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耶稣墓,又称"圣墓",坐落于耶路撒冷老城圣墓教堂之内。墓内最重要的遗物是一块耶稣停尸石。最近,耶稣墓已经被考古人员打开,沉睡数百年的停尸石重见天日。该石头系耶稣本人被钉十字架后,遗体从十字架上转移到山洞内这块被用作"殡年,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派遣其母海伦娜为代表前往耶路撒冷,确认了耶稣最后埋葬地的确切位置。君士坦丁皇帝在埋葬耶稣的山洞之上建造  相似文献   

2.
喧嚣中的宁静———拜谒聂耳墓●邓祝仁这里说的是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公园里的聂耳墓,而不是日本的那座。昆明西山,虽说早在六百年前的朱明王朝之际就被列为云南四大名山之一了,但真正成为游人趋之若鹜的热门景点,还是在今天。偌大座西山,再也不是昔日所谓出家人逃匿尘...  相似文献   

3.
孟昭庚 《各界》2014,(4):28-30
汪精卫的墓筑于江苏省南京市梅花山顶,其图案是仿中山陵设计的,规模相当大,原计划建筑墓室、祭堂和牌坊等。由于日本很快就投降了,因此,汪墓只建了墓室、祭堂,其它建筑还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4.
张松 《侨园》2023,(2):16-17
<正>1965年,辽宁省考古所在北票西官营子发掘北燕权臣冯素弗墓,清理出近500件陪葬品,如精美的鸭形玻璃注、被称作“珠画秘器”的彩绘木棺、堪为明清朱漆箱匣之祖的嵌骨漆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对鎏金木芯马镫(或称木芯包铜鎏金马镫)。别小瞧这马镫,它被引入欧洲后,竟成为改变欧洲历史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张琴 《学理论》2012,(14):183-184
四川地区明代墓葬有石室墓、砖石混筑墓和土坑竖穴墓,以石室墓为主。根据墓葬建筑材料和墓葬形制的不同可将四川明代墓葬分为三型五式。石室墓多为官员与平民墓。砖石混筑墓或者砖室墓的墓葬规模一般较大,主要是明蜀藩王墓或太监墓。结构严密的土坑墓发现较少,可能是四川地区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而采用的一种保护尸体的埋葬方式。  相似文献   

6.
听说战斗英雄杨子荣墓最近被拆除,原因之一,是所在地黑龙江某市的有关部门认为杨子荣生前只不过是个侦警排长.原墓(长约3米,宽约2米,高约1.9米)超过了他这一级干部应有的规格标准,享受了不应享受的殊荣.于是,好好的一座烈士墓顷刻间按排级干部标准改建成了不显眼的普通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墓座上刻写的是改动后的《共产党宣言》结束语"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而不是人们常说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塑像的眼神最初是向左眺望的,20世纪50年代初被民主社会主义者修正为向前看。苏东剧变后,社会民主党人重修后的马克思塑像,仅剩头像,表明其要与现实的社会主义划清界限。但马克思墓不管如何变迁,永远将是所有共产党人向往的地方,马克思作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导师,永远活在世界人民心中。  相似文献   

8.
1977年是十月革命胜利60周年,11月7日,苏联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在声势浩大的群众游行队伍中,第一次出现了和列宁像制式、大小一模一样的勃列日涅夫肖像,站在列宁墓观礼台上的勃列日涅夫喜不自禁。  相似文献   

9.
何颖 《学理论》2013,(20):197-199
镇墓陶文是古代社会宗教文化和民俗习惯结合的产物,它特指东汉中后期出现的书写于陶器之上的一种仿照地上文书格式的镇墓文书。研究镇墓陶文对于研究汉晋时期的社会、巫术、宗教、民间信仰、社会风俗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镇墓陶文作为古代社会曾经盛行过的一种重要的镇墓辟邪方式,它与其他镇墓文书一样保存了当时的社会原貌,反映出一定的丧葬制度和礼仪,体现着社会中下层民众的生死观和精神追求,这些丰富的历史内涵都期待着我们去不断探寻和发现。  相似文献   

10.
何志斌  张徐剑 《民主》2012,(5):46-48
在南通狼山东南山麓的峭壁前面,有一座高大的三门花岗石牌坊,牌坊由4根3米多高、顶部刻有祥云浮雕的花岗石柱所组成。仰望上部,由3块1米多长的花岗石额枋将4根石柱连接成一体。额枋上镌刻着墓名:正中是"唐·骆宾王墓",右边是"宋·金将军墓",左边是"刘南庐墓"。  相似文献   

11.
历经十多个酷暑严寒的奋斗,最近陕西工作者打开了凤翔秦公一号大墓的棺椁,并探明了秦故都雍城遗址的面貌,将一个被埋藏了近两千五百多年的奴隶制社会的原貌重现于世。  相似文献   

12.
与先秦儒家死后灵魂升天的观念不同,在战国时期湖湘地区流行的观念中,亡魂的最终归宿是在地下,与形骸同处于墓穴之中。亡魂居于墓中的观念在汉晋以来影响深远,招魂葬的出现、室墓的形成、泰山府君的传说及其它众多文化现象均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造坟之类     
这几年修墓造坟之风大炽,为了争风水、抢穴子,不惜毁良田、拆庐舍者大有人在,甚至于在教室中央盖了一个大坟的报道也见到过。这次读到一条新闻,也是拆了小学校舍造墓的。奇怪的是,主持其事的,竟是某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呜呼!教授而毁学,毁学以造墓,岂不是双重意义上的自造坟墓了吗?  相似文献   

14.
<正>鲁迅一生大约写过三次碑文墓记,全都出乎友情。一次是写《韦素园墓记》。韦素园是鲁迅支持的文艺社团未名社的骨干。鲁迅认为"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另一篇是《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墓主曹植甫,名培元,是一位"躬居山曲授徒"的乡村教师。鲁迅以"会稽后学"的身份撰写此文,系受曹植甫之子、翻译家曹靖华的请托,但更因为墓主"设校授徒,专心一志,启迪后进""历久不渝"。第三  相似文献   

15.
阿兰 《侨园》2014,(12):33-33
早就听同事小马说,上海周边的锦溪美景非常值得去看看,于是,我选择了一个双休日去玩了两天。这是一个很有历史内涵的古镇。人们都知道周庄,但对锦溪却少有所闻,其实锦溪的历史也很丰富。锦溪,旧称陈墓,东临上海,西近苏州,距古镇周庄8公里。锦溪,曾是南宋皇妃香消玉殒地。史载,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孝宗赵宠妃因病殁水葬锦溪五保湖中,为,1稔陈妃,孝宗赵在五保湖畔钦旨建庙,为陈妃诵经护坟,锦溪亦因此被御旨改名"陈墓"长达800余年。  相似文献   

16.
李华兰 《侨园》2013,(11):41-41
<正>近日,坐落于陕西西安咸阳空港新城附近的唐代才女上官婉儿墓被发现,但该墓葬被盗掘严重,出土随葬品寥寥,没有人们期待中的精美壁画。墓志之外,仅发现4个壁龛。目前该墓葬还在抢救挖掘中。上官婉儿是陕州陕县人,她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沦为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著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她14岁时,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仪凤二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0,(10)
红山文化玉凤出土于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中心大墓。该中心大墓是一座大型的高规格玉敛葬,墓主人是目前已知红山文化晚期级别最高的宗教领袖。随葬玉凤造型独特,此器类为整个红山文化所仅见,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其原生形态应为自然界中的鹰类。红山文化中丰富的鸟纹作品,证明崇鸟是各地红山文化上层社会普遍流行的基本礼俗,并在辽河流域一带有着重要的文化渊源。以红山文化玉凤为代表鸟纹造像是辽河流域先民的传统尊神观念与传统礼俗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冯容 《各界》2011,(4):16-18
2009年是祖父逝世90周年。河北省河间市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已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位于祖籍河间市西诗经村的祖父国葬墓部分修复重建,并于2009年举行公祭。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在经济上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文史领域也呈现出崭新局面,对诸多历史人物与历史问题的研究秉持客观态度,  相似文献   

19.
顾功尧 《党政论坛》2014,(14):38-39
一面墙。一段故事中学历史课中便出现过的拉雪兹公墓,位于巴黎城东南。上月,我利用周末偷闲,辗转到此。眼前这座墓地几乎就是一座艺术的殿堂,无论形制大小,每一座墓仔细看去,总能发现一些特色,或是沉思中的逝者头像,或是表情哀伤的天使。  相似文献   

20.
抗战感言     
贾亦斌 《团结》2005,(2):33-34
抗日战争已经过去60年了。在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民遭受了空前的浩劫,许多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墓上已经长满了青草.但更多的烈士尸骨无存.连姓名都无从知道。我是抗战的参加者和幸存者.如今也满头白发,垂垂老矣。回顾六十年前的艰苦抗战.怀念英勇牺牲的烈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