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治理的本质涉及到大学权力的运行问题,而公共政策也蕴含着权力的配置问题。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出发来探讨大学治理问题,大学治理分为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外部治理体现的是政府、社会与大学三者权力主体的权力配置与平衡问题,这直接体现在大学章程的制定之上,类似于公共决策过程;内部治理则强调的是大学内部各个权力主体之间的权力配置与平衡问题,直接体现在大学规范化管理方面。大学治理的科学性就直接体现在大学章程与大学规范化管理的关系上,大学章程是大学的宪章,是根本法的地位,那么大学规范化管理则是大学章程的具体实施,是大学章程的真正执行。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大学是否"善治"。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是大学实体在存续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稳定性的、独特性的、时代性的气质和品格,是以人文素养和学术自治为依托的文明成果,它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体现了大学的价值信仰和不懈追求。现代大学的发展历程验证了一条真理,即以人为本是大学精神的核心。从人本视阈出发对大学精神的塑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弘扬人文精神,塑造大学文化品牌;打开思想束缚,塑造大学自由品质;摆脱功利阴影,塑造大学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的教育部门非常关心校园法制建设。从"依法治校"到警员入驻校园,无不体现了国家对校园法制建设之重视,学校对此之关心。尽管如此,但在学生当中仍频频出现犯罪行为,尤其是在大学校园内,此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为什么我们的法制教育会收效甚微呢?在笔者看来,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为着眼点,在重温劳动意义的基础上,强调劳动是人的立身之基、靠劳动筑梦、靠劳动圆梦的必要,阐明将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是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体现,大学要将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抓实抓好。  相似文献   

5.
师生员工是校园的主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校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必须体现“人”的主体意识。校园的制度建设不仅要科学而且要有利于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尽管不同大学的校园文化各具特色,但对的“人”的主导地位的确立是万变之宗。  相似文献   

6.
大学精神是对大学文化的高度凝炼,体现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精神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对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关系的分析基础上,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制度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繁荣学术文化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大学精神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代表,党校应当首先带头体现先进文化.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可以提升山西省委党校的教育档次和文化品位,使之成为一所党性强、文化品位高的大学.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大学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如飞  沈素平 《理论学刊》2004,42(7):117-118
大学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培育和发扬大学文化精神,是建设一流大学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当代我国的大学文化精神应体现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核和主导的科学、理性、自由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大学》以三纲八目为框架,对人生路径进行了具体的设定。文章基于德育教育的视角,分析了《大学》文本中"大学之道"的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概括了《大学》文本中"大学之道"的八个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基于此,探究了《大学》文本中"大学之道"对德育教育中的目标、主体、客体、环境和媒介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0.
曹雪莹 《世纪桥》2014,(5):68-69
《大学》所指出的道德修养方法并不是一种表面文章,而是一种以道德修养为根本的修养方法,它要求做人必须内外兼修,表里如一,达到一种"内圣外王"的境界。《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成为大学之道的三大纲领,即《大学》德育思想的目标。在三目标中,"明明德"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也是"亲民"和"止于至善"的前提和基础。"亲民"只把"明明德"落实在行动之中,是在践履个人修身所获得的"明德";"至于至善"则是把"明德"观念运用于"亲民"实践中,直到完美的道德境界。可见,太学之道三大纲领合起来便成为一贯之道。  相似文献   

11.
批判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同时也是社会批判的动力源泉,大学批判精神在与时代价值观的碰撞中推动社会精神文明进步,新时代的中国正处在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多重社会思潮和多样性文化交错致使大学精神追求和社会价值取向都出现片面性,大学批判精神在塑造大学之独立思想,培育现代社会之独立公民,以及为社会批判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动力、维持社会良性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阐释大学批判精神的时代价值,厘清大学批判精神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发挥其正确的社会功效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英语阅读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英语学习者语言综合水平的重要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理解是教学的重要活动,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手段和目的。如何使学生高效阅读,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本文针对大学生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丽 《学习月刊》2010,(8):95-95,110
学风,是读书之风,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C大学已经合校组建七周年.七年时间学校不断地在学风建设上做出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效.这几年来具体状况究竟怎样.为此笔者采取随机抽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一在长达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大学》是必考的内容之一。这本书阐释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主张,被朱熹称为修身治人之纲目。孙中山先生也认为《大学》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是培养统治者的学问。《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实施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把教育改革作为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改革中注重素质教育,使之成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大学英语教学应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把素质教育贯彻到教学改革当中,努力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活动中,我们一直思考着和探索着一所面向未来的创新型大学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这一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大学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存在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必须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需求,也是现代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一所大学的成长.不仅体现在物质资源的积累上。更重要的是文化精神的养成和发扬。著名大学之所以闻名于世.乃在于她日积月累积淀起来的深厚文化底蕴及其产生的持续不衰的影响。大学正是因为其文化精神。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这也是大学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8.
对应用型大学德育基本内涵、特征和原则的研究探索,是研究应用型大学德育的逻辑起点。应用型大学德育内涵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必须贯彻落实大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是应用型大学德育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特点,实现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与应用型大学立德树人的标准相统一。应用型大学德育和其他类型高校德育相比,具有注重知行合一和应用为本、突出学以致用和因材施教、侧重两个课堂相结合和以文化人的三个特征,实施上应体现本土化、本校化和实践化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深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大学是关键的阶段与场所。如何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大学精神是探讨之关键。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萍 《党史文苑》2005,(12):65-66
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实施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把教育改革作为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改革中注重素质教育,使之成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大学英语教学应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把素质教育贯彻到教学改革当中,努力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