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发病调查 定西地区共七个县,除靖远县未作调查外,临洮、渭源、定西、会宁、通渭、陇西六县均有本病发生,死亡率较高。据1979年对全区不同地域五个公社的72个大队、342个生产队存栏31290头生猪的调查,其中患普通病猪3424头,患尿结石病猪172头。尿结石病猪占存栏生猪的0.549%,占患普通病猪的5.023%,其中尤以水川地区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人和公社有11个大队,59个生产队,2,702户,16,450人,85,600亩耕地;现有生猪11,000头,马、骤、驴1,579匹,牛696头。1976年4月开始在全公社实行畜病合作防治制度。全公社集体、机关单位饲养的猪、马、牛和社员养的猪一律参加合作防治,每年按养畜种类和头数由公社收取一定数量的防治费;对参加合作防治的大牲畜和生猪实行包防疫、包治疗、包骟割;对治疗无效,病猪死亡时,给予适当的补助。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年秋季,我省扬州地区太兴、江都、太县、靖江各县及盐城、南通专区等旱作地区,生猪发生所谓“黄肝病”。据不完全统计,仅扬州专区病猪总数即达五万头以上,死亡数超过一万五千头。其中以太兴县最为严重,病情遍及全县35个公社。对当年生猪发展带来一定损失。在猪发病同时,狗也发生类似的疾病,死亡情况比猪严重。 为了落实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省、地革委会及时组织省农科所、原南京农学院、原苏北农学院有关人员至太兴、江都等地进行防治。在当地领  相似文献   

4.
猪的高热病——附红小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8~9月,在我县高热病猪中发现了猪的附红小体。为了证实和了解附红小体对猪的致病情况和流行,我们分别做了调查和兔体感染试验及回猪感染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自1983年8月15日至9月底先后在本县北湖、西托、南岗大队发生57头病猪,其中仔猪34头全部死亡,致死率100%;成猪12头死亡9头,致死率75%;母猪11头,死亡4头,致死率36.3%。57头病猪中检出附红小体病48头,死亡46头,致死率为95%。  相似文献   

5.
我县于1979年10月下旬开始发生猪弓形体病,至1980年1月底止,据统计,全县13个公社有12个公社、93个大队、874个生产队先后发生流行,分别占全县总大队数的6O%,总生产队数的43.6%;发病猪只达13371头,占存栏生猪的35.6%;死亡6671头,占发病猪只的49.9%。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行情况 1.传染快,呈爆发性流行:首先在县城镇发现部分已经过猪瘟、猪肺疫、猪丹毒防疫  相似文献   

6.
东莞县大朗公社黄草朗大队的贫下中农,胸怀朝阳,放眼世界,为革命大养其猪。十二年来,他们在养猪事业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中,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使生猪生产连续获得了大幅度增长。1963年,全大队实现一人一猪;1964年实现一亩一猪;到1969年,全大队养猪4,032头,平均每户养猪12.6头,每人2.3头,每亩1.4头。大队、生产队  相似文献   

7.
猪焦虫在云南省首次发现,现将初步调查结果报告于后。 (一)流行病学调查 据调查,本病于1978年7月发现于耿马县猛撒公社向塘生产队。至1982年已在我县4个公社16个大队的34个村寨相继发生和蔓延。流行呈地方性,且多发生于半山区放牧猪群。放牧坡地生长着矮丛灌木林和高山深箐相连,山上野猪、狼、野兔、刺猬等野生动物众多,自然疫源对本病的发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1966年9月乐至县中学猪场及县劳改农场猪场的猪只分别发生猪结核病,经用结核菌素检查,在22头猪中共发现病猪13头。据查两场的饲养人员均有严重的结核病患者,因而将人结核病传染给猪。通过病猪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碌曲、夏河及卓尼县的一些地区,犊牛在夏季发生一种皮肤病,藏族群众叫做“簇(cú)”,意为皮肤上发的疹。一般发病率可达30~50%。我们于1980年对该病进行了初步调查诊断。(一)流行病学 据群众反映,此病在解放前已经存在,季节性很强,在产犊季节后期发生。7~8月炎夏季节,阳光直射,多雨,发病者最多。当天气转冷,发病停止,病畜慢慢痊愈。据1980年9月4日在碌曲县玛艾公社加格大队检查37头犊牛,其中18头有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猪喘气病是一种流行甚广的猪病,严重地威胁着养猪生产和集体养猪场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指引下,我所广大职工和技术人员胸怀“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雄心壮志,在有关单位的启发下,在上海第四制药厂、金华制药厂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卡那霉素废液治疗猪喘气病的试验工作。半年多来,我们先后在本所畜牧场、温州市新桥公社山前大队畜牧场、平阳县良种场等单位,与饲养员、赤脚兽医一道试治了303头  相似文献   

11.
从1975年至1983年,本公社共发生猪食盐中毒78例,死亡45例,病猪以神经症状为主,多数表现转圈,盲目冲撞,视力减退,行走不稳,肌肉振颤,呼吸困难,空嚼,口吐白沫,阵发性抽搐,痉挛时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现象,同时倒退,发出尖叫声,并有腹痛症状,猪体成“∽”状扭曲。末期倒地,衰竭而死亡。我们试用中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其中22例,经用“天仙汤”灌服,治愈21例,治愈率95.4%。  相似文献   

12.
高热病和小新虫 猪遭遇小新虫感染,可发作高热病,或小新虫肠炎。这种疫病流行于我国广阔地区已有多年,但尚未见有人阐发和报道。很早以前有人描述的猪的火症很可能就是此病,而病原一直是个谜。对此,近年来盛行两种论点,一说是猪瘟(慢性猪瘟、温和性猪瘟、兔毒回归猪瘟),另说是弓形体病,均难令人信服。弓形体发现至今已有七十二年的历史,近十年在我国有人遇到青链霉素无效的高烧病猪,只要一发现弓形,即定为弓形体病,此中很可能有错判之例。据我们两年来在猪高热病疫区调查,弓形体销声匿迹,却无例外地在所有病猪身上  相似文献   

13.
(一)发病情况:我县南营公社南营大队集体养猪场1972年12月存栏猪148头,其中断奶猪64头,月龄3~4个月,活重13~28市斤,均系圈养圈内积肥。3~5米一个圈,根据体格强弱大小及时分圈,因天气寒冷每日喂4~5次,深夜松圈一次,这样管理喂养64头,断奶猪普遍生长缓慢,发育不良,被毛粗乱,体温不高,食欲减少,日益消瘦、贫血,普遍持  相似文献   

14.
(一)治疗试验 据目前国内报道,对猪弓形体病的防治药剂主要为磺胺类,但存在用量大、疗程长、 成本高、刺激性大、尿路析出沉淀等缺点和副作用。为此,我站于1979年开始试用新药——氯苯胍对自然病例进行临床治疗试验。在长丰公社,按10~15毫克/公斤剂量口服疗法,每天服二次,连续3~5天,治愈16/16;一般对初期病猪,用药至2~3天转愈,中期病猪4~5天转愈,对后期病猪也有相当效果。在临床治疗试验同时,还作了预防对比试验,也见显效。如长丰公社兽医站陈焕江二胎仔猪22头,每胎仔猪在  相似文献   

15.
我场是饲养地方品种“监利猪”的专业场,1973年爆发猪喘气病,当时,共有生产母猪后备猪110头,其中有明显症状的37头,占34%,1974年发病仔猪280多头,死亡仔猪142头,扑杀病仔猪87头。从1975年开始,采取坚决扑杀病猪、严格隔离消毒等综合防制措施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82年底经我省无喘气病猪场鉴定小组第三次正式鉴定通过,确认为湖北省第一个无喘气病猪场。  相似文献   

16.
在我省遵义县乌江沿岸一带,耕牛、山羊、猪过食蜡梅科(Calgcanthaceae)蜡梅属(Chimonanthus Lincll)植物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Merdtin prdecoxRehd.et Wils.)叶中毒的病例,近几年来每年均有发生。如遵义县尚稽公社1971年牛发病16头,死亡4头;茅粟公社的龙江生产队1972年牛发病7头,死亡2头;黄沙坪生产队1973年牛发病7头,山羊发病2只;长征生产队1974年牛发病6头,死亡1头,山羊发病4只;万里生产队1975年牛发病8头,山羊发病4只,猪发病2头。 本病是以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机能紊乱为特征的地区季节性中毒疾病。由于本病发病快、死亡急速并伴有高热,因此常被误诊为炭疽;又因有明显的强直痉挛症状,又常误诊为破伤风。当地群众称之为“串脚风”。通过对牛、山羊、猪的中毒试验,诊断为蜡梅叶中毒。  相似文献   

17.
猪鼻毛滴虫寄生于猪鼻道、胃、盲肠、结肠,偶见于小肠。国内迄今关于猪鼻毛滴虫的研究资料很少,未见由其致病的报告。我们于1964年在江西德安县八里公社遇到2头小猪,由猪鼻毛滴虫在呼吸道寄生发病致死。时隔十多年,觉得此病仍有参考价值,特整理报告如下: (一)概况 原江西共大总校牧医系在永修江益南湖农场,与德安县八里公社毗邻。该地位于鄱阳湖滨,社员养猪惯于放牧,流行多种寄生虫病。我系兽医人员除经常应社员要求到附近公社出诊外,也常有社  相似文献   

18.
猪气喘病是猪肺炎霉形体所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自六十年代爆发本病以来,迅速蔓延全国各地,经济损失十分严重。据上海市报道:全年上市300万头肥猪,大约有20%的猪只感染气喘病,每头病猪比同体重健康猪要延长一个月的饲养期,等于每年损失10万头猪。我们农场本病流行严重,为控制本病流行,选择八五二农场五分场三队养猪场作为试验基点(该场1976年猪群爆发气喘病,截至1979年累计发生病猪451头,发病率为18%,累计死亡210头,死亡率为46%),从1980年春产仔猪猪群开展净化试验,经过四年时间的定期投药,X光透视检疫,代代淘汰病猪,隔离饲养,严格防疫等  相似文献   

19.
流行病学调查 1982年9月~11月间,在山东省西部的聊城地区和德州地区一带,发生一种马属家畜疑难疾病。仅就兽医站门诊对两地区11个县74个公社689个大队的统计,发病的马属家畜共计998匹,其中驴932匹(占93.4%),马42匹(4.5%),骡24匹(2.1%)。聊城地区比德州地区发病严重,所以,我们重点调查了聊城地区及其所属的冠县。聊城地区5个县,截止10月9日统计,51个公社的648个大队共发病874头,其中驴826(占94.6%),马34匹,骡14匹;发病家畜中死亡576匹,其中驴552匹(95.8%),马14匹,骡10匹。冠县从 9月 24日开始出现病情以来,先后有18个公社的马属家畜发病,截止11月22日,754个大队中有205个大队的马属家畜发病共计586匹,其中驴582匹,马3匹,骡1匹;死亡282匹,其中驴278匹,骤和马共4匹。  相似文献   

20.
牛吃砖瓦等异食癖,在我省渭北高塬普遍存在。白水县门公公社耕牛有吃砖瓦等异食癖的占耕牛总数的23.3%;纵目公社群英大队二、三、四生产队养牛76头,有吃砖瓦等异食癖的达49头,占6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