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澜涛 《新青年》2004,(1):9-10
我是母亲的珍珠,只有母亲知道把我磨砺成珍珠所遭受的苦痛。我憎恨母亲,这种憎恨来自母亲对哥哥的偏心。哥哥大我一岁,个头从小就高我一头,但他却总是母亲权衡一件玩物一份吃食时最终的赢家。作为下乡知青,返城后的父亲和母亲都失去了工作,两个人依靠捡破烂打零工维持家用。日子的艰辛让家中常年难见零食,新衣服更是我所不敢奢望的。我总是穿哥哥穿小的衣服,像个假小子一样的我在女伴中总是“与众不同”。每次,母亲给哥哥买新衣服的时候,都是我最为愤恨和嫉妒的时候。我曾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了,自己能够赚钱了,一定要把天底下最我漂亮的衣服…  相似文献   

2.
和伙伴们聊天,时常抱怨做家务犹如终生苦役,灰尘无所不在,每日里只是擦擦擦,憎恨这个城市的脏,憎恨这个城市的气候。伙伴出主意,一是把灰尘看成美好的东西留着,一是回家把眼镜摘了,眼不见心不烦。我笑。那叫做眼镜不见心不烦。  相似文献   

3.
父亲     
澜涛 《新青年》2007,(6):11
曾经,我非常憎恨我的父亲,我常常想,如果生命可以自由选择的话,我宁愿不来到这个世界上,也不愿意做我父亲的儿子。  相似文献   

4.
“狂言”的笑王继磊面对假恶的事物,人们的第一感觉应该是厌恶、憎恨。然而当这些事物企图遮掩自己而实际上更凸现自己的本质时,当它们以不协调的样子或滑稽的姿态出现时,当人们看穿了它们的虚弱与浅薄以及它们以不可逆转的趋势走向消亡的时候,这些事物便扮演了喜剧的...  相似文献   

5.
整个故事浸透了人性的阴暗,没有白天,只有黑夜,像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两个想从黑暗中挣扎出来的孩子用黑色的眼睛却寻找不到光明,而是堕向更深的黑夜.雪穗和亮司是同学,他们11岁那年,生活中黑暗的渣滓残酷地浮出水面.亮司的父亲是当铺老板,在性取向上只喜欢幼女,年轻的母亲便与店员一直保持着不正当关系.雪穗出身贫穷,父亲死后母亲让幼小的雪穗卖身,当铺老板明着去找雪穗的母亲,实际是为了雪穗.这一天,亮司发现雪穗卖身的对象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愤怒之下刺死了父亲.两个孩子憎恨自己的父母,第一个阴谋就这样发生了,11岁的孩子已被煤气熏死,表面看来这是一起杀人、然后自杀的结局,种种迹象都指向雪穗的母亲,她成了杀死亮司父亲的凶手.  相似文献   

6.
包利民 《新青年》2005,(3):12-14
娘去世的时候,我和妹妹都刚上小学,那些日子我们哭得天昏地暗,仿佛天塌了一般。爹那时刚36岁,却一下子像老了20岁,头发白了大半。别人都劝爹再找一个,好歹能伺候两个孩子,爹看了看缩在炕上的我和妹妹,叹着气点了点头。那以后登门的婶子大娘就多了起来,不是介绍东村的寡妇就是西村的老姑娘,可是还没等爹表态,人家一看我和妹妹就转身出门,没有商量的余地。这样一来,上门的人越来越少了,而我和妹妹更是因此憎恨那些给爹介绍对象的人。一年后的一天,西院的邓婶领着一个很丑的妇人进了我家,对爹说:“她是逃荒过来的,家里的男人在煤井里砸死了,孩…  相似文献   

7.
小芳和小草     
《新青年》2002,(8)
细雨:你好!我的心里有千言万语,真不知该怎么说。我这个人性格孤僻,从小就是这样的,这是我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在我的生活中,每一天都是那么没有生气,如果只是平淡一点也就罢了,怎么跟你说呢?我的人生历程很坎坷,至少我自己这样认为,我常把自己比做路边的小草,伤心的时候,我只能自己可怜自己。我不太擅于用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8.
玫瑰飘香     
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我可以听见自己一遍一遍问这样的问题:"今天真是我结婚的日子吗?"所有的一切都与我想象的大相径庭。那时候我刚刚20岁,从15岁就开始离家独立生活,我一直过得很好,可是,那天我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孤单。我问自己说:  相似文献   

9.
《新青年》2007,(4)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复读生。高考一天天逼近。我整天却松松垮垮,百无聊赖,上课听不懂或者干脆不听。去年我高考只考了300分,这是意料之中的。因为我整个高中生活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多次发誓要改变,都是坚持一阵子后一切又是老样子。刚复读的时候,我立下誓言,一定努力考400分。开始自己的精神状态极佳,学习很卖力。不久,发现成绩没有起色,大家还是不在乎我,我的心就渐渐地暗淡下来。我感觉我学习上的苦恼与我为人处事的态度有直接关系。我好炫耀自己,总想找到自己的位置,喜欢成为关注的焦点,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别人的重视和肯定会让我信心百倍,别人的忽视和否定会让我一下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的“聖經”里这样写道:“放下你的刀吧,誰要拿起武器,誰就被武器消灭。”又說:“把武器改为和平工具,讓爱代替憎恨”。这是人道主义者的良好願望。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在帝国主义存在的世界里,这种願望是不可能实現的。拿放下武器来說吧。压迫者和統治者是从来不願放下自己的武器。試問,他們不依靠武器又能依靠什么呢?尽管“聖經”里的这个道理已傳了一千几百年,在基督教  相似文献   

11.
静妃     
赵方 《新青年》2006,(7):58
他是大清帝国第一个皇帝顺治.由摄政王多尔衮推上帝位,也受制于多尔衮,所以他憎恨与多尔衮相关的一切人与事,并将这种恨推向极致,包括对一个女人的爱.  相似文献   

12.
赫苡 《新青年》2004,(3):37
我想我长到19岁的时候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情,无论江口洋介还是肖艺风,他们都是离我的生活很远的家伙。我喜欢他们,可我还是应该更喜欢自己,更喜欢自己每天的生活。我得活得精神一点儿。  相似文献   

13.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个中学女孩,我有一个坏毛病,就是自慰。晚上躺在床上我经常用手抚弄自己的下身,一面体验到一种快感,一面又有一种犯罪感。我总是对自己说“不要再这样了”,可是不管用。我经常对着一张张“三好学生”奖状问自己:你有资格当三好学生吗?!别人的思想都比我好,他们一定不会想到,一个表面品学兼优的学生,内心却是一片黑暗!一个正在挣扎的女孩赵楠楠在一个正在挣扎的女孩赵楠楠赵楠楠同学:马老师很理解你。你面临的是进入青春期的性心理问题。自慰也叫手淫。手淫是对性冲动的发泄,是解决性欲求的一种方式,是没有异性参与的自己…  相似文献   

14.
马德 《新青年》2007,(3):37-38
20岁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很懂事了,但到30岁的时候,我发现,十多年前的所谓懂事,是那么不经推敲。几年前,我以为自己看清了人世,结果到现在,我竟然还没有完全看清自己。看来,人生啊,实在不是一个成熟的过程,而只是一个苏醒的过程。而苏醒本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前些日子,和一家出版社谈出书的事情。大约是我的前几本书,印数都不低,于是我便很觉得自己是根葱。这一次,在印数的标准上,我不依不饶。实际上,  相似文献   

15.
人与人交往,并非处处是坦途。一个人要想赢得人际关系的绿色环境,就应时时处处反省自己,摒弃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心胸狭隘:让你郁郁寡欢。一点点不顺心、不如意,就耿耿于怀,如此,不仅损伤身体,而且会伤害他人。 妒火中烧:毁掉自己前程。嫉妒心过盛的人,对别人常产生憎恨的情感,容易与别人发生磨擦,丧失友情,甚至失手伤人,害人害己。 目中无人:随时会跌倒。走路时不朝前看的人,随时会被前方的石块绊倒。“目中无人”者就是在人生路上不朝前看的人,少有同行伙伴,还会被自己放置的“石头”所绊倒。 轻信他人:让你懊…  相似文献   

16.
筱青 《新青年》2004,(4):33-34
就在今天我要嫁人了,我的心里有几许的激动,也有不安,但更多的时候,我觉得我的脑中一片空白。满屋子都是人,父母的朋友亲戚,还有我自己的一帮朋友,他们一人一句,都围着我,弄得我真的不知如何面对他们才好,同时,我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我自己才好。好不容易,头发弄好了,妆上好了,朋友们把闲杂的人赶出了我的小  相似文献   

17.
张藜 《新青年》2002,(11):32-33
那不叫缺点,叫观念不成熟彭潜亨的劣迹简直是罄竹难书。高一新生刚入学的一天早餐时间,我从学生食堂经过,他正往泔水桶里倒饭菜.几乎是满满一饭盆。当我板着我那年轻的脸告诉他要爱惜粮食时.他一梗脖子:“我自己花钱买的,吃不完倒掉这是正常.难道非要吃下去,把自己撑死吗?”一句话,噎得我当场语结。  相似文献   

18.
心有灵犀     
我14岁时,同我女儿现在的年龄一样,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我们没有多少钱,圣诞之夜连饭都可能吃不上,更不用说拿钱买礼物了.我知道妈妈为此而感到非常伤心,所以我下决心不让圣诞节成为我们的负担.虽然说自己动手做礼物的主意不错,可是我觉得自己没什么艺术细胞,缺乏想像力,而且我也没有钱去买做礼物要用的材料.我决定给妈妈一份礼物,是我自己认为我所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那就是我惟一的一件首饰--一个十字架金项链.  相似文献   

19.
现在,我手上的是一封长长的厚厚的读者来信,反复诉说着自己的消沉的心情。因为信太长,这里只好截取主要片段——我现在非常悲观厌世,活着好累好累……我现在正在补习,可是我根本就学不进去。本来我考上了一所专科,如果去的话就不会变成这个样子。想到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供自己读书,真的很不容易。妹妹都在外地打工,他们惟一的希望就是只要我争气……过去我不是这个样子。补习开始的时候,我还算得上用功,也关心学心。一切基本正常。可是现在的我却变成这样,从来没有过的绝望,从来没有过的厌世……我是不是成了病人了?我不想把这心理的绝症告诉任何人。可是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等待自己的结果不知是什么。我只能求助于您了,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婉约 《新青年》2007,(6):32-33
我一想起毒刺就想笑。当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的自控能力是非常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