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占光 《当代世界》2010,(1):72-73
国际环境体制的建立是以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为起点的,这次会议于1972年6月5日至15日召开,是由联合国主导的第一次以环境问题作为议题中心的全球会议。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和筹建的环境规划署日后都成为国际环境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环境体制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国际环境体制通过其规则,决策程序和项目规划等措施对体制参与者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具体到斯德哥尔摩会议当中,则是《人类环境宣言》和环境规划署对中国环境治理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萱 《法制博览》2015,(4):109-1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染、工业污染日益严重。目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突出,始终缺乏良好的解决办法。超标排污、排污、排气、排水、重金属污染等现象,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由于重金属排放对土壤造成污染,导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直接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环境污染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随着全球变暖、雾霾等现象的频发,各国都对生态环境问题提高了重视。想要有效控制环境问题,必须运用法律途径打击环境犯罪,利用法律手段严惩环境犯罪行为。虽然我国也对环境犯罪做出了规定,但现行环境犯罪刑法立法并不全面。本文将针对我国的环境犯罪的刑法立法完善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扬帆 《工会博览》2009,(2):78-78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事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为加快林业发展,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此决定进行林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相似文献   

4.
龙遨海 《工会博览》2008,(12):111-111
随着经济社会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开展环境审计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人类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也塑造了人类。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即人从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和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的意识、观念、动机与行为,无一不打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环境的文化烙印。而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犯罪现象也无一不打上时代和环境的文化烙印。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象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相似文献   

6.
高墙、电网、囚服……,毫无疑问,这样的地方是监狱,这样的环境是改造罪犯的环境,然而现年29岁的他,却实实在在地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12年。12年啊14000多个日日夜夜他终于找到了答案:歧途。是这样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消费异化与环境危机的实质是人自身本质的异化,人类只有从个体本位向类本位转变,即向更高的第三形态的自觉“类主体本位”发展,规范人的发展方向,抑制人的无度欲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消费异化与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冯欢 《法制博览》2010,(20):6-7
人口爆炸 公认的全球环境恶化最大根源。人类既是肇事者,又是受害者。  相似文献   

9.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以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在环境执法与环境司法的协调配合下,泰州1.6亿元天价环境公益诉讼案的胜诉打破了僵局,对全国环境案件的解决起到标杆的作用,让人们看到了"美丽中国"的春天。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环境公益诉讼的顺利进行,我国环境执法与环境司法应联动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保障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0.
以美国校园暴力防控为视角解读环境设计预防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的目标是减少犯罪机会,构建一个更安全和更宜居的环境,最终达到环境让生活更美好的目的。CPTED通过它的五个核心策略一自然监督、入口控制、领域强化、开展活动和地方保养来实现其目标。拟以美国预防校园暴力的CPTED设计为视角,具体解读CPTED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