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黄炳荣  陆溢 《学理论》2012,(23):112-113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最重要的权利,也是民主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一。网络是言论自由的一个新领域,言论的含义也早就突破了传统的界限向虚拟空间延伸。网络这个虚拟的开放式空间给了言论以新的表达方式和特征。但是网络言论的缺陷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与传统的表达自由相比较,网络言论自由应当受到更严格的限制。言论自由应在宪法和法律的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自由融资权来源于经济学上的金融自由理论和法学上的所有权理论与合同自由原则,但政府机关动用行政权打击"非法集资"是自由融资的重大威胁。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非法集资"界定涉及的要素"未获批准、还未付息、不特定对象、合法形式掩盖非法集资"等作了诠释,但仍不够明确和合理。以行政权限制自由融资权的正当性在于防范社会风险。解决自由融资权与行政权冲突的关键在于准确界定特定对象,即将以下行为界定为行政法意义上的非法集资:向不特定对象借贷或发行证券;向特定对象借贷或发行证券超过50人,但自然人向三等直系与旁系亲属和关联关系人借贷、法人向关联关系人借贷和法人向第一、二类特定对象发行证券不计算在内;法人向内部职工借贷超过200人。  相似文献   

3.
行政权是国家行政主体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时所享有和行使的国家权力,是行政法的起因和归宿,亦是全部行政法理论的基点和中心范畴。行政权规制模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权力资源的分配和公民权的定位。本文试图通过表述宪政视域下行政权的演进历程,分析特定历史背景下行政规制模式的选择原因,并以此来界定影响行政权设置的基本因素,建构起评价行政权的基本的宪政维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法律监督制度的起步时间不长,但在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上,已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符合我国国情的司法监督制度.我国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依据是人民主权学说和国家机关之间的职能分工;监督的功能既包括制约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又包括维护和保障行政权力的有效行使;监督的主体既包括普通的人民法院,又包括人民检察院;监督的范围主要是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这些方面与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区别.受制于其国情和统治者的需要的西方国家司法权对行政权的法律监督制度是不能照抄照搬的;但对其有益的、符合国家权力运行规律的、符合法治国家建设要求的部分,我国是可以参考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5.
据欧洲人权法院对“公共紧急状态”之界定,SARS危机已构成了国家宪政意义上的紧急状态。本文以SARS时期一案例为素材,结合我国目前宪政有所缺失的现状,从国家行政权力行使的情势必然,终极目的及现实要求诸方面,论证了最高行政权主动处置SARS危机的现时合理性。进而运用比较宪政研究方法,考析了世界宪政国家紧急状态处置制度,认为借鉴西方(美国)的宪政理念与精义,初步建立我国的司法审查机制,壮大宪政舞台上司法权的功能,规范常态与非常态下行政权的行使,是国家宪政的发展前途和行政权宪法定格的历史归宿。  相似文献   

6.
聂长建 《理论探索》2012,(6):131-134
"见死不救"从道德视角可分为三种:"损人利己"的见死不救、"利人利己"的见死不救和"损己利人"的见死不救。"损人利己"的见死不救,是严重违背道德的行为,必须入刑";利人利己"的见死不救,是一定程度的违背道德的行为,可以入刑;"损己利人"的见死不救,并不违背基本道德要求,可不入刑。  相似文献   

7.
行政权监督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新 《理论探索》2011,(4):132-135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其中,因行政权异化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尤为突出,如不认真研究解决,必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行政权监督面临的问题是:崇尚法律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行政权监督的法律规范尚不完善,行政权监督的机制体制尚存在诸多弊端。解决行政权监督面临的问题应强化行政权必受监督的理念,建立健全监督行政权的法律规范,完善行政权监督的机制体制。  相似文献   

8.
行政的核心或实质是行政权,行政权的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的更新演进。它经历了"警察国"时代的消极行政权时期,垄断资本主义的积极行政权时期和当代的泛化行政权时期。我国的行政权建设应以服务行政与协商行政为未来目标。  相似文献   

9.
行政权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动态概念。通过对东西方行政权演化历程的考察可以发现,中国与西方国家行政权的演化路径正好相反,但其中的许多共通之处对我们今天建立现代政府仍有所启迪:不同的经济体制对政府职能的要求和选择不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政府职能亦不相同;行政文化影响深远;行政权的运行要把握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9)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不断发展繁荣,使用功能逐步深化,尽管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其负面影响也触及到了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近年来产生的"网络水军"现象即是一例。试从分析"网络水军"的运作模式及其参与力量入手,考察其法律规制的必要性,从而找出对此现象进行调整的法律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付茜 《学理论》2012,(35):94-95
我国《行政诉讼法》将我国司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定位在维护和监督,而且是重在维护,次在监督,体现出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容忍或更多是无可奈何。两权关系现状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制度设计。通过提出完善两权关系制度的建议,期望两权关系更加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2.
坚持依法行政 ,是确保行政权正确行使的关键。依法行政对行政权的制约主要体现在行政职权法定、行政活动程序法定和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这三个方面。通过依法规范行政权的行使范围和行使程序 ,再加以行之有效的行政监督 ,才能保证行政权的正确行使 ,防止和减少行政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龚向和  袁立 《行政论坛》2009,16(1):44-48
社会关系就是各种利益的关系.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利益的多元化和利益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各种利益冲突.行政权运行就是行政权根据一定原则对价值的选择和利益的权衡的过程.用内外因关系原理来分析行政权的内外动因是十分有利的.内在视角就是从行政权和行政权本身来看,分析行政权运行的内动因;外在视角是从行政权与社会各种因素包括有限资源、人的需求以及社会的价值阶梯来分析行政权运行的内动因.结论,即:利益规律就是行政权运行的内动因.  相似文献   

14.
侯凯中 《学理论》2009,(2):37-40
行政权的扩张导致了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广泛存在。一方面,行政自由裁量权逐渐成为了现代行政必不可少的权限,是提高行政效率所必需的,最大限度地影响和控制着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存在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按照行政权和公民权的平衡论观点,行政自由裁量权又是极易被滥用的一种权力。建设依法行政的现代民主法治国家,试图将其控制在一定原则和框架之内,从行政法上为行政自由裁量权设置一系列规则,要求其存在和行使必须接受必要的控制,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和社会等方面的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15.
吕晓明 《理论导刊》2012,(8):77-78,81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权力的特殊本性是导致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中发包方滥用行政权的主要原因。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大多由发包方滥用行政权引发。加强以行政权为核心的权力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中的法律规制,成为未来建立和健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制度的必然要求,具体可从签订程序制度和监督制约制度方面着力完善之。  相似文献   

16.
李亮 《行政与法制》2002,(4):22-23,25
行政程序法是规范行政权运作的方式和步骤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防止行政主体滥用行政权,从而将行政活动纳入规范化、有序化的轨道。为了防止行政权腐化变质,法律在为其设置运作依据时,也设置了一套运作程序,要求行政权的运作不仅要有实体法依据,而且必须遵守法定程序,即行政程序。行政权的运作与行政程序法的产生有着必然的联系,笔者拟对此加以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7.
执法权与行政权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法权与行政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两种权力,它们既有共性与部分的重合,又有各自的特点与运作范围,它们运作的科学性、公正性与否,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执法体制与行政体制的改革已势在必行,有必要首先在理论上廓清两者的界限,对两种权力的性质、特点及其概念的使用进行系统分析,为执法体制、行政体制的改革作好充分的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8.
行政的核心或实质是行政权,行政权是行政法的"起因和归宿",是全部行政法理论的基点和中心范畴.行政权正当性理论的变迁,推动了行政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使行政法由传统行政法向现代行政法过渡,从而对行政法变化与革新具有重要法治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现行法律监督体制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法律监督体制虽然体系完整,但实效不大,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改变加强法制监督的思路,要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之下,合理地配置国家权力,充分发挥各权力部门权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和,以减层层设立监督机构耗费的社会成本,提高法律监督的实效,抑制权力腐败的滋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20.
司法权无法有效地对行政权制衡是一个普遍现象。司法权相对于行政权的弱势,是由于法律法规和党内制度在实践中运作时出现偏离而造成的。对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