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法治意识的内涵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法治及法治现象的认知、理想、心理、评价、观念的总和。它体现着法治意识主体 (公民 ,也包括各类组织 )对社会主义法治的认识和觉醒 ;体现着我们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追求与评价 ;体现着他们对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承认与崇拜 ;体现着我们对社会主义法治本质、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与实践的科学态度及科学成果。树立法治意识 ,实行国家法治 ,最重要的是贯彻两项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法控权原则 ,即坚持依照法律行使政府权力———不越权 ,实行权由法授 ;不违法 ,在法律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成立15年来,紧紧围绕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这一切,为我省实行以法治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广东省第七次党代会确定了广东力争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思路,明确提出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廉政监督三个机制。在这三个机制中,民主法治是带根本性、起保障作用的机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下大功夫把它建立和完善起来,切实搞好以法治省。实行以法治省有许多工作要做,当前必须着重强调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以法治省"的战略方针。把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以法治省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来,表明省委的工作思路正由行政管理模式向以法管理的轨道转化。它必将对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以法治省,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变革时期。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靠旧的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需要,必须依靠法律的手段去规范、去管理,把经济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纳  相似文献   

4.
人治与法治之争自古以来就延续不断。人治与法治大体上是治理国家与社会的两种不同方式。实行人治的国家,虽然也有法律,甚至有很系统很严格的法律,可是有特权者凌驾于法律之上,可以对法律随意进行解释,自己违法不究,有罪不判,或者重罪轻判,法律只是惩治百姓的工具。实行法治的国家,则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不允许随意解释法律,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外。人治与法治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它与政治体制息息相关。一般说来,在君主专制政体之下,实行的大都是人治。只有在民主共和政体之下,才有可能实现法治。然而,在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由于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法律主要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的统治,所以真正的法治仍然难以实现。按理说,只有  相似文献   

5.
重庆綦江虹桥案庭审,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公开庭审。中央电视台对它的直播,是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提出实行法治后的第一次庭审直播。这次庭审,有助于促使司法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又是推进和宣传法治的好机会。因此,至今各地报刊  相似文献   

6.
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依法治国”,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字的变化使概念的内涵得到了更准确的表述。应当说,依法治国就是实行法治,也就是建设实行法治的国家。依法治国或实行法治,  相似文献   

7.
刘志坚 《前沿》2004,(12):128-131
实行行政法治 ,要熟悉行政法治的构成要素及其涵义 ,掌握实行行政法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并切实做好转变思想观念 ,加强法制学习和宣传教育 ,提高行政执法者的法律素养 ,完善行政制度 ,强化行政法律监督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本文从它的产生背景、具体内涵和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依法治国”具有的时代价值、制度价值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敏 《学习与实践》2002,(5):54-54,56
当前,我国依法行政中的突出问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人治”现象严重,执法环境差。严重影响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也无法同世界接轨。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实行法治,不是看它的老百姓是否守法,而是看它的政府是否依法办事。政府严格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与实行民主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这四个民主、一个保障人权,是我们党对民主的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民主加社会主义法制才是社会主义的法治,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证;离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再完备,依然可能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实行人治的国家,虽然也有法律,甚至有系统的法律,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浙江》2015,(10):44-45
这是全国第一份县级政府权力清单.它通过清权、减权、限权,依法全面梳理政府权力,大幅度减少审批事项,明确了部门职责边界,健全了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对权力运行实行全程监控,推进了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增强了市场活力,为全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改革探索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张华民 《群众》2021,(5):61-6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为进一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实行法治,是进入全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今,它在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东方国家的发展趋向已日益明显,并对整个社会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在我国,在党的“我们应当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①的思想指导下,贵州民族自治地方的法治建设究竟怎样呢?本文就此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建构型法治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型法治的局限性在于:就具体个案而言法治未必是最好选择;实行法治造成某些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受法律调整或被忽略;依法办事可能产生不平等和非正义的事实说明,法治具体结果未必都是最好的。我国现阶段政府主导的法治工程的实施需要确立完善科学的现代法治观;需要现代化法治观念、法治文化的滋养,同时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法治主体、法治监督、法治行为等配套制度以及充分发挥各种机制,应对各种权利和利益冲突,以消解和弥补建构型法治的局限和不足,使法治建设达到理想、完备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5.
有一种说法认为:在我们国家里。已经有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口号,再提“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口号就没有必要了,甚至会造成理论(?)实践上的混乱。我的看法正好相反,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制和法治是并行不悖的,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蒋颖 《公民导刊》2005,(4):52-54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史,并以此享誉全球。然而,在认识、接受、倡导和实行现代法治方面,当代中国明显落伍了。在选择法治的过程中,各种障碍与羁绊严重阻碍着中国法治的发展。但是,法治优于人治。法治最终会取代人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全面进入转型期。政府法治建设也随之经历了从人治走向法治、从法制走向法治的变迁过程。从法治角度来看。建设法治政府是实行依法治国、推进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而法治政府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任务非常艰巨,应从观念、体制、立法、执行和监督等方面系统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8.
关于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上,这一根本方针和奋斗目标的提法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要有健全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它是实行法治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这两个概念又是有区别的。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是进步的治国思想、原则与制度的统一.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应在继承人类政治文明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培育和构建自己治国的思想体系、原则体系、制度体系.坚持和实行法律至上、法治同民主相结合、反对和消灭一切特权、依法行政和司法独立,构成我国法治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缺乏民主法治传统,但人治与法治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对立从未间断。中国人民向往民主法治的愿望在清末就已经提出。中国共产党就是从民国时代的反民主、反法治的乱政、败政与蒋介石专制蚀裁中走出来的、具有彻底的民主法治观的革命政党。新中国实行共和制,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对近代民主与法治作过许多肯定性评价。改革开放后,中央有关文件、中央领导人的有关讲话提出了"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和"依法治国"的政治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及其他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民主化、法制化和依法治国的问题。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写进了有关决议。同时,立法力度逐步加大,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享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制定的法律法规总计数千部之多,有法可依和宣传舆论为法治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