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主要评述论证这样一个观点:"虚静无为"是法、道、儒三家的共同话题。在若干最基本的思路上,三家存在共识。甚至可以说,"无为而治"是中华帝制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韩非的"虚静无为",到汉初黄老的"清静无为",再到董仲舒的"寂寞无为",三种不同的无为的互动与共性便是典型的例证。这类历史现象提示我们:在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切忌简单化地理解"法家"、"道家"、"儒家"之类的概念,将"无为"与"道家"划上等号,从而人为地放大了秦汉之际统治思想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2.
儒家民本思想影响着历代执政者的统治方略,儒家民本思想有着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但将民众作为治国安邦的根本,这种思想更是包括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合理因素。儒家民本思想作为一种体现"重民爱民、惠民利民"精神的政治学说,对于提高当前官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着丰富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10)
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先贤大哲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古代"以民为本"的廉政思想,对新时期高校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因此,我们要对古代"民本"思想给予高度重视。首先,我们将分析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其次,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高校廉政建设的关系;最后,探讨"民本"思想对高校廉政建设的启示——抓细化、抓严化与抓实化。  相似文献   

4.
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官方的宣传,民本思想深入人心,社会各阶层人士在其影响下形成了关于政权的基本共识,即上天按照是否具备德行的标准来选拔统治者,统治者一旦获得最高统治权,就必须施行富民政策,保障民众利益的实现。在以天命观和富民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民本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的政治合法性得以建构起来,即一种意识形态合法性和绩效合法性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传统中国的政体不是君主专制政体,而是君主混合政体。这种政体总体上得到政治儒学的理念支撑,后者与君主权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传统中国的君主政体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混合了贵族和平民因素:在分封制年代,它主要表现为君主制与贵族制的混合;在郡县制年代,君主因素得到强化,平民因素也逐渐增加;至科举制度出现后,它已转换成君主制与平民制的混合。另外,治理权(君权与相权)的分解与制衡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君主/平民制走向专制主义。  相似文献   

6.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下发展的基本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传承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本文从对"民""本"二字的阐释入手,定出解读民本思想的基调,然后进一步剖析古代民本思想的内容及其实质,揭示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在执政目的、政治主体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实现了对古代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5)
中国古代的公关思想接受着时间的洗涤与激荡。人们以古为鉴,在对古代公共关系的批判性运用中探寻公共关系的真谛,同时,传统的公关思想也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不断与时俱进。我们可以从这些行为中归纳出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地运用于当代社会。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林 《学理论》2015,(6):22-23
中国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夏商周至元明清2000余年的绵延与跌宕,形成了独具特色、内涵深厚的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哲学的基本命题,在中国哲学的论述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带有浓厚的生态哲学意味。这些论述和思想,成为我们今天研究、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思想宝库。对古代生态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价值重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儒家"民本"与现代民主——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与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儒家民本思想内部很难直接生发出现代民主政治,在现代条件下,儒家所依托的传统政治结构早已不复存在.但在实现了和旧制度的剥离之后,这一思想中的某些基本观念经过现代话语的阐释、转化,就可以嵌入民主政治的观念结构或制度伦理之中,成为非常有价值的民主政治文化资源.当然,总体上看,儒家民本思想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和民主政治的要求是存在着区别和严重冲突的.  相似文献   

10.
李鸿才 《理论导刊》2006,3(11):41-43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证明,民乃国家和社稷存在的基础和根本,民心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的治乱。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承传了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但与其又有质的不同,执政为民在经济基础、政治主体、目的和宗旨三个方面实现了对古代民本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4)
毛泽东一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思想中包含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很好地批判和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农思想、民本思想、实学传统,并将这些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结合,扬弃和升华了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范。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1)
公权力要求廉政,也可能产生腐败,在渴求廉政和反腐败活动中产生廉洁文化。廉洁文化,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我国古代的廉洁文化主要有:高扬德治、民本思想、修身自律、重义轻利、崇尚节俭、重视治吏等内容。我国古代的廉洁文化为我国当前的反腐败提供精神支持,为我国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焦援 《学理论》2015,(7):81-83
"李约瑟问题"(发达的中国古代文明为何没有产生出现代科学?)一直是文化史上的热点话题。本文认为,现代科学以运动过程的量化为基础,势必要求精准的时间测度,因此,以中欧古代时间观念的差别作为切入点,可以在一定层面回应"李约瑟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得以实践的必须条件是开明的统治者在位,这在古代体现为明君、贤臣在位。但是这个条件是很难具备的。这决定了民本思想的乌托邦性格。今天,对宣扬民本者应保持批判和警觉的态度,因为他们忽略了中国封建传统民本思想与专制天然具有的孪生关系,忽略了民本具有无法操作的非制度化特征,忽略了统治者是否做到了以民为本根本无法验证的基本事实,忽略了民本之治不是必然之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5.
白云方 《学理论》2012,(11):46-47
培养合格公民,建设公民社会在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修养问题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问题之一,站在儒家性善论这个最基本的、平等的人性论基础上,从儒家的小人观念着手,并结合朱熹对古典的不同阶段教育目的进行分析,了解儒家的修养问题,进而面对当前社会,由传统社会中古典的君子———小人的人格形态推进演化为当代民主化社会模式下的现代的人格类型———公民提供思想之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作为传统治国之道的重要部分,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就其哲学基础而言,民本思想是传统社会政治权力合法性的基础,人性论是传统社会官德修养的理论依据,义利之辨影响着古代官吏的行为模式,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论世界观塑造着古代官员的社会责任感。对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哲学基础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传统的治国智慧,汲取历史经验,拓宽理论视野,更好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促使社会变得更加清明和公正。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我国廉政建设,与传统廉政文化有着内在的契合:从传统"民本"思想到民主思想;从清官理想向公民意识;从"为政以德""德主刑辅"向德法并重、强化法治;从重义轻利、节欲修身到个人道德修养与合理物质利益需求相结合。对传统廉政文化进行现代性解读,才能使其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8.
民本思想自形成后便长期存在于古代中国社会.其原因主要是它披上德治主义的合法外衣、匹配重农抑商的合法政策以及与尊君构成失衡的一体两翼关系.民本思想长期存在的主要价值体现为直接价值和根本价值.前者在于它是社会秩序的润滑剂,后者在于它成了人文精神的表演场.它的长期存在还揭示了古代中国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周期性存在的民生问题、无法摆脱的农民造反和治乱循环之周期律、难以实现社会的持续性发展以及王朝体制存在诸多制约社会发展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在习近平新时代民本思想的指导下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以及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实现了理念到行动、愿景到现实的转变。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这一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民本思想在新时代新发展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20.
所谓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及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政治权利与经济社会关系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在不同历史阶段政治权利的时代特性,反过来政治权利又是社会成员参与和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可以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进程。如果说经济权利是每个人生存的基础,那么一个人享有的政治权利则是人们发展的基础,更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