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工生殖技术的发展,代孕行为随之产生,同时带来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其中关于代孕子女监护权归属问题尤为突出。我国法律虽然规定了普通的监护权认定制度,但对于代孕子女监护权归属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随着司法实践中相关判例的出现,代孕子女的法律地位及其亲子关系都需要进一步明确,通过对当前司法实践及现实中代孕子女归属问题的实证分析,尝试以儿童最大利益保护原则结合其他多方因素来解决代孕子女监护权的归属问题是一条可循路径。建议应当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定,确立代孕子女监护权原则,不断完善代孕监管,促进类案司法裁判统一,从而实现保障代孕子女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现代生殖技术的问世大大冲击了人类传统的自然生殖方式,与此同时,也冲击了现代伦理观念,并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随着人工生殖子女数量的增多,相关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因此,本文对于人工生殖的一个基本问题———人工生殖子女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着重论述了人工生殖子女的分类,相应的父母子女关系的确定及权利义务关系。同时对代孕母亲所引发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姜柏生 《证据科学》2004,11(4):253-256
现代生殖技术的问世大大冲击了人类传统的自然生殖方式,与此同时,也冲击了现代伦理观念,并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随着人工生殖子女数量的增多,相关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因此,本文对于人工生殖的一个基本问题——人工生殖子女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着重论述了人工生殖子女的分类,相应的父母子女关系的确定及权利义务关系。同时对代孕母亲所引发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代孕生育合理控制与使用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孕生育的出现反映了传统伦理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冲突,并给我国的法律体系带来冲击.为了保障不孕夫妻的生育权,防止代孕生育技术的滥用,国家应当充分认识代孕生育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扬长避短,建立有效的机制适度开放代孕生育,对代孕母及委托夫妻的主体资格、代孕子女的法律地位、代孕契约的法律规制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以实现代孕生育的有效控制和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代孕是~种区别于传统自然生育的人工生殖技术,它是将精子和卵子在试管中人工受精,人工培育形成胚胎后,植入代孕者子宫内代替怀孕即生产的过程。代孕技术的不断成熟并应用于临床,为广大不孕不育的家庭带来了福音,但由于其牵扯伦理、遗传、社会、人权、法律等众多领域,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各国对于代孕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代孕技术的诞生以及在医疗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生殖方式及其所形成的一系列社会伦理观念和法律制度。我国卫生部考虑到代孕产生的诸多问题,禁止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使用代孕技术,但对代孕子女法律地位问题却未作规定。本文从比较法角度,分析国外立法对此问题的规定,提出自己观点,期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代孕作为一种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是解决不育不孕问题的重要方式,不能一禁了之.若允许有限代孕,界定委托代孕的主体便成为重中之重.基于客观因素无法实现生育而选择妊娠型代孕的主体,应该被同情、被理解、被"合法化".故允许在限定主体范围内实施代孕,对推进代孕合法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肖鹏  叶子云 《行政与法》2014,(4):108-112
代孕是目前解决妻子不孕不育问题的一项人工生殖技术。本文认为,在我国代孕合法化有其现实基础和法理依据。在肯定代孕合法化的同时,应当在代孕类型、代孕委托人、代孕母以及代孕合同等方面对代孕进行相应的法律规制,以避免代孕合法化带来的社会弊端。  相似文献   

9.
代孕子女身份的法律认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代孕的概念及问题的提出代孕是指第三方女性以人工生殖方式为他人生育子女的行为。其宗旨目的在于为生理上不能或不适宜怀孕的妇女提供人工辅助的生育方式,使其获得“自己的”,而非“别人的”子女。根据精子、卵子的不同来源,代孕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由匿名的捐赠人提供精子、卵子,第三人代为受孕,称为“捐胚代孕”;二是由委托夫妻提供精子、卵子,第三人代为怀孕,称为“完  相似文献   

10.
代孕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作为辅助生殖技术之一的代孕,在法律方面极具探讨价值。代孕行为颠覆了传统的生殖观念和法律制度,立法应伴随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进行相应的完善。探讨代孕行为的合法性、代孕子女的法律地位、代孕的立法原则等基本法律问题,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学的发展对法律的冲击日益明显,法律意义上的"母亲"本指有血缘关系或拟制血缘关系子女的上一代唯一女性直系亲属,但随着现代生殖技术的发展,此含义已经不能使子女具有唯一的上一代女性直系亲属.为应对现代生殖技术的冲击,一般情况下认为生者为母.在代孕的情况下,法律上应当首先推定委托人为母亲,当代孕人主张代孕子女的监护权时,代孕人为母亲.  相似文献   

12.
代孕生殖技术改变了传统生命孕育方式,是不孕症患者实现生育权的唯一途径,为不孕症患者夫妻提供了拥有自己遗传基因孩子的可能.非商业性的限于合法婚姻关系的妊娠型代孕不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对代理孕母年龄、身体及生育经历设限,有利于确保代孕生子的安全性及代理孕母的身体健康,避免因代孕使代理孕母丧失生育权.应当严格监管代孕生殖技术的临床应用,并通过立法规范代孕生殖技术在我国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代孕作为一种人类生殖辅助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代孕虽然给不孕不育的夫妇带来了福音,但是,代孕一直伴随着伦理道德的拷问,代孕行为也上升为了一个法律问题,然而我国在代孕方面的法律法规是空白的,如何在保障不孕不育夫妇的生育权与防止生育技术的滥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本文首先阐述代孕的概念、分类及发展现状,继而分析代孕存在的合理性依据以及我国关于代孕问题的立法现状,从而对我国在代孕方面的立法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4.
代孕是利用(一个)女性的妊娠能力帮助另外一个希望成为父母的人或夫妻生育孩子的行为。作为现代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副产品,代孕自产生之日起便受到广泛关注。尽管作为一种传统生育方式的替代已经长期存在,但其仍然是人类辅助生殖领域最富有争议的行为之一。目前,代孕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社会伦理问题,激烈的讨论导致代孕立法踌躇不前。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婚生子女除包括在父母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胎或出生的子女,还指经父母双方同意,依法采用人工生殖技术生育的子女,包括人工授精、试管婴儿、代孕母亲等人工生育子女。所谓人工生殖技术,它是指不同于人类传统基于两性性爱的自然生育过程,而是根据生物遗传工程理论,采用人工方法取出精子或卵子,然后用人工方法将精子或授精卵胚胎注入妇女子宫内,使其受孕的一种新生殖技术。它与传统的自然生育过程不同,生育与性行为无关,且人工生育的子女可能有两个以上的父母,因此它是对传统父母子女关系的挑战。人工生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代孕制度之立法重构——以无偿的完全代孕为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满景 《时代法学》2009,7(4):73-79
我国现行规章对代孕持一概禁止的态度。由于特定形式的代孕具有权利基础,符合公序良俗,能缓和家庭矛盾,符合市民社会中“人”的影像和中国传统文化,加之域外立法例对特定形式代孕的承认,这一切,使得特定形式的代孕在我国的合法化深具可行性。我国未来代孕立法的基本原则,应坚持人工生殖技术的共有立法原则与代孕技术的特有立法原则相结合的模式,未来立法应对代孕制度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蔡领 《法制与社会》2016,(5):295-296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代孕不仅在技术上也在实践上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由此而发生的代孕子女的监护权的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在新形势下解决代孕子女的监护权问题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关键。由于代孕实现方法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导致代孕子女的血缘来源的多样性,这无疑给现实中法院判处代孕子女监护权案带来了新的考量标准。经过本文的考量,血统说是当前国内适用最广泛的一种对于子女监护权的判断依据,然而单纯适用血统说的相关理论是否适宜也是本文的讨论中心。  相似文献   

18.
人工生殖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自然生育方式,给法律上亲子关系的认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分娩者为母"原则受到了技术上的挑战,无法满足现实需求;根据基因来源确定亲子关系,在某种情况下背离了捐精者或供卵人的意思自治;而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标准使得代孕子女出生前无法形成有效的身份预期。从代孕协议的效力上来看,代孕协议本身并不与强制性法律法规相悖,也不会对公序良俗造成剧烈的冲击,代孕协议的效力不应被轻易否定。因此,代孕背景下亲子关系应当依据代孕协议确定,并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作为补充要素。另外,由于代孕协议涉及到伦理色彩浓厚的身份法领域,其不能简单地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因此,在代孕协议无效的情况下,应当坚持"身份确定原则",严格限定当事人提起无效之诉的时效,并承认事实抚养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代孕技术的诞生以及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给无法生育的弱势群体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生殖方式,并挑战了社会伦理道德与现有的法律制度,引起了一系列是否应给予"代孕"合法地位的争论。本文拟从分析"完全代孕"合法化的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入手,对我国应正面回应"代孕"问题,完善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胡月月 《法制与社会》2014,(32):235-236
作为人工生殖辅助技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代孕合同对传统民法理论、社会道德及家庭伦理观念提出重大挑战,由此引发的诸多道德法律问题已被国外学术界所研究。而我国学术界对代孕理论问题研究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卫生部2001年制定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中明确禁止实施一切形式的代孕技术,完全否定了代孕合同合法性,而研究代孕合同合法性问题正是解决相关民法问题的基础。本文立足于探讨完全代孕合同合法性问题,试图确定其合法性的权利基础,提出我国代孕合同立法建议,以期解决相关民法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