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余杭、成都和香港等地都根据当地的实际,构建了各自的法治建设绩效评测体系和结构模型,有些地方还出台了法治指数。这种做法有利于推进地方法治工作,提高整体法治水平。但各地的法治指数模式各有特点,其在体系与结构上都有很大的差异,香港法治指数侧重于实质正义,而内地的法治量化考核则侧重于形式正义。地方法治建设绩效测评体系的构建应遵循民主性与开放性原则、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可达性与操作性原则、普适性与特殊性原则、静态性与动态性原则。今后,地方法治测评体系可以设置五个一级目标项,即民主政治、法制完善、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公民普法,然后在五大目标项下细分若干子目标项,进而再设计若干具体测评的细化标准。  相似文献   

2.
浅析幸福指数测评体系的科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鑫  黄牧 《法制与社会》2012,(6):177-178
幸福指数,是衡量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对幸福指数进行科学的研究与测评,有助于评价社会发展是否进步,同时可以为社会管理工作的调整提供重要依据。对于构建我国的幸福指数体系,应当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具体问题出发,要正确对待,不能把幸福指数当成是一个万能的标准。我国的幸福指数应该由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居民的预期寿命以及各省(区)市的生态足迹综合决定。测评角度包括经济学视角、心理学视角和社会学视角。  相似文献   

3.
《中国检察官》2012,(15):37-40
基层检察机关"四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业务、队伍、管理机制和检务保障建设。在基层检察机关建设工作中,考核评价体系以其特有的引导、规范和激励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基层检察机关建设绩效考评体系为研究视角,就基层检察机关建设考核评价体系课题略陈管见,仅与同仁探讨。一、绩效考评是基层检察机关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的主干基层检察机关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是指上级检察机关为审核评定基层检察机关的业务建设、队伍建设、管理机制建设和检务保障建设绩效而建立的考评系统。检察机关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系统性。基层检察机关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是由彼此独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出发,明确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关键就是要实现由“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5.
尹军 《中国司法》2014,(8):32-3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这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法治中国建设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拟对安徽省政府法治建设(法制宣传)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以下简称政府目标管理法治建设考核)进行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作一展望。一、政府目标管理法治建设考核的产生与现状  相似文献   

6.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地处太行山、太岳、中条山三山交汇处,与河南省济源市接壤。全县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辖10镇7乡1个办事处,467个行政村,41.6万人口。多年来我县致力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陶瓷、旅游、蚕桑、铸造和新型高技术为主的多元化产业体系,为阳城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石寿宁 《中国司法》2008,(11):83-85
纵观我市法治建设工作,与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进程相适应、相协调,循序渐进,与时俱进,逐步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不断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为内容的依法治市阶段。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所确定的普法依法治理目标任务,不断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促进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的依法管理。二是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导向的法治南京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8.
峡出西陵,大城崛起。走进“屈原昭君故里、世界水电名城”的湖北省宜昌市,繁肀街巷的井然秩序,讲述着这座城市法治为民的故事,诠释着这座城市法治为基的生活节奏和勃勃生机……党的十八大以来,宜昌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市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9.
夏福志 《中国司法》2006,(11):77-79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要求,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决定在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如何正确认识该创建活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如何深刻理解该创建活动与普法宣传教育及依法治市的关系;如何制定一套科学的、具有引领作用的评价体系以及建立一个严格的活动评估机制,对于该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笔者将围绕上述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依法治国、建…  相似文献   

10.
诚信体系建设法治保障的探索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体系建设覆盖社会各领域,涉及诸多方面,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构建诚信社会,需要把道德自律和制度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应将法治保障置于根本性地位。当前诚信法治保障建设中,既有观念性障碍,也有体制性问题;既有现行法律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也有基础性法律支撑不足的问题。对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促进我国诚信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11.
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同目标,法治发展在中国已成泉涌之势。本文从中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出发,将中国当前的法与法治定性为庸法与庸法之治。并就中国应如何从庸法之治过渡到良法之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这两个重要概念写入了党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命题。“弘扬法治精神”的提出和践行,意味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进入了新的阶段,确立和实施十年之久的依法治国方略,正在从法律制度的层面深入到法治精神的内核,从法制体系的构建升华到法治文化的培育,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中国虽然有"法治"概念,却没有西方视法律为至尊,并以法律来约束权力的"法治"传统;不仅如此,传统中国社会一元性的权力结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还具有典型的"反法治"色彩。因此,只有以现代"公民社会"的多元性来打破帝制时代的一元性权力结构,并限制天人合一世界观在政治、法律领域的适用,使法律具有"自治性",才可能构建中国现代的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4.
黄超  芮国平 《中国监察》2010,(18):25-25
近年来,安徽省安庆市针对检查考评工作中存在的封闭运行、时效不强、问责不力等突出问题,建立以推进惩防体系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为龙头,主要领导述效能、百名科长群众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1584政风行风热线考评为配套的“五位一体”考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医治我国司法体制中的“人治”弊病,必须服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出的保持司法机关“应有的独立性”这剂良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秉持高度理性的政党,完全有能力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将“人治型”司法体制彻底改造成以司法机关能始终保持住“应有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在法学“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关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犹如思想的灯塔,必将有力破解法学“三大体系”建设的诸多困境,必将指引法学“三大体系”进入新境界。在“十三五”即将圆满收官和“十四五”良好开局之际,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世界意义。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法学教育应该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如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学“三大体系”建设,将是今后法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生动实践。在最近召开的第七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司法部部长吴爱英提出,要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深入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明确创建目标,完善考评体系。探索建立科学的法治城市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深入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勾勒和阐述的法治城市创建评价指标体系,遵循法治城市创建的基本规律,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值得各地在制定和完善法治城市创建考核评估体系中借鉴和吸收。  相似文献   

18.
蒋元文 《江淮法治》2011,(23):52-53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新的历史时期,总结地方法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伟大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发展阶段,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不仅需要经济上的谋划,也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有力推动。其中,经济法作为典型的"发展促进法",对"双循环"的四大环节及其赖以存续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均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审视经济法对"双循环"的促进和保障,有助于揭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发展型法治"的内在关联,以及更为具体的"问题—价值—制度"之间的逻辑联系,由此可以说明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应的"发展型法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在制度建设方面应兼顾的"安全与发展"价值,从而不断推进发展导向型的良法善治,这尤其有助于推进我国整体法治的完善,丰富法治理论和经济法的相关理论,推动新兴的"发展法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形成并延续了几千年的礼治秩序,但随着社会转型和新农村的建设,乡土逐渐发生异变,后乡土社会逐渐成型,伴随传统乡土特征的礼治秩序也随之逐渐解体。在新的法治秩序构建的过程中与传统礼治秩序发生冲突,需要从法律信仰、法律意识、法制资源和良性秩序四个方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