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办"老年优待证"的一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优待老人是政府在老年政策上的重点体现.目前,大部分省、市都出台了具体的优待老人的文件和具体办法,尤其是在老人就医、乘车和参观等方面给老年人以特别的优惠,使老年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的关爱和人性的温暖,颇受老年人的欢迎.但在老年人要办"老年优待证"这件事上,一直使我感到有点不解.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云和县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使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改善。主要作法: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推进科学发展。将老龄事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谋划,协调发展。二是致力改善老年活动设施。兴建县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活动场所。三是制订政策,普惠老人。出台《云和县优待老年人实施办法》,给60岁以上老年人相应的优惠政策,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长寿保健金。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安丘市从健全制度、落实政策、优化服务等方面人手,加强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具体内容:一是实行高龄补贴制度。建立养老水平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应的同步增长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建立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二是落实老年优待政策。落实老年人生活服务、文体休闲等优待政策,实行公共交通、参观旅游、看病就医等费用减免和优先服务。三是抓好养老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安丘市从健全制度、落实政策、优化服务等方面人手,加强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具体内容:一是实行高龄补贴制度。建立养老水平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应的同步增长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建立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二是落实老年优待政策。落实老年人生活服务、文体休闲等优待政策,实行公共交通、参观旅游、看病就医等费用减免和优先服务。三是抓好养老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5.
刘剑锋 《广东民政》2009,(5):4-5,12
面对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迅猛增长,高龄化和空巢化日趋明显的形势,广州市有关部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为老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1989年4月7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做出决定,在全国率先以法规形式确定每年中秋节为“广州市敬老日”;2001年5月,广州市颁发了《广州市老年人优待办法》,在全国较早实行对60岁以上老人在诸多方面的优待;他们建立各类养老机构168家,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麻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龄、长寿工作,建立健全了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出台了《老年人优待政策》,把城区“三无户”全部纳入了城镇低保,在农村建立起了家庭、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使五保老人年供养金人均达到1100元,对百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营养补助,95~100岁以上老人实行免费健康检查,还建立了百岁老寿星健康状况跟踪档案;在23个乡镇建成了敬老院,养老机构床位达到每千名老人10张。同时,广泛开展城乡老年文化活动,全县共有老年文艺队伍30多支,参加活动人数达2.4万余人。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高龄老人乘坐市区公交车优待的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16]21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我市7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享受免费乘坐市区公交车优待的各项事宜,是对2006年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高龄老人乘坐市区公交车优待的若干意见》的修改完善。现将《意见》相关内容解读如下:一、《意见》制定背景2006年5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转发市老龄办等部门关于高龄老年人乘坐市区公交车优待若干意见的通知》(甬政办发[2006]95号),明确了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老年人优待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宝全 《北京观察》2006,(10):27-29
老年人优待作为老年社会福利的重要内容,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安定老年人生活、维护老年人健康、充实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截至2005年底,北京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02万人,占总人口的13.1%。其中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的退休人员达155.2万人,  相似文献   

9.
正互助积分制能让老人养老服务选择更具自主性、更契合自身需要,使老年人在服务过程中发挥余热,满足他们平等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能消除老年人的孤独,增进老年人之间的友谊。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从整个世界范围内来看,中国老年人口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大约占到了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占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二分之一。我国人口老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龄老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高龄老人正在成为老年人中增长最快的群体,由此带来对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国古代就有优待高龄老人的文化传统,当前针对高龄老人的社会保障措施还比较缺乏,因此,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须重视高龄老人的需要,为他们构建完善的养老金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以及精神慰藉体系。  相似文献   

11.
梁小东 《广东民政》2009,(12):16-16
2001年,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老年人优待办法》(以下简称《优待办法》),在全国、全省率先以政府规章形式规范老年人优待工作。8年来,共发放老年人优待证103万个,为老年人出行、进园、就医等提供优惠和方便,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一致好评。2009年,广州市政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人口老龄化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目前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565万人、占总人口的15%,七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其增长率达4%,占比和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占比高于城镇,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大量增加,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现有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还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一段时间以来 ,北京、广州警方分别抓获几十名专门在公园、老人健身场所向离退休老人提供淫秽服务的卖淫妇女。这些妇女年龄在25岁至40岁之间 ,整日游荡在公园等老年人经常出入的场所 ,她们抓住老年人感情寂寞又有积蓄的特点 ,见到有老年人落单 ,便凑上前去用多种方式挑逗 ,使不少离退休老人下水甚至遭遇入室抢劫。本刊提醒老年同志在休闲健身时尽量三五成群 ,遇有不良妇女挑逗 ,应严格自律并严厉斥责 ,使其没有市场有女专以离退休老人为目标单身游园健身时要警惕  相似文献   

14.
正"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10月9日,我国迎来第27个老人节。伴随着社会各界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敬老主题活动,舆论媒体的评论焦点也特别集中于老年福利、养老模式、失能失智老人情况、老年人精神需求、农村养老等方面。《人民日报》罕见地连续刊登多篇文章讨论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先是以《关爱老人 我们该怎么做?》抛出了几个问题:目前,老年人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如何在社会治理层面及具体措施上真正重视老人、关注老人?数字化时代,如何顾及老年人的需求、给老年人留下  相似文献   

15.
王林 《世纪行》2012,(3):27-27
一、党政主导老龄工作势在必行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老年人口估计为4154万.而现在已有1.7亿多老年人。将在本世纪中以前形成一个超过4亿的老年人群。如果按每个老人的消费额相当于全国的平均人均收入、每个老人的医疗费支出是人口平均支出的3倍来计算,这样二三十年随着老年人数量的持续递增给国家、社会、  相似文献   

16.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男女两性寿命差距不断扩大,老年人口中女性老人所占比例不断提高。由于女性在社会发展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在晚年阶段形成的女性老年人问题将更加严重。本文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0.95%的原始数据对北京市老年女性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描述,结果表明,北京市女性老年人的教育程度、在业率低于男性老人,而丧偶率、经济依赖性则较男性老人高。最后对北京市女性老年人口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在就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保护老年女性实现晚年的平等权益。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6,(4)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当前,中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流动老人的社会活动参与和精神心理状况是老年人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流动老人的社会融合,提倡流动老人积极融入社会,是积极老龄化的核心和精髓。流动老人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大量的贡献,他们有着和其他人群一样共享社会  相似文献   

18.
"空巢老人"(elder people living alone),是社会学家和老年学术研究者给60岁以上老年人不与子女共同生活而自己独立居住的一个形象称呼。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关于"空巢老人"的定义是指子女离家居住,家中也没有其他亲属,独身或者是与配偶、甚至是更年长的上辈居住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9.
新《老年法》草案"出炉"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强调给予老人更多精神关怀。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笔者认为,"常回家看看"是子女的义务也是责任,将其列入法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俞梅芳 《前沿》2013,(22):106-107
2013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突破2亿,相当于欧洲国家的老年人数之和,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超前现代化,各种老年人问题凸出,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而老年人的生活环境问题也随之出现,很多独巢老人、残疾老人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没有适合他们的生活设施和宜人的生活景观,生活条件差都是他们面临的问题.在城镇化快速进程下,应加快老年人宜居环境的建设,才能真正体现社会发展的高度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