国性别失衡政策议题网络,后者参与社群性质异化、边界模糊,具有更为复杂的现代政策多元主义特征.在议题网络中,各政策社群代表不同利益集团采取发言、劝告、旁听、争论等形式参与政策博弈,表现出两类博弈形态:一是议题交流型,就性别失衡的态势、原因、后果和治理等提交观点、表达利益,意在将本集团的议题态度融入公共政策进程;二是议题交锋型,围绕出生性别比异常的真实性、计划生育政策的合理性、光棍挑起战争的可能性,以及施行治理的必要性等,暴发激烈的议题观点时抗,意在就关键政策环节主导政策舆论环境.这两类利益博弈在性别失衡议题发展中具有近似量质互变的哲学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益认同是政治认同的逻辑起点.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得到较好的调整,政府与执政党积累了较好的政治认同基础.现阶段,社会利益分化加剧、阶层分化明显,不同的阶层、同一阶层内部不同的群体因为利益实现的程度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政治认知和评价.基于利益分化与获得,可将我国人民分为既得利益阶层、中间阶层和弱势利益阶层.既得利益阶层中既有基于信仰形成的价值认同,也有基于利益获得与维护形成的"赞同"却"不认同"的政治态度;中间阶层其政治情感表现在认同中有挣扎、在肯定中有迷茫、在否定中有期待,还有一小部分中间阶层政治情感走向极端;弱势利益群体因为社会支持不够、参政能力和参政渠道有限等问题,其政治认同总体走低.  相似文献   

7.
从利益表达视角看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最关键的内容就是协调利益关系,最基础的问题是形成能够协调利益关系的机制,首要的是利益表达,利益表达是政治参与的一种方式。目前,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度不畅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基层民主制度作为公民直接进行政治参与的制度很不完善,信访制度还存在体制上的不足之处,在政治参与的扩大化和政治制度的效能化之间产生矛盾,影响了政治稳定。要想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需要大力发展经济,通过对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制度建设,实现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和法制化;促进文化建设,提高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郑青 《学理论》2009,(6):8-10
利益政治的应然效能就是实现利益的和谐发展,但在实然层面,利益和谐往往被认为可欲而不可求,原因在于利益政治会出现失效,本文着力于此,希望清楚解读这一问题,以便为深入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妇女政治地位的力场是指对特定时期的妇女政治地位产生塑造、维系、改变作用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规则及社会活动的集合。本文借助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契机,以吉林省妇女政治地位现状为依据,将公民意识的自觉、社会组织的推动、制度规范与完善视为妇女政治地位提升的动力,剖析妇女政治地位提升中的物质与精神双重阻力因素,通过分析动力与阻力的博弈力量对比,提出改进妇女社会地位现状与进一步提升妇女政治地位的潜力应集中在制度、组织与环境等方面,并就制度改进、组织建设与环境搭建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6,(3):43-48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等三大行动集团之间的并力共持,是亟待推进的跨省户籍改革开启破冰之旅的关键。中央政府承担跨越行政区的省际统筹与引领职能,地方政府承担政策执行和省际户籍转换职能,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协作供给职能。然而,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分析表明,由于三大行动集团之间存在"利益不相容",它们在跨省户籍改革中的府际博弈均体现出非合作博弈路径。央地之间的博弈具有"斗鸡博弈"特征,地方政府间的博弈符合"囚徒困境"逻辑,而政社间的博弈则呈现出"智猪博弈"格局。要在跨省户籍改革中实现三大行动集团的利益整合,亟须构建动力与压力相结合的央地府际合作治理机制、地方政府间的土地省际占补平衡机制与公共服务跨部门协作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1.
荆树鑫  李卫东 《学理论》2009,(11):58-59
政治的博弈在根本上就是权力的博弈,而制度作为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根本的目的就是用以规范和制约权力的运行。了解权力和权力制衡的理论基础并合理地予以应用,对于完善和发展政治制度,促进国家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本文拟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实对照,提出个人关于政治博弈下权力制衡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经济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利益分化是现代化不均衡发展的产物,与政治稳定密切相关。它既可以促进政治稳定,又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期,只有加强制度协调、政策协调和教育协调,才能促进经济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社保制度的建设过程是对各方利益进行权衡和博弈的过程,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构成社保制度建设的多方主体。在资本跨国流动、国际劳动力市场不平衡的背景下,单纯依靠国家(决策部门)或专家学者来制定一个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不现实的。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中,农民热情不高、农民工退保等现象反映出当前社保制度设计过程中相关直接利益者的缺位。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应将地方、参保企业、参保个人纳入制度建设的主体,让他们的利益诉求充分表达出来,并就各方利益冲突进行协商、妥协。国家在掌握足够真实信息的基础上才能把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利益群体的非均衡博弈是组织系统运动的动力之源,这种非均衡博弈关系反映了组织中组织单元(智能元)既是一种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又存在着彼此之间在资源、地位、影响力、权力和权威等方面的一种不均衡和非对称的竞争关系。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是在一个利益群体分化的社会中进行的,社会和谐即利益格局的均衡是不同利益群体博弈的结果,通过利益群体的非均衡博弈实现均衡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王海燕  冷年友 《学理论》2013,(15):243-244
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从以教师为主的课堂向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转变是一个系统工作。以政治社会学为例,学生主体性的实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政治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实际化;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包括行为导向式教学、专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考试方式向开放性考试转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城市人口空间相继发生变动,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下降同时局部人口密度出现反弹;近郊区人口急剧增长且分布不均衡;流动人口在中心城与郊区呈现速度不一的增长态势,表现出与西方国家一般经验模型不同的特征;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的郊区化步伐存在明显差异,人口郊区化出现二元结构.在利益博弈时代,人口空间演变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实质是一系列的利益冲突与博弈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采取了社会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协同研究方法,时那些主导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利益冲突与博弈机制进行了剖析,这种跨学科交叉研究对城市宏观决策有一定启示意义.研究结论表明,政府回归公共利益代表的角色,并建立恰当的利益诉求与协调机制,是引导大城市人口布局调整走出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崔静 《学理论》2015,(4):161-162
消费差距逐渐增大,表现在大学生中的贫困生与富有生在消费上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使学生之间的消费出现了分化。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审视了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提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优化大学生消费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加强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教育等从社会学视角来改善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措施。我们认为,应该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善大学生消费的环境,以及转变其消费观念等几个方面着手来引导他们正确消费。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政府主导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面临着三种棘手的政府间利益博弈问题,即政府部门间利益博弈、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利益博弈和劳动力输出地政府与输入地政府间利益博弈。这些利益博弈问题,增加了政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工作难度,阻碍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整体进程,应妥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张文雯 《学理论》2012,(17):80-81,151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诸多的社会问题会不断地呈现出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道德失范的问题也是其中之一,传统的道德价值理念起不到相应的控制作用但是新的道德标准还未形成.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道德失范的基本界定,产生的社会结构原因以及社会行动主体的原因,主要包含社会结构层面的社会结构转型、社会控制的弱化、社会关系的转变,以及道德主体层面的道德认同意识下降、非理性因素加个人欲望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郭海虹  赵绥生 《学理论》2010,(17):14-16
政治是个历史范畴,其实质是一定阶级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实现其特定利益的过程和方式的总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利益是一切政治矛盾的焦点,是一切政治斗争的最终目的。经济利益关系决定着阶级、政党、国家等政治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