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 建立现代婚约制度的背景婚约 ,是男女双方以将来结婚为目的而作的事先约定。婚约的成立俗称订婚或者定婚。订婚制度在我国有久远的历史。早在 30 0 0年前的西周 ,婚约就包含在“婚姻六礼”制度之中 ,男方以云缍束帛、两张鹿皮作为聘礼送给女家 ,女家接受礼品后 ,双方正式就婚姻达成了合意。此后 ,婚约制度在不同朝代虽然呈现出一些各异的时代特征 ,内容也不尽相同 ,但作为一种制度却延续下来。清代特别强调婚约的法律效力 ,《大清律·户律·婚姻》规定 :若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辄悔者 ,笞五十。虽无婚书 ,但受聘财亦是。民国初年 ,…  相似文献   

2.
中国内地与澳门地区婚约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琳 《求索》2004,(11)
婚约问题是目前法学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国内地与澳门地区在婚约规定方面各有特点 ,澳门地区婚约制度的一些规定值得研究。我国内地区的婚姻法或正在制定的民法典可以参考澳门地区婚约制度的一些规定 ,依照社会主义婚姻自由的理念来建立我国现代的婚约制度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因男女一方当事人单方解除婚约或终止恋爱而导致的赠与财物归属纠纷渐趋增多,作为基层法庭的一名法官,我不是第一次碰到聘礼纠纷案件,然而,最近刚审理完的一起聘礼返还纠纷案件,其中夹杂着乡俗与法的冲突,具有相当的典型性。案情其实并不复杂。原告是一名农村青年,年近三十,性格内向,家境不佳,迟迟未能成婚。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自西周的"六礼"开始,历朝历代都对婚约问题有明确规定。婚约制度由于受到婚姻自由的民主思想的极大冲击和其他国家婚姻家庭制度立法的影响,在我国的作用日益削弱。但其作为一种民事习惯,仍广泛存在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因婚约产生的民事纠纷也时有发生。我国婚姻立法应重视婚约问题,通过法律调整因婚约订立而产生的财产纠纷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贾丽 《前沿》2011,(21):140-143
婚约与彩礼是人们通向婚姻的两个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问题,是我国长期的一种风俗习惯,我国婚姻家庭法应当在婚约、彩礼问题方面给予法律上的具体规定,将群众所接受的风俗习惯上升为法律,立法应当详实细化联系实际,以便有利于审判实践,具有可操作性。近年来,婚约引起的纠纷日益增多,为防止引起更大的矛盾和冲突,我国法律不能对此熟视无睹;对于婚约彩礼引起的财产纠纷,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婚约制度呈现出婚约的订立主体是双方尊长、婚约是成婚的必经程序、婚约必须符合成婚的实质要件、婚约具有强制履行力、婚约与财礼相伴相随等基本特征.在向近代迈进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但实现了较为成功的制度转型:婚约订立主体逐渐由尊长向当事人转变;婚约的阶段独立性和形式自由性得到不断发展;婚约效力逐步弱化;新型婚约纠纷解决机制逐步建立等等.正确看待传统婚约制度的近代转型,对于克服我国目前婚约制度的缺失,对于构建完善的婚约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法律视野下的唐代婚姻制度——以婚约立法为个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婚约是指男女双方以结婚为目的而作的事先约定.唐代的婚姻成立是广义上的婚姻成立,即婚姻的成立是合定婚、结婚为一体的,既包括夫妻关系的建立,也包括婚约关系的建立.正因如此,立法者十分重视婚约关系,在法律上以律这一根本大法的形式对婚约的订立、形式、效力及违约责任等问题均作了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8.
聘礼为中国女性集体无意识内在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提升女性的社会机会空间,改变女性文化中物化倾向,才能逐渐消弭女性对于聘礼的集体无意识设定,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额彩礼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民国湖北婚约纠纷现象为考察中心,首先指出了近代中国传统婚姻文化发生的变化,其次考察了男女双方在婚约纠纷中的角色和地位的不同,最后认为司法机构在审理婚约纠纷时做到了"司法表达"与"司法实践"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应秀良 《人民论坛》2010,(11):72-73
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对赃款赃物的返还只设有原则性规定。实务中,赃款赃物的返还存在实体法规范缺失、返还程序不规范、返还条件设置欠科学等诸多问题。构建赃款赃物刑事返还制度时,应当处理好"先刑后民"与"刑民并行"、"一事再理"与"放弃权利"以及刑事返还与债的清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潘大礼 《求索》2010,(12):237-240
民国时期婚约的订立不仅受到传统习俗的影响,也深受近代新式订婚习俗的渗透。从民国有关婚约的法律条文来看,其与旧式习俗之间的差距明显的拉大,而与新式订婚习俗则日益接近。通过对婚约纠纷案例的考察,民国时期的司法实践不仅在制度层面上与相关法律符合,做到依法审判,同时也打破了旧式家长包办的婚俗,符合了新式自由婚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对赃款赃物的返还只设有原则性规定。实务中,赃款赃物的返还存在实体法规范缺失、返还程序不规范、返还条件设置欠科学等诸多问题。构建赃款赃物刑事返还制度时,应当处理好"先刑后民"与"刑民并行"、"一事再理"与"放弃权利"以及刑事返还与债的清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现行《婚姻法》中禁止结婚的疾病、婚约、无效婚约、婚后互为家庭成员等内容进行了评论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4.
张军 《中国民政》2006,(3):42-43
随着大陆与台湾地区人员的往来和经济一文化等领域交流的迅速发展,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的婚姻关系大量发生,据统计, 1988年大陆与台湾地区通婚人数为100对左右:1994年为5000多对:1997年达到1万多对,2001年迅速增加至8万多对,目前已达15万多对。从历史渊源和现行制度分析, 大陆与台湾地区都有订立婚约的习俗,并且, 现行立法精神也大体一致,认为强制保护婚约是和婚姻自由原则相违背的,它剥夺了婚姻当事人自愿缔结婚姻关系的权利,为此, 大陆的婚姻法和台湾现行的亲属法都已废止了婚约的强制力,但在现行条文的规范上大陆与台湾地区却有所不同。本文主要分析大陆与台湾地区婚姻问题的法律冲突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法律对婚约解除后的后果未作任何规范,不利于婚约解除后财物纠纷的及时解决,有损于法律的尊严和有关当事人权益的保护。我国未来婚姻法或相关法律中应对婚约解除后赠与物或其他财物作出认定和处理。一方无不当理由解除婚约而给过错一方造成损害的,过错方应予以赔偿,但精神损害赔偿则一般不予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婚姻制度与习俗中,女性并非婚姻的主体,在婚约定立中,她们处于被安排的地位,在婚约履行中,她们是被强迫履行婚约义务的客体,在婚约的解除中,也是被双方父母争议的标的物,这种状况直到民国初年的民事基本法仍然没有任何改变。但民国初年的大理院因受西方民法理念及国内妇女运动的影响,通过一系列判解对《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一定的变通,这种变通使民初女性的婚姻权利体现出由客体而主体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现状:天价彩礼让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现象频出 彩礼本是一种传统民俗,现在所说的彩礼包括聘礼和聘金,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天价彩礼问题已成为当前乡村社会陋习之一. 目前普遍流传的彩礼标准中,房子、车子、票子新"三大件"成为标配,"一动两不动"指的是一辆汽车和城、村两套住房的聘礼,"万紫千红一片绿"指的是一般不低于10万元的聘金...  相似文献   

18.
王晨 《天津人大》2012,(11):29-29
11月15日,深州天翔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宗信将印有"信访典范公仆楷模"的锦旗赠送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公室,对其反映的"被告返还原物纠纷"问题,在信访办的督办下得到圆满解决,表示衷心感谢。10月23日,蔡宗信来信反映,其诉天津某公司"返还原物纠纷"一案,经两审法院判决被告向其返还原物,但迟迟未能执行生效判决。  相似文献   

19.
建立押金返还制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押金返还制度在发达国家应用极为广泛,尤其在北欧国家效果最为显著;而在我国,曾推行过的押金返还制度,现在却几乎不见踪影。面对严峻的环境压力,应当重新考察押金返还制度的现实困境,进行制度创新,推行适合我国国情的押金返还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保安》2014,(16):152-152
编辑老师:余某经他人介绍,由父母包办,与同村的女子曹某订立了婚约,余某花费了3万元的订婚彩礼。半年后,余某向曹某提出选日子结婚,曹某的父母却突然提出要余某在县城买一套住房,否则不允许女儿与余某结婚。余某家中并不富裕,感到无能为力,于是提出与曹某解除婚约。经过乡村干部的调解,双方达成了协议,解除婚约,曹某返还了彩礼2.7万元。由于余家仍有3千元未付,余某感到吃了亏,决心报复,集合了亲友共9人,以向曹家拿回彩礼为由,闯入曾家闹事。余某当众大骂曹某母女,并将粪便泼在曹家的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