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外法学》1990,(4):23
<正> 1990年是我国近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先生诞辰150周年。国内法学界经过反复协商,拟在今年十月,召开沈家本法律思想学术研讨会,就沈家本的法律思想和近代中外法律交流,进行学术探讨。沈家本是我国近代一位深通中外法律、造诣极深的法学家、立法专家和法律教育家,同时还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在主持晚清的法律改革中,既反对顽固守旧继续沿用落后的封建法律,又反对不问中国国情全抄全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从而使中国法律步入近代。他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沈家本法律思想中最珍贵的部分是他的慎刑思想.本文将他“改重就轻”的修律指导思想和有关具体主张与立法实践,同古代繁刑严诛的封建重刑主义作了比较研究,肯定沈家本在法律改革上超越前人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3.
一、薛允升及其《读例存疑刊本》 20世纪初年,在传统法学终结之时,中国出现了薛允升和沈家本这样两位著名的法学家。沈家本主持晚清的法律改革,使中国法律从“封建的身份伦理支配之旧律及旧制,转向为法律之前人格平等,以自由契约为基础的现代市民法制”①,是  相似文献   

4.
沈家本作为一个清末法律改革家,他的人格主义法律观既渊源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仁爱传统而超越了它,又受西方人权法思想影响,并在某些方面接近近代人权主义的水平.作者从沈家本在人身自由、社会生活自由以及同礼教派的抗争等方面论述了沈家本人格主义的人权法思想。  相似文献   

5.
沈家本,作为一位清末著名法学家,对他的法律思想及其法学成就,已多有论述。笔者作为沈家本的曾孙,拟从他的身世与生活道路探究他的思想发展与形成的脉胳,以此纪念曾祖沈家本诞辰150周年。沈家本生于鸦片战争暴发的年代,成长于中国封建帝国走向最后衰亡的时代。在这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一切爱国的知识份子都在依据自己的认识,寻求着富国强民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从中西近代法文化冲突看沈家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政治利益为内核展开的中西文化冲突,是沈家本先生所处的时代的基本特征。从中西近代法冲突分析沈家本的法律思想和修律言行,有助于我们辩证地把握历史人物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王茜 《法制与经济》2013,(7):62-63,65
沈家本对中国传统法律有着全面而精深的研究,并领衔修律之举,开创了中国法律近代化。他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旧律有着深厚的感情与洞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主张先德后刑,反对不教而杀;同时主张引进西法,谋求与西法的融合。他不拘泥于古法,不鄙薄古法,取古法之意,采西法精华,谋求中西法的融合,是他整个立法思想的要旨所在。沈家本作为中国法律近代化开创者,在法典结构上打破了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传统结构,在法律范畴体系上大量引入不曾有过的概念,使两千多年的以封建法制为核心的中华法系开始瓦解,并且其中的很多概念和原则至今仍为我国所沿用。  相似文献   

8.
(一) 概说以礼为中心的礼法结合论,是中国儒家传统的法律思想。沈家本的礼为体、法为用的法律思想,正是渊源于儒家。沈家本也正是运用这个思想武器来考察中国法学之盛衰的。沈家本开宗明义地说:“孔子言:道政齐刑,而必进之以德。礼是制治之源,不偏重乎法,然亦不能废法而不用。”这就是他论说法学盛衰的思想之纲,是他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9.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法学家,他是中国法律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推动者,是‘中国现代法制之父’。沈家本的思想独特之处在于他的法律救国,他不仅将其思想体现在理论层面上,而且还付诸实践之中。沈家本可谓是法律家和法学家结合的典范。”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  相似文献   

10.
沈家本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刑事法律方面。他在修订刑事法律、变革刑事司法制度方面的一系列举措,终结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传统法律体系,开启了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大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其独有的刑事法律思想。毋庸置疑,沈家本在刑事立法、司法上的不断实践和刑事法律思想对今日中国的法律改革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明年(1990)将是我国清末著名法学家沈家本(1840—1913)诞辰150周年。我们希望全国研究沈家本的专家学者们,有志于研究沈家本的专家学者们,能够利用这一时机,进行一次有关沈家本著作的学术讨论活动,使我们对沈家本法律思想、学说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批判地继承其  相似文献   

12.
<正> 为纪念中国近代法律改革家沈家本诞辰150周年,加强近代法律思想的学术研究与交流,1990年10月22日至26日,沈家本法律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这次会议是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等22个大专院校、研究所发起并赞助,在浙江省法学会和湖州市法学会的大力协助下召开的。百余位中外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议收到中外学者提交的论文60篇。沈家本的后裔沈厚泽和沈家本家乡湖州市的代表也  相似文献   

13.
沈家本所处的时代 ,一方面 ,文字狱的收敛使知识分子的思想渐渐开放 ,太平天国运动又冲击和破坏了江南考据学的根据地 ,清初以来的考据学逐渐衰落了 ;另一方面 ,随着西学的输入和经世意识的影响 ,传统的“旧学”体系一点一点发生了裂变 ,“新学”在不断统摄西方输入的新思想而又猛烈抨击“旧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本文试图从旧学、西学、新学的角度逐一分析沈家本法律思想的源流关系 ,以了解造就一代法学宗师的精神和学术因素 ,并由此解释沈家本及其学说的历史地位和修律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邵宇 《法学研究》1990,(6):72-72
今年是我国近代史和法律史上值得纪念的著名法学家、法律改革家沈家本(1840-1913)诞生150周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中国政法大学和浙江省法学会等单位发起、组织的沈家本法律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0月22日至26日在杭州市美丽的西子湖畔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5.
宁杰 《比较法研究》2002,(3):98-102
在中国的法律史上,沈家本可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进程正是以他于上世纪初主持的清末修律为肇始.当时,国门已开,而清王朝的法制仍在因袭两千年的封建故道上缓慢前行.在西方现代法治精神的辉映下,落后的封建法制愈发显得晦暗.跟上人类文明进程的步伐,实现法律的现代化,虽是无奈之举,却也是当然之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法律史上,沈家本先生的地位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他既是一位造诣宏深的大学问家,更是一位处于古今绝续之交的务实派法律改革家。尽管在学术研究方面成就斐然,但其活动的中心和基点始终在于实践,尤其是步入老年之后为之竭精殚虑、身体力行,倾注了极大心血的修订法律实践。可以说,沈家本后半生的命运是与清末修律溶为一体的。正是在修律活动中,他的才华与思想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因此,离开清末修律,便无从全面了解和正确分析沈家本。  相似文献   

17.
自清末以来,中国逐步走上了法律移植的道路,从而试图促进自身实现现代化。然而,在法律移植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矛盾和争论,冲突和紧张。如何更好的进行法律移植,自是见仁见智。本文试图通过理清作为中国法律近代化和法律移植"第一人"——沈家本的"会通思想",进而找出其对于今天我们仍然在进行的法律移植运动的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徐娜 《法制与社会》2012,(13):11-12
20世纪初期,由沈家本主持的中国法律改革是中国法律史上亘古未有之变革,奠定了中国近代法制的基础。本文通过历史分析在时代背景下,对沈家本的法律思想和实践(1902年-1911年清末法律改革)及其与中国法律近代化关系做一些评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分析其现代价值为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开阔思路提供一些个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林海 《江淮法治》2014,(18):16-17
正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多少英雄豪杰湮没不见,而沈家本和那个时代变法者们创造的传奇——他们"坚信修法可以救国"的抱负、愿望、激情、遗憾和黯然,他们引入西方法理改造传统律例的智慧和勇气,他们在新时代的激荡中熔铸东西、为未来留下法制瑰宝,这一切将永存不灭。人物简介沈家本(1840—1913),清末官吏、法学家。字子淳,别号寄簃,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历任天津、保定知府,刑部右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沈家本精于经学和文字学,继承  相似文献   

20.
陈金全  陈松 《现代法学》2003,25(5):162-169
沈家本先生主持的清末法制变革不仅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开端,而且也推动了中国法学由传统的律学走向近代法学。本文在探讨沈家本的法学观的基础上,分析沈先生对中国传统法学的传承和对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法学的催生所作的贡献,并引发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传统法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