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粗制绵羊包囊液作抗原致敏经戊二醛处理的鞣酸化绵羊红细胞,进行微量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棘球蚴病羊血清400份、健康羊血清45份、细颈囊尾蚴病羊血清13份、肝片吸虫病羊血清21份、边虫病羊血清20份、多头蚴病羊血清1份,阳性反应率依次为83.1%、13.33%、33.46%、4.35%、0%、0%。以40%饱和硫酸铵盐析抗原对上述健康羊血清、细颈囊尾蚴病羊血清及96份棘球蚴病羊血清的检测结果依次为13.33%、38.46%、87.5%。对分段盐析的其他组份及葡聚糖凝胶层析抗原、醋酸盐析抗原、牦牛肺包囊液抗原、鼠包囊液抗原也进行了初步试验,均未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1986年4月~1987年2月用甘肃省人民医院的棘球蚴微量间接血凝诊断液,对驻陕甘宁青4省(区)24个团以上单位共1776份人畜血清进行了抗体检测,检出阳性456份,检出率为25.68%。人血清941份,阳性113份,阳性率占12.01%(其中:藏、蒙族人67份,阳性13份,占19.40%;汉族人874份,阳性100份,占11.44%。男性909份,阳性107份,占11.77%,女性32份,阳性6份,占18.75%);牛血清266份,阳性132份,阳性率占49.62%;羊血清569份,阳性211份,阳性率占38.08%。感染棘球蚴阳性抗体最高滴度人血清1:256,牛血清1:8192,羊血清1:4096。  相似文献   

3.
青海为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长期以来,棘球蚴病在我省流行严重,对畜牧业经济危害极大。1991年省畜牧兽医总站组织各县兽医站,利用秋季屠宰家畜的机会,在25个县的屠宰场对牛羊棘球蚴的感染和危害进行了调查,并在部分州县对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进行了调查,其结果:①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为47.02%,感染范围为0~31295;②调查牛23732头,感染率54.44%,感染强度3.12,范围0~1008;③调查羊44438只,感染率53.72%,感染强度2.64,范围0~218;④不同年龄的牛羊均呈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显著上升的趋势,说明棘球蚴病流行状态我省现处于区域性流行状态,并非超发性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4.
牧羊犬同时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及其蚴病在青海省海北州高寒牧区,牧犬细粒棘球绦虫平均感染率在50.00%左右,羊棘球蚴平均感染率87.07%,牛平均感染率80.58%,人包虫病患病率为2.17%。1991年10月,在棘球蚴流行病学调查中,从剖检的牧羊犬首次...  相似文献   

5.
我旗牧区羊绦虫蚴病十分严重,据284只羊解剖调查,多头蚴、细粒棘球蚴、细颈囊尾蚴的感染率分别达42.6%,28.5%,21%,对养羊业危害极大。为全面开展绦虫蚴病的防治,我们选择阿林一合村的犬和羊进行了本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药物:氢溴酸槟榔碱,由内蒙古兽医药品监察研究所合成并提供;丙硫咪唑,系  相似文献   

6.
棘球蚴病是严重危害人畜的一种地方性寄生虫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尤以牧区为重。据我们在石渠县调查:藏绵羊感染率达78.00%,牦牛达88.84%。用间接血凝反应诊断,藏汉干部、工人、牧民、家属、儿童的感染率为30.56%;而13岁以上牧民的感染率竞达67.65%。 对本病的治疗,目前除用外科手术外,尚未见有特效化学制剂。国内外曾用甲苯咪唑试验,效果不尽相同。吡喹酮(Praziquentel)是近年来合成的一种新药,有资料报道其驱棘球蚴效果较好,但国内还未见正式文献可查。我们于1982年5月至12月试用吡喹酮治疗绵羊棘球蚴病,并初步取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来自黑龙江省17个市、县的156头猪进行了绦虫蚴感染情况调查,并对其中5个市、县的50头犬进行了绦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细颈囊尾蚴、棘球蚴、猪囊尾蚴的感染率分别为50.6%、4.5%和3.2%;犬泡状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4.0%和4.0%.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应用体外培养方法制备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排泄分泌(ES)抗原,将其与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后免疫绵羊2次,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每只试验绵羊攻击1000枚虫卵,攻击后7个月剖杀试验羊观察肝肺包囊寄生情况。结果表明六钩蚴ES抗原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诱导的免疫保护力(减囊率)达96.04%;混合抗原为93.39%,囊液抗原为76.21%,囊壁抗原为30.62%。免疫后试验羊的抗体滴度与免疫保护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牦牛棘球蚴感染率较高,为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于1988年7~10月在青海省黄南州用国产丙硫咪唑对牦牛棘球蚴病进行了治疗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在青海省泽库县牧区选经间接血凝试验诊断为棘球蚴阳性的成年牦牛27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9头,第1、2组为治疗组,第3组为对照。 2.试验药物、剂量和投药方法:丙硫咪唑片剂,为青海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1987年产品,批号870524。治疗牛均为口服投药。其剂量分别为:第1组90mg/kg,分3次投药,每次间隔1月;第2组180mg/kg,投药次数与间隔时间同第1组;第3组不服药。各组牦牛合群放牧,观察临床表现,均于初次服药90天后剖检,仔细观察各脏器的包囊  相似文献   

10.
棘球蚴病是人畜共患的疾病之一,呈地方性流行。我国已有17个省市相继报道猪只发生本病。我省的感染情况是:通化地区5%,其中集安县高达20%,白城地区通榆县为2.5%;抽样调查长春肉联厂日屠宰量,发现有5.4%的猪患有棘球蚴,感染强度为1~90泡囊/只。我省每年因本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43.2万元。我们从1984年初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猪棘球蚴病的研究。经对1172头份的试验,获得敏感性为97.3%,特异性为98.6%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羊脑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系多头绦虫(Multiceps multiceps)的幼虫。它寄生于羊的脑内能引起羊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此病2岁以内的幼龄羊最为易感,就宁夏区部分乡调查:绵羊平均感染率为3.5%,4月龄羔羊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以甘肃省的天祝县、环县和漳县的9个乡为家畜棘球蝴病综合防治试点。在完成流行病学基线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单相灭绝病原模式,用毗喳酮药饵对试验区的所有犬每月进行一次高密反无污染性驱虫,并在年对防治效果进行监测。经过两年半(29个月)的综合防治,使三县试,点内大的细粒棘球绦虫平均后来率由1991年的34.32%下降到1993年的01家畜(牛、羊、猪)棘球蚴病的平均感染率由56.81%降为9.25%;绵羊的间接血凝(IHA)阳性率由79.47%降为35.56%;天祝县1岁绵羊的棘球蝴病感染率由1991年的98.46%下降到1993年的28.57%,脱感率达70.98%;2岁羊的感来率由85.87%下降为33.33%,脱感率为61.19%。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不同地区的四个羊群,共847只绵羊,先后进行了胸部的X线检查,检出109例肺棘球蚴病羊,检出率为12.86%。本文对109例绵羊肺棘球蚴病的X线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和分析。为了验证X线的诊断,对10例经X线检出的病羊做了Casoni氏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17例病羊做了病理剖检,结果均与X线所见基本上符合。故认为绵羊肺棘球蚴病的X线诊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诊断方法。它不但能够了解肺部有无棘球蚴囊肿,而且尚能确定其数目、大小、部位、形状、性质以及有无并发症等。如能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常能迅速做出准确的诊断,故可作为羊群大批普查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于1988年8月至1989年2月,在棘球蚴病的高发区皇城羊场,用X光胸透和超声波检查肝脏,从400只绵羊中筛选出55只包囊直径大于3cm未钙化的棘球蚴病羊,分为8组,用吡喹酮和丙硫苯咪唑进行了治疗,一个月后进行剖杀。疗效判定标准采用:原头蚴感染小白鼠试验、原头蚴活体染色试验、原头蚴和包囊的电镜和光镜的病理学观察、体重测定、临床观察、间凝和酶标的血清学检测。结果,以原头蚴感染小白鼠这一主要疗效判定标准衡量,8个组的疗效从优到劣排列次序为:①吡喹酮,100mg/kg,肌注3次组,疗效100%;②吡喹酮,100mg/kg,口服3次组,疗效71.05%;③丙硫苯咪唑脂质体注射液,50mg/kg,肌注2次组,疗效58.67%;其余各组疗效皆不显著。临床观察除吡喹酮,100mg/kg,肌注3次组,注射后大部分羊表现一时性跛行,有的尿液呈浅紫褐色,少数羊精神食欲差,9只试验羊前后死亡2只,其他各组均未见大的异常。综合判定治疗效果,首选吡喹酮口服组。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评价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蛋白EG95(rEG95)在血清抗体检测上的效果,以细粒棘球绦虫EG95重组质粒pGEM-EG95为模板,经PCR扩增后将目的片段亚克隆至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EG95,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SDS-PAGE分离和电洗脱纯化重组表达产物rEG95。建立重组蛋白间接ELISA方法,检测绵羊带绦虫蚴病血清抗体水平。结果表明,表达产物经SDS-PAGE测定分子质量为21ku左右。该蛋白可被棘球蚴病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表明该表达产物具有反应原性。应用该重组蛋白间接ELISA检测18份脑多头蚴、15份细颈囊尾蚴、20份棘球蚴感染绵羊血清,24份疫苗抗原rEG95免疫羊血清和来自棘球蚴病疫区的179份绵羊血清,其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6.67%、80.00%、100%、91.67%和58.2%,而14份健康羊血清反应为阴性,组间差异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EG95蛋白可作为绵羊带绦虫蚴病共同保护性抗原和诊断抗原而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 ,平均海拔 30 0 0m。全省面积72万km2 ,有天然草地 30 0 0万hm2 。 2 0 0 0年底全省各类家畜存栏 2 2 0 0万只 (头、匹 ) ,其中青海藏羊 15 0 0万只 ,牦牛 45 0万头。棘球蚴病是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呈世界性分布。青海省是棘球蚴病高发区之一 ,棘球蚴病的流行直接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体的健康。1 棘球蚴病流行状况目前 ,在青海省发现的棘球蚴病有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多房棘球蚴病 ,其中细粒棘球绦虫分布较广 ,为优势虫种 ,犬羊型和犬牛型同时存在。1.1…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74年12月1~15日,利用羊场屠宰牛、羊贮备冬肉之时,对绵羊棘球蚴感染作了调查。蒙场领导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在短时间内,调查工作得以迅速完成,然后动员全场干部、牧工、家属、中小学生广泛讨论,最后集中大家意见,拟订羊场绦虫蚴病(棘球蚴病、多头蚴病和细颈囊尾蚴病)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笔者于1989年7~9月对青海省河卡种羊场狗棘球绦虫的感染率采用槟榔碱检测法进行了调查。结果,在该场的一队、二队和场部共检测狗21条,其中阳性狗17条,感染率80.95%。另从1条狼小肠内收集虫体32452条,经鉴定亦为细粒棘球绦虫,说明细粒棘球绦虫为当地棘球蚴病的主要病原。给药方法 将氢溴酸槟榔碱配成0.66%浓度的水溶液,按3.3mg/kg体重的剂量,以狗钳子固定好狗以后,用注射器给狗灌服药或拌成糌粑或夹在肉馅中让狗自食。粪便收集、虫检、染色、鉴定及注意事项,均按常规法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为制备绵羊棘球蚴病间接血凝试验(IHA)的标准阳性血清,我们于1987年5月用棘球蚴包囊液对绵羊进行免疫,12个月内定期采血,以IHA法检测其血清抗体。结果发现免疫羊不仅血清抗体上升快,而且持续时间长。现将免疫前后绵羊抗体消长动态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20.
我所“包虫病”课题组从1981年起,选择对棘球蚴有肯定驱杀效果的三种化学药物:甲苯咪唑、吡喹酮和丙硫苯咪唑,及根据中兽医对包囊的认识所制备的中药丸剂,进行治疗绵羊棘球蚴病的比较试验,以期筛选一种适合本地区治疗该病的药物。 (一)材料和方法 1.供试药物 (1)甲苯咪唑:系南宁制药厂产品,用前制成5%的水混悬液,灭菌后注射用。在道孚县乾宁种畜场选择经IHA诊断为棘球蚴阳性的茨盖绵羊,胸腹腔内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