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年底,挂在广州街头地摊上的挂历有那么几款“三点式”在探头探脑,曾有人因此预言:“三点式”将领导挂历新潮流! 若干日子过去了,在广州市民的客厅中似乎难以查找“三点式”挂历的行踪。也有人说:“我看见了,就在谁谁的寝室!”却有一位妙龄姑娘宣称:“如果我看到我的那位挂那种东西,我就跟他吹!肉酸(肉麻)死了!”“三点式”挂历都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2.
有人在公共汽车站等车,忽然觉得颈部生疼,手一摸,金项链被抢了!她条件反射地大喊:“抢劫啊!”奇怪,身旁一干人等竟泥塑木雕似地充耳不闻。见此情境,那抢劫犯又折回头,从容地拔出利刃,在众目睽睽  相似文献   

3.
石破 《南风窗》2012,(11):45-46
"有人迷信‘认证’,只要有‘认证’就放心了,但农民偷偷打农药、上化肥怎么办?还有人竟然建议在田间地头架设监控设备,真是可笑!爱农民就是爱自己。如果你把农民当亲人,你们是亲戚,你吃他种的东西,还用得着认证吗?"  相似文献   

4.
1986年10月1日,随着建国37周年这喜庆日子的来临,一个明白无误的事实也来到了两亿城市人的面前——国务院关于改革劳动制度的四项规定生效了。这“四项规定”,无疑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制造了一次强烈的冲击波。据说,外地有的人为此拍桌子骂娘,有的联名抗议,有人痛哭流涕,也有人表示迷惘和失落;可是,在广州:搏过先知国务院关于改革劳动制度的四项规定见报这一天,某国营企业的张师傅卷着满溢墨香的报纸匆匆赶回宿舍:“阿军,顶替的事儿砸锅了!”阿军是他的小儿子,今年高中刚毕业,来省城准备先找份临时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三年。《羊城晚报》刊登了一则“招工”广告。当待业青年们迫不急待地看下去之后、不由得嗤之以鼻:什么“招工”广告,广州殡葬服务公司!竞然还学人家要进行什么“文化考试”、“择优录取”云云!有人取笑说:怕不是考我敢不敢在停尸房跟死人睡一晚吧?! 广州殡葬服务公司的领导,一个星期之后,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考场。但他们马上笑了:三十六位,报了名的,全来了!有男的,有女的.大多是年轻人。白布下面突然伸出一只手:“有水吗?”三年后,我们见到这些年轻人中的两位。第一位是个妙龄少女问:来殡仪馆,你不怕吗?  相似文献   

6.
“虎!虎!虎!”“老虎来了!”这不是牧羊孩子“狼来了”的随意喊叫,而是一份紧急情报向广州市公安机关发出的警告:“一批‘东北虎’正在南下,他们的口号是‘雪耻广州,逢抓必抢’他们的目标是广州各大宾馆、公共场所的外宾、港澳同胞及发了财的个体户!”,原来,他们过去曾有些家伙在广州被抓,这次是报复来了。此时,一年一度的春交会即将开幕,外宾、客商正云集广州,他们都成了来势汹汹的“东北虎”眼中的猎物……出笼何谓“东北虎”?今年以来,东北地区尤其是辽宁沈阳一带的流窜犯罪分子陆续流入广州。由于他们在穗为非作歹、心狠手辣,因而有人将他们称为“东  相似文献   

7.
一天,一个正在广州逗留的颇有身份的日本人向接待方面提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要求。不是说“食在广州”吗?我想吃一样东西您能办到吗? 当然!当然! 一碗粥……哦,好办,好办!是鸡粥?牛肉粥?鱼粥?还是状元及第粥?艇仔粥?皮蛋瘦肉粥……不,我要找一块百年的陈皮熬一碗白粥。哦?!这,这……不管多少钱,我愿出。日本客人淡淡地笑着,中国主人大大地诧异着,为难着——俗话说: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稈草(稻草)。陈皮不难找,但积存百年的陈皮却稀罕得很,简直是个宝。接待者心中暗暗叫苦:陈皮化痰下气,这日本人  相似文献   

8.
飞车剑影录     
看到这个题目,别以为这是一篇武侠小说。其实大大的不是。不过,动武的素材还是不少的。且听慢慢道来——“要是这也叫扒窃,我也会”素材一:一辆专线车在晨光熹微中疾驰。刚下夜船的乘客,有的整理行李,有的盘算转车,有的闭目养神。突然一声唿哨响,乘客面前晃动起寒光闪闪的匕首,每个人口袋都给挨个地搜过一遍。全车人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连喊也没喊一声,身上值钱的东西都给劫去了。素材二:一辆公共汽车在斜坡上慢悠悠地爬行,满车乘客挤得象沙丁鱼罐头。突然,“有人打钱包!”  相似文献   

9.
潜规则     
高明今年30出头,刚从海外留学回国。这天,他参加一个同学聚会。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很快到了埋单的时刻,大家纷纷抢着付钱。高明当然也不含糊,掏出钱包加入了埋单大军。可不知为啥,服务员单单收了高明递过去的钞票。  相似文献   

10.
古语道:“书中自有黄金屋”。有人把这句话反过来,成了”变卖黄金来读书”,意思是指近年来广州涌现的大批奇特的“高价生”。读书象上馆子点菜广州某业余大学,期末考试最后一关刚过,学员正想喘一口气,班长却马上宣布:“请大家交下学期的学费,每人155元。”“比上学期高出50%,好家伙!”心细者即刻算出倍数。有人却不无幽默地说:“喊什么?交吧,我们的身价不就更高了!我们是高价生!”  相似文献   

11.
今年10月1日,广州东风路全线开始实施交通管制:自行车在限定的时间内不得进入东风路!这是广州市第一条全面禁行自行车的道路。此举在市民中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应,真个是“有人欢乐有人愁”:最高兴的莫过于那些整日在马路上泡的司机大佬了,不少人称赞市政府为改善广州的交通状况做了件好事。但“自行车一族”多觉得自己的行路权益被侵犯,因此有人骂娘时甚至连市长也给捎上了……不管怎么说,最重要的是:作为华南最大的现代化都市广州,总算有了第一条8车道的汽车专用道路。而那些曾经参加过东风路改造配套工程的动迁工作人员,更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努力和心血终于没有白费!  相似文献   

12.
几个月前,在广州的大街上看到有人穿一件圆领汗衫,胸前一个大大的孙志刚头像,背后则有“国人渐已醒”的字样。那件事已经过去快两年了,居然还有人穿着这样的汗衫。一闪念间,他已跨上停在旁边的摩托车,飞驰而去。在人口密集、利来利往的广州街市,有这样一条汉子,像游魂一样,放送着  相似文献   

13.
微笑受害者     
据悉,游客在广州街头若迷了路,总会有人笑容可掬地上来指点,还有可能热心地把你领到目的地。然后,对方便理所当然地微笑着向你索取“问路费”。当吴先生读到这条新闻时,不禁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看来他并不是唯一的微笑受害者。 有一回,吴先生去买皮鞋,店主是一个  相似文献   

14.
每天,每天,广东省都有六七个旅游团出境……1989年6月的一天,一位广州市民起了个大早, 忧心忡忡地赶往火车站。前一天,单位里有人悄悄对他说:"'六·四'事件以后风声紧,'香港游,已经取消了。"  相似文献   

15.
美式幽默     
妙品 《法制博览》2009,(12):33-33
飞往赌城拉斯维加斯的班机即将抵达目的地了,广播中传来机长的声音:“拉斯维加斯快到了,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接着他又不失时机地补充一句:“也请系好您的钱包。”令人忍俊不禁。一位警官从前是商人,有人问他做生意和当警察有何不同。他回答说:“最大的区别是:做生意,顾客总是对的;当警察,顾客总是错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广州全市每天需冲印的彩照近十万张,80%以上的顾客都被个体户招去了。内中奥妙,有一个——1986年春节中的一天,一对年近花甲正在候车的农民夫妇,喜盈盈地欣赏着手中绚丽夺目的彩色照片。“真漂亮!一个钟头就冲晒出来啦!啧啧,真快!”  相似文献   

17.
初冬的一个傍晚,从网上买的东西及时送到了.开门的瞬间,一股子寒气让我打了寒颤.只见快递员哆嗦着站在门外,身上只穿了件夹克外衣,冻得通红的手里拿着货物.签字、拿货,他转身准备离开."小伙子!你等会儿!"我叫住他,随后从屋里拿出父亲的一件很久都不穿的棉衣递给他.他不好意思地接过它去,说了声"谢谢".他走后,我在日历上淡淡地写下:今天做了一件高兴的事.  相似文献   

18.
最近,发生了一件趣闻,一位多年没回过家乡的“老广”,返家途中在广州换乘长途汽车,他按以往的习惯,以为只有省汽车站才经营长途汽车,于是,一下火车便跑到省汽车站。不巧,当天班车已开;隔天票又已售完。正发愁间,一位好心人告诉他,火车站广场也有去他家乡的班车,可能还有票。他半信半疑跑回广场,结果,还真买着了票。事后,他感慨地说,早知如此,何需背着几十斤重的行李跑来跑去。一别十年,广州变化真大!确实,经过近几年的开放与改革,广州许多行业“独家经营、一统天下”的局面真是改变了。  相似文献   

19.
1957年5月1日,毛泽东照例在天安门城楼检阅首都劳动人民的盛大游行,他身边站着正在访华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苏联贵宾告诉毛泽东:“我这次在广州看到了农民运动讲习所,一直到今天,讲习所还保存得很好。”毛泽东应道:“到现在已经31年了。”伏罗希洛夫感慨地说:“今天在天安门上看见这种场面,说明31年没有白过。”又是31年过去了。广州,中山四路42号,伏罗希洛夫曾感慨过的那个地方还在。花岗岩雕琢的棂星门顶上,悬挂着周恩来手书的“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横匾,门侧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热烈而又奇特的订货会。客人,来自全国各地200多个单位,共300多人。他们围着展览厅中各种型号的五羊、高宝牌洗衣机鉴赏着,他们追着主办厂家的供销人员恳求着:“请多关照,无论如何多给我们些货!”主人,广州洗衣机厂的厂长、书记,都在第一天的会议上向全体客人们恭恭敬敬地作揖:“很抱歉,我们无法满足各位客户的订货要求,请多多包涵!包涵!”确实,会上省内外客户共要求订购五羊洗衣机160万台,而洗衣机厂87年全年生产计划只有36万台(其中15万台出口),怪不得订货会变成了“抢货会”了。其实,早在开这个会之前,各方面的信息就已经送到了厂领导面前:供不应求! 那么,厂领导为什么还要开这么一个订货会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