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顺时应势,立足省情进行了科学规划,特别是把“两圈一带”战略格局拓展为“两圈两带”,汉江生态经济带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要求襄阳在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中发挥战略引擎作用,使襄阳战略定位更加明确、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发展的张力和潜能将逐步释放。襄阳需乘势而为、务实笃行,努力建设名副其实的汉江流域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2.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洱海流域实现区域公平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稳定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稳定的需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利益机制,实现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洱海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面临着补偿体系不健全、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的基础条件较为薄弱等问题,应该将生态补偿作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的重要突破口,在国家生态补偿体系的有力支持下,通过民族立法、有效行使民族环境管理自治权,统筹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实现生态补偿法治化、系统化和程序化,推动洱海流域生态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保高度和谐统一的载体。本文通过胶南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针对胶南市生态城市建设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提出了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进程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郑州是中原地区的龙头城市.郑州城市建设,对中原城市群的建设起着领航和表率作用.郑州城市建设,必须选择生态城市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搞好城市建设规划;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市民的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文化建设;完善生态城市的环境管理手段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人类现代化进程的集中表述,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则是产生生态文明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和特征的论述,并分析了城市发展中产生的生态问题,为了今后城市更好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措施,为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经济转型背景下生态发展为思考视域,以无锡市滨湖区生态城市的创建为个案,在分析国外生态城市创建模式及经验的基础上,重点从生态修复、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人居五个维度来审视滨湖区生态城市成功规划与实践探索,梳理其成功经验。在借鉴威廉.邓恩教授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政策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出生态城市创建的一般模型。  相似文献   

7.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有着丰富的经验,一是注重城市规划设计,二是重视自然资源循环利用,三是引导公众参与,四是严格依法管理。建设生态城市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尽管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要汲取国外成功经验,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发挥地区生态特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等方面,探索适合地区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而城市是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有利于城市生态化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生态城市是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重要模式,二者相辅相成。基于循环经济视角,探寻杭州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玉溪的实际及其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中探索生态城市建设及其对生态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建设作为解决种种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其实施和推进情况都受到了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本文介绍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分析阐述了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建设是涉及到自然、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要素的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自然环境生态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文化环境生态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灵魂,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生态化则构成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2.
天津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深圳举行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以来,我国已有一百多个城市发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呼声。但由于不同地域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对生态城市的关注点差异很大,迄今为止不仅对生态城市尚无统一定义,更缺乏公认的指标体系。最近,中央把“生态城市”作为天津未来发展目标的定位之一,为此,我们有必要依据一定的理论,结合天津实际,因地制宜地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予以具体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3.
在诸多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中,碳金融是一种正在实践中的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它能够从碳投融资、碳排放权交易和碳银行贷款等多方面支持生态城市建设。而生态城市碳金融地方性立法的先行先试又为生态城市碳金融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在全国范围内的碳金融立法奠定了基础。鉴于生态城市碳金融地方性立法先行先试所具备的可行性和良好的预期效果,应加快在生态城市试点区制定《碳金融促进条例》、建立生态城市碳银行、进行碳金融衍生产品制度的创新试验等,对生态城市的碳金融地方性立法作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一种高度人工化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如何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进入人们视野。从大连建设生态城市中面临的环境与生态危机分析入手,探讨如何建立相应的法律机制保障生态安全,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成都应当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安全型"城市(简称为"三型"城市)作为建设国际化城市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模式。以"三型"为目标模式,推进成都市国际化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是转变观念,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转化统一;二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为重点,推进成都市以"三型"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三是用生态经济化推动经济生态化;四是转变和改善政府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五是城乡统筹推进"三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生态问题已然成为了制约中国城市发展的瓶颈。为了城市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然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作为东北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城市化、工业化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遗留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体现了城市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和谐,同时也体现了城市居民对城市发展的要求与关切。因此,辽宁市民作为城市真正的主人,积极投身于生态城市建设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只有全面提升市民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感,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建设的提出,是为了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平调的问题.轻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是我省生态城市建议的工作重点.推动文化产业是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生态城市和生态强省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生态城市的内涵和概念以及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当前生态城市建设所存在的一些典型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寥寥,其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政府内在动力的不足和外在的制度保障不充分,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政府环境责任纵向配置的不合理、政治集权下的行政考核机制致使地方政府"唯经济是瞻"和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单一化所产生的弊端。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将中央政府纳入,起到了利益协调作用,并建立了稳定的财政保障制度和设立了中立的评估机构,突破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的困境。但要从根源上解决跨省流域生态补偿问题,需要加强横向政府问责,构建纵向的有差异的政府责任,改革我国流域管理体制和实现多元化的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