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外交战略理念的转变:由强调"斗争"到主张"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外交战略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强调"一边倒"和"反帝反修"为主要内容的"斗争观",逐渐转变为当今主张的"国际合作"。中国外交战略理念的转变不仅是为了顺应当前和平、发展、合作时代潮流发展,而且也是为了实现我国和平发展和与各国共同构建和谐世界的需要。如今,中国倡导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观,推动以国际合作为基础的国际关系民主化,开创了以多边合作为主要特点的中国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理解新中国六十年外交基本经验需要从内政外交相互关系视角予以观察.60年来,新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自主,同时把独立自主与广交朋友结合起来;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平外交,同时把和平外交与捍卫核心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力更生,同时把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国内属性、自我认知和国际角色间互构关系变化所产生的不同逻辑结果是导致新中国六十年外交变与不变的根本原因.新中国外交六十年是内政决定外交,外交影响内政,内政外交互动与互构的六十年.但传统的内外关系模式可能会限制中国外交转型,因而未来的中国外交有必要建树一种新型内政外交关系,制定以统一国家利益为基点的外交总体战略,以履行中国未来责任大国身份为目标,实施外交转型.  相似文献   

3.
《乡音》2015,(3):4
察哈尔学会是中国非官方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2009年10月,由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韩方明博士发起创办并担任首席赞助人和创会主席。学会以"前瞻性、影响力、合作共进"为宗旨,以公共外交与和平为研究领域,致力于成为在国际社会具有影响力的中国非官方智库。学会拥有由14名国内外前政要、资深外交家和国际顶级学者组成的国际咨询委员会,国内外业界知名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其中高级研究员26人,研究员55人。学会的法定注册地在河北省尚义县的察哈尔牧场,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组织同联合国系统的广泛合作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而逐步展开的,迄今已近三十年.这段时期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逐渐建立、发展了青年事务的概念和政策框架,中国的社会建设和青少年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进步.内政和外交的共同需要促使中国青年组织积极参与世界青年事务、加强同联合国系统的交流与合作,并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2005年,成为中国的“财经外交”年。相对于国人熟悉的“乒乓外交”而言,“财经外交”对中国是个“舶来品”。所谓“财经外交”,是指通过积极的外交手段、外交活动、外交磋商,为一个国家创造宽松、和谐的国际经济交往和活动的氛围和环境。而积极参加到世界经济发展之中,是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国际财经舞台上的中国身影2005年2月,中国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和央行行长周小川应西方七国的邀  相似文献   

6.
话语权是各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话语权决定国家的制度性权力、影响力和感召力。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升并没有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中国国际贡献的增加同步,还存在一些短板。近年来,基于中国本身以及与世界关系的变化,中国从多个角度提升国际话语权。在外交领域,中国外交不断提出新理念,完善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中国外交理论;加大主场外交、元首外交、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力度,以国际制度建设为着力点努力塑造外交新格局,提升国际话语权。未来,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理念和传统思想的宣传,处理好制度改革与制度增量的关系,加强中国在地区秩序和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提高话语能力,使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能够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贡献等相匹配。  相似文献   

7.
邱立本 《同舟共进》2010,(11):17-18
如果说外交是内政的延续,那么今天中国的外交就需要重视志愿者所扮演的角色。过去几年间,中国志愿者快速成长与发展,在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中,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绝大部分是80后,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内容分析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五课"中国的外交",包括两个框题内容。第一框"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阐述两个主要内容:第一,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和具体内容。第二,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发展大势,明确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坚持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过去30年是中国阔步前进的30年,也是中国外交大发展的30年。在过去30年里,我在绝大多数时间都处在外交一线,亲历了中国外交的大发展。回顾中国外交的30年,我想是否可以用3句话来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华锋 《桂海论丛》2006,22(6):63-65
当今国际社会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为核心的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政治问题社会化和国际社会问题政治化、权力政治和权利政治共存竞争的全球性国际社会。这启示中国应当在坚持符合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的原则基础上,以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与塑造和谐国际社会为目标,更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在融入中做到传统外交和非传统外交并重,保持一颗平常心和自信心,灵活对待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身份,着力处理好与大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变化史可分为"革命外交"与"和平外交"两大阶段。周边外交战略形成主要由国家发展总战略特别是国内发展总战略决定,另外国际格局和周边国际形势特别是安全形势也有重要影响。自冷战起源开始,美国在中国周边国际环境中产生重大作用,影响着我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实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五十年的援非史就是中国孜孜探求外交理论、凝练和彰显外交特色的过程。作为一种新兴的南南援助,中国的援非超出了传统北南援助而日益具有了南方世界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特殊性质。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独特而被铭刻在中华外交的图腾柱上,成为中国新的援外理念的坚实基础,成为中国外交理念中独特的话语形态基石。这种援助的外交逻辑和交往思维完全摆脱了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交往的模式,形成一种基于中国气质的新的国际援助模式。这种援助模式不仅挑战了传统的国际援助理论,而且大大影响了南南交往的模式,并日益成为亚非国家间交往的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美国对华公共外交发生重要转变,由"接触制衡"转向"超越性接触",由"应急防御"逐渐转向"常态进攻"。防御性的公共外交理念促进了中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仍面临着国际政治体系与秩序、外交理念与外交政策、中美固有矛盾及分歧以及领导人执政理念及个人偏好的制约。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的转变具有同步性与协调性,是美国全球战略完善和体系变革的一部分,是美国对华整体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在新型政治格局背景下,中国应积极应对这一外交转变,并在对美公共外交中构建适合中国的新型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的国际战略布局与外交逐渐成熟,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为总结三十年来中国对外关系的经验,展望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外交的愿景,2008年11月1日,由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和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华中师范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的时代,由于对外交往常常被赋予将各民族国家融合于国际社会的伟大使命,外交与内政的界限并不象以往那样泾渭分明,这就使各国在制定对外政策时,既要考虑本国的国家利益,又要重视国际社会的既定规则,以寻求二的平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政策制定充分体现了全球相互依存的这种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对外政策制定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6.
范继增  母小君 《人权》2010,(3):52-56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人权发展最迅速的30年。这30年人权发展的模式可以概括成一条主线,即“经济发展一解放思想一社会开放一国际合作”。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从根本上促进了人权法律思想的发展,社会的开放和国际领域的人权合作进一步使中国的人权法律思想与世界接轨。  相似文献   

17.
自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中国环境外交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这期间,环境外交对促进中国环保事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世纪,中国环境外交面临新的历史重任,即不仅要为我国寻求新的国际经济发展空间,而且要有效化解"中国环境威胁论",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国际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根据本国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时重新加入到国际社会,这是中国努力认识自身发展需求和当代世界变化、主动调整国内行为和国际行为的结果。中国国际行为的逐步调整,首先表现在行为态度上:修正了“世界观”;中止了“革命者”形象的塑造;改变了弱国立场和态度;放下了历史包袱;形成了参与国际制度的意识。其次表现在行为方式上:由其重在服务于反敌转向重在服务于交友和合作;由根据敌、我、友等不同关系转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确定相应的行为方式;由只重视与本国利益直接相关的双边行为转向既重视双边行为又重视与本国和世界利益相关的多边行为;由在国际制度外消极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转向在国际制度内积极地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由依靠历史的、法理的根据和自身的力量争取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转向除自身据理据力之外同时借助国际社会的力量争取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国国际行为的调整,预示着中国将形成既不同于美国、也不同于前苏联的而是同中国自身利益和责任相吻合的一种国际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统之争是中国出现分裂或分治时期的产物。所谓正统之争,就是围绕谁是真正的中国,谁能真正代表中国,谁为中国统治的正统所开展的内政和外交方面的斗争。几千年来,围绕中国的正统之争,不同政权之间开展了一番又一番的较量,今天的涉台外交,是中国千年外交史上中国正统之争新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需要不断重申和强调一些原则性的东西,向国际体系发出一些必要的政治信号,提醒一些国家不要在战略上误判自十八大到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中国新领导层的外交表达和行动,标志着中国外交进入了新阶段,初显甚至预示未来几年中国外交的特征与趋势。一般地,在国际体系中拥有"系统重要性"的任何国家,其新领导人的外交政策都是国际焦点。由于中国对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