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徐占伟 《党课》2009,(3):82-85
2009年1月20目,民主党人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高举“变革”旗帜而当选,美国内政外交或将迎来变革时代,但美国民众和国际社会对他在竞选时许下的“重振美国领导地位”和“实行变革”的诺言能在多大程度上变为现实仍有疑虑。因为国内问题尤其是经济问题是奥巴马关注的重点,尝试超越党派纷争,应对美国发展模式的变化,发挥市场作用,同时又辅以市场监管,将成为奥巴马经济变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据《环球时报》报道,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反弹达到惊人程度。在不少美国人看来,这是奥巴马为美国抱回来的巨型糖衣炮弹,欧洲正悄悄地给奥巴马戴上“紧箍咒”,借此操纵美国的外交政策。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其盟国,都有人呼吁奥巴马“如果是男人,就退掉诺贝尔和平奖”,或者要求他在领奖时,向世界说明他作为美国总统,“保留在必要时使用武力的权力”。  相似文献   

3.
2012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准备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发表演讲,为自己的总统连任拉票。他在当地一个餐馆买了比萨,并在餐馆门口与民众会面握手。因人群拥挤,一位19岁的女大学生将酸奶不小心泼到奥巴马的裤子和特勤人员身上。"哦,看,你泼中了,你泼  相似文献   

4.
现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阿富汗战略”不再是一个准确的概念,在华盛顿,人们谈论更多的是“阿富巴基”战略——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一并考虑的战略。奥巴马的“阿富巴基”战略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在这一地区派遣更多士兵、提供更多资金、建设更多学校、运送更多炸弹、控制更多街道,再加上同“温和派”谈判。奥巴马认为,在“阿富巴基”战略中,美国必须获胜,如果西方撤退,阿富汗就会重新落入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之手,甚至拥有核武器的巴基斯坦都有可能被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掌控,那对美国来说将是末日来临般的灾难。  相似文献   

5.
杨艳新 《党课》2011,(13):79-82
5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中东、北非局势发表长篇演讲。这是继2009年6月埃及开罗演讲后,奥巴马两年之内再度全面阐述中东政策。在中东剧变、本·拉登毙命的微妙背景下,奥巴马的“中东新政”格外引人关注。美国中东政策的演变美国历来视中东地区为战略重地,  相似文献   

6.
2009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领取了诺贝尔和平奖的同时,宣布增兵阿富汗。经长达数月的“思索之旅”后出炉的这一新战略,不仅在国际社会引起非议,美国国内也是批评声音不断,有的甚至直陈阿富汗战争将会重蹈越南战争覆辙。这位因张扬“和平”大旗而当上美国总统的人,却也将政治前途赌博似的押在了战争一边。  相似文献   

7.
李伟 《党建文汇》2009,(11):22-22
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0月9日这条重大新闻在美国电视、网络等即时媒体报道中滚动了一天。几乎所有人都和奥巴马本人一样愕然。当路透社记者用电子邮件告诉奥巴马的高级顾问阿克塞尔罗德,许多人对奥巴马获奖感到惊讶时,他回复道:“我们也是。”  相似文献   

8.
全球扫描     
奥巴马“意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挪 威诺贝尔委员会10月9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美国总统奥巴马,令许多人大跌眼镜。与此同时,奥巴马正召集美国高级安全顾问讨论向阿富汗增兵事宜。批评人士认为,奥巴马尚未取得令人称道的政绩证明他应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9.
在奥巴马赢得美国大选一周年之际,时隔一年奥巴马的民意已经“犹如冬季里的水银缓缓下降”,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国人眼中的“美国人不喜欢奥巴马了”,这与媒体的关注点从个人形象和生活品质转移到对他的内政外交政策上密切相关,这种媒体关注度的转移是由美国大选前后的公众心理和政治预期决定的,而自美国建国起便埋下的精神基因“共和思想”和“理想主义”则决定了总统权力衰落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这个瘦高的非裔男子,一夜之间,颠覆了世界对美国的印象,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在未来的4年甚至8年中,我们将频繁地看到他的脸孔。进入政权交接期的美国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而中国最关心的,莫过于“改朝换代”之后,美国新总统的对华政策会有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4月22日走进纽约库珀联合学院发表关于金融改革的演讲。这个学院不远处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引爆点——华尔街。很多人认为美国政府与金融巨鳄之间的战争“打响了”。美国总统对抗华尔街,谁会成为胜利者?在“资本说了算”的资本主义社会,这是扣人心弦的悬念。华尔街因两年前发生的金融危机声名狼藉,奥巴马此次被不少人欢呼为“替天行道”,但替他担心的人更多。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2,(2):4-8
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个决定让世界看到了美国战略棋局上的新变化——美国政府决定派遣海军陆战队常驻澳大利亚北部。与此同时,另一个敏感消息也从五角大楼传出——美国国防部重金打造的“空海—体战”战略构想在争议声中正式出炉。在关注美军撤出伊拉克并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美军的“空海一体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战略构想?对中国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艳新 《党课》2009,(8):80-83
6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埃及发表演讲,系统阐述了美国同伊斯兰国家关系的新思路、新政策,呼吁彻底摆脱不信任与敌视的恶性循环,开启双方关系的新篇章。奥巴马集中梳理了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分歧,包括极端主义、中东问题、伊朗核危机等,并表达了一些创新观点。奥巴马的演讲引起强烈反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表示,希望演讲能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进出口银行发表演讲,再次公开指责中国汇率政策;同日,美国国务院发布了年度国别人权报告,攻击中国人权现状。美联社评论这是奥巴马上任以来罕见地在同一天对中国进行“双重伤害”。而才在一周以前,美国派出了两个高级别官员,访问了中国,被外界称为“总统特使外交”,似乎中美关系在2010年一开始,围绕军售、达赖、谷歌等事件,变得“一地鸡毛”后又冰雪消融。但是,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0,(4):15-15
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在华盛顿发表就任以来首份国情咨文。在长达70分钟的演讲中,美国国内经济与民生议题占了2/3的篇幅。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促进就业是2010年的第一要务,他同时提议国会通过一项新的促进就业法案。与就业问题相比,奥巴马最为关注的医疗改革则退居相对次要位置。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段时间,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成为世人议论、关注的焦点。那为什么有些国家可以拥有核武器,而有些国家却不能发展核武器呢? 1958年,无核武器国家爱尔兰在联合国率先提出“不扩散核武器”议案,要求核武器国家不要向无核国家提供核武器。1962年,防止核扩散问题被列入18国裁军议程。1968年美苏向联合国提交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即NPT)的文案并于当年6月获得通过,1970年3月5日正式生效,有效期为25年。1995年4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将该条约无限期延长。目前除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古巴 4个国家之外,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已签署了该条约。 NPT的通过为核不扩散的国际体制奠定了基石,一方面禁止核武器  相似文献   

17.
奥巴马,这个瘦高的非裔男子,一夜之间,颠覆了世界对美国的印象,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在未来的4年甚至8年中,我们将频繁地看到他的脸孔。现在距离新总统就职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进入政权交接期的美国仍然是世界的聚焦点。而中国最为关心的,莫过于“改朝换代”之后,美国新总统的对华政策会有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1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一次访华。当晚,胡锦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设宴盛情款待了奥巴马一行。宴会上。胡锦涛主席请奥巴马总统品尝了颇具中国传统又不失西方特色的“四菜一汤”。可谓“中西合壁”。 为什么要做如此的安排,崇尚饮食文化的中国人在精心安排的菜肴中蕴含了哪些深意?这不禁让我们回首我国国宴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1,(9):121-121
奥巴马引领风潮 外国政要的微博均开在“推特”(Twitter)上。也许“推特”应该感谢奥巴马,因为它能在美国政界大行其道,离不开这位电子潮人的倾力“代言”。2008年总统竞选中,奥巴马和他的智囊团巧妙利用“推特”“脸谱”等证明自己是“新人类”。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月10日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成为令人瞩目的“明星”。这一刻,离让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的“东方巨响”响起——1964年10月16日15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这位老人就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总装备部高级顾问程开甲“世界上有一种安全最可靠,那就是让敌人知难而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