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潘献奎 《人民论坛》2014,(5):242-244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关两国的经济战略调整从局部上影响了两国的关系,但并未从实质上改变两国的经济共生模式。中关经济的依赖性依然在增强,两国在经济共生模式中的非对称性有所减弱,但并未有实质性改变,因此,若想促进两国在共生模式中稳定发展并获得利益的最大化,需要提升中关经济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益萍 《中国减灾》2011,(10):40-41
中国和印度相邻,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也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国情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中印两国也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两国在自然灾害管理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两国在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可以为中国的灾害救助体系建设和救灾资金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谢淳 《中国保安》2014,(24):113-115
英、美两国是传统的经济强国,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治安形势的需求,两国保安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安全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两国保安业发展都比较早,发展速度部比较怏,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两国在保安人员培洲、保安业管理等方面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赵虎敬 《人民论坛》2014,(5):230-232
文章通过比对中关两国海洋经济政策,探讨两国在海洋经济政策制定及执行上的特点及异同,以期为我国海洋经济政策的修正提供借鉴和参考。目前,我国海洋政策存在着财政金融政策对海洋产业惠及力度不均衡、海洋产业融资体系不发达、区域间海洋经济规划协调性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越两国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土相邻,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两国的合同法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特点。通过比较两国合同效力认定比较研究,有助于减少贸易纠纷,促进两国经济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志斌 《传承》2013,(12):114-116
中越两国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土相邻,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两国的合同法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特点。通过比较两国合同效力认定比较研究,有助于减少贸易纠纷,促进两国经济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美两国5月份在北京举行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围绕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作出了一系列承诺。  相似文献   

8.
施宏 《求索》2012,(12):37-39
澳大利亚上游资源产业和下游高科技业发达,中国在中间的加工制造业拥有独特优势,高度的互补性使两国经济犹如齿轮相互咬合,其内在的经济结构互补性内生了合作动力。在当前低碳经济时代,中澳两国惟有进一步建立真诚互信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机制,才能开创互利共赢的新局面,稳健确立两国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地位,这既符合中澳的国家利益,同时对世界环境和气候变化都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晓光 《北京观察》2013,(10):34-35
由高房价刺激起来的房地产经济,对一国经济竞争力是损害而不是加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发展到各国经济水乳交融的地步,任何封闭的经济体.不仅落后而且脆弱不堪,保持并光大一国经济竞争力是一国能长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美国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在全球经济中,中国和美国之间已经形成高度一体化的共同市场。随着两国贸易的扩大,各种贸易摩擦也引起双方的高度重视。一些美国政治势力违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想用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在两国经济交流中设置障碍,更借台湾问题要挟中国。芝加哥中国  相似文献   

11.
如果以FDI为国际影响力指标,说明虽然中国国际影响力在快速上升,但相较美国而言,仍然有很大差距。美国在发达经济体中率先稳步复苏,中国在新兴经济体中依然独领风骚。在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且不均衡的态势下,中美两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这使得"中美经济发展谁更成功"这一议题,在最近一段时间被广泛关注。根据中美两国经济发展近5年的季度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经济发展表现均很出色,中国仍然保持了较快发展,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升;美国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12.
要事概览     
《时事报告》2005,(3):78-80
外国领导人频繁访华 10月8~12日,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并出席在我国举办的法国文化年开幕式活动。中法两国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称,将进一步加深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两国的经济、产业和技术关系,使之达到与良好政治关系相称的水平。10月9~13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访华。  相似文献   

13.
覃春华 《今日广西》2007,(23):14-17
越南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水陆相连的地缘优势让两国自古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往来不断。到了现今,中越关系日趋成熟稳定,特别是近年越南紧跟中国实行“革新开放”,以及中国一东盟贸易圈的形成,两国交流合作日益紧密、频繁。  相似文献   

14.
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和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联合在3月6日出版的美国《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文章,题为《经济复苏取决于“G2”》。文章称,世界经济要想复苏,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必须合作,并成为20国集团的引擎。没有“G2”(两国集团)强劲发展,20国集团将会令人失望。  相似文献   

15.
王艳华  许以民 《传承》2013,(8):124-125
中日复交前,两国经济关系较政治关系而言,处于鲜明的优先发展位置和状态,其成因在于:一是战后中日民间友好运动的积极推动,二是两国经济互补性的内在需求,三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外来促动,四是日本与欧美各国经济摩擦加剧的外在压迫。  相似文献   

16.
王艳华  许以民 《传承》2013,(10):124-125
中日复交前,两国经济关系较政治关系而言,处于鲜明的优先发展位置和状态,其成因在于:一是战后中日民间友好运动的积极推动,二是两国经济互补性的内在需求,三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外来促动,四是日本与欧美各国经济摩擦加剧的外在压迫。  相似文献   

17.
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简称澳洲统促会)于2000年7月在澳大利业悉尼市成立,宗旨是团结海外华侨华人共同努力推动和支持中国海峡两岸的统一,增进澳中两国的友好关系和促进两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成员包括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马米西亚、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18.
今年10月11日,是中国和德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纪念日,30年来,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特别是13年来,中国持续不断地发展增强了国外投资者的信心。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为两国的贸易往来创造了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到2001年,两国贸易额增加了近90倍,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已经超过德国对日本的贸易额,中国已成为德国在亚洲的头号贸易伙伴。战后1O年德国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到20004,德国国内总产值已达到39820亿马克,人均48500马克,占欧盟15国总产值的1/4,为欧洲头号经济大国,美、日之后的世界第三经济强国。由此,德国的经济强盏只能归功于德国人的智慧与勤劳。  相似文献   

19.
一、人民币走向国际的现实基础 一国货币成为区域化货币或国际化货币.是一国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理论上首先该经济实体要具有强大稳定的经济实力,国际贸易和投资在经济增长中占较大份额。在区域经济中有引擎作用。其次是金融市场发育完善。形成市场利率和汇率.金融开放度高.货币可自由兑换并保持币值稳定。依据这些条件,我们对我国人民币走向国际所面临的现实环境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钟振 《当代广西》2005,(10):25-26
“两廊一圈”,即“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两个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广西涉及其中的“一廊”和“一圈”,这表明广西在中越构建的“两廊一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有专家指出,“两廊一圈”将东盟10国与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珠三角对接,这必将加速中国与东盟产业梯次转移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