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败问题一直是印度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难于治理的问题.透明国际①每年发布全球清廉指数显示,印度政坛腐败猖獗.印度政坛腐败有制度根源、历史根源、工资收入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等原因.印度国内通过反腐立法、建立反腐机构、动员民间反腐组织等手段严控腐败行为.实践证明,印度反腐努力并未取得相应成效,印度在反腐道路上要取得突破,国内反腐机构必须独立,通过严厉打击腐败,提高腐败犯罪成本,才能有效遏制腐败蔓延.  相似文献   

2.
论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腐败的滋生蔓延,从根本上说还在于制度上的缺陷.因此,加强惩治和预防制度体系的建设是防腐于未然的根本途径.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构建抑制腐败诱因、严格权力运作程序、及时有效监督、增大腐败成本等相关制度,切实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力度,以期从源头上堵塞腐败发生的制度漏洞.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提出“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这体现了我们党采用综合性的手段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贯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滋生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体制、机制、法制和管理上的深层次原因。多年来,我们把很大的精力放在遏制消极腐败现象的蔓延上,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今后也还要坚持这样抓。同时,也要标本兼治,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 抓源头,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这是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既反…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及其蔓延的原因,根本上在于制度建设不力所致。因此,本文指出加强制度建设,铲除腐败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条件,建立权力行为主体"不能贪"、"不敢贪"的体制制度和机制,是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讲,它是私有制度和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而作为与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根本对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开始就是与腐败不相容的。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并不意味着腐败现象所赖以生存的条件和土壤就自然地消失了,恰恰相反,由于历史的继承性和社会主义的阶段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尚未彻底铲除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根源,改革开放以后,腐败现象开始在我国不断滋生蔓延。面对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邓小平同志及时准确地揭示了腐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为全党敲响了警钟。邓小平同志讲,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在治标与治本的结合上狠下功夫,通过抓案件查处,不断加大源头治理的力度,有效遏制了腐败滋生蔓延势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剖析违纪违法案例,为开展源头治理工作创造基础和条件严肃查办案件,为源头治理创造良好氛围。查办案件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前提。从治标角度讲,查办案件清除腐败分子,能有效遏制腐败滋生蔓延的势头;从治本角度讲,增大了腐败分子的政治、经济成本和风险系数,遏制了一些人的腐败动机。近年来,我们围绕集团公司党委中心工作,针对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相似文献   

7.
涉黑犯罪与权力腐败关系之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倩 《犯罪研究》2003,(1):59-61
只要对目前中国涉黑组织犯罪的现状稍做分析就不难发现,权力的失职、滥用等腐败行为为涉黑组织产生和迅速膨胀、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涉黑组织的发展又加剧了权力的腐败。因此,探讨涉黑组织犯罪与权力腐败之间的关系,无论对于防范和打击涉黑组织犯罪还是对于预防和遏制权力腐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一种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腐败现象。腐败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反社会的、危及统治秩序的行为。腐败现象的蔓延,往往影响社会的稳定,给政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此,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开展反腐败斗争。本文试对腐败与杈力的关系、腐败成因及反腐对策进行探讨。一、腐败与权力  相似文献   

9.
陈栋 《法制与社会》2011,(33):251-252
腐败现象一直是我国社会痛心疾首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腐败现象呈现出新的特点:分布和蔓延范围更广,牵涉到的领域更广,跨国腐败案件日益增多等。这些新特点的出现使反腐败工作更加艰难。本文主要研究国家工作人员腐败。丈中对腐败的现象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目前国内腐败做了简要介绍,并对国外廉政国家反腐败的法律措施作了介绍,借鉴这些廉政国家的反腐败法律经验,对我国反腐败提出些许建议,以期从法律上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10.
费杰 《行政与法》2007,(9):68-69
腐败的根本是权力的腐败,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反腐败是当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要采取防范、制约、监督和惩处并举的原则,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1.
有效地预防和惩治官员腐败犯罪,是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创设全新而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措施,加大查处和预防腐败犯罪案件的力度,增加腐败的成本,是防治腐败犯罪现象滋生蔓延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百家     
《中国监察》2015,(1):32
杨永纯:中国反腐彰显全球治理视野从全球来看,腐败的蔓延愈来愈超越文化、国界、制度等领域。因此,中国的反腐败,也是深度参与全球腐败治理的表现。十八大以来,中国将腐败治理提高到跨国事务管理和全球性问题应对的国际法治高度,积极参与并不断提升在全球腐败治理和国际法治过程中的话语权和责任感,国际主要经济体对腐败本质、蔓延侵害、协同治理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中国的法治反腐也因此取得了国际的善意认可。(摘自《人民日报》)王子墨:管住家属须制度配套若要真正管住领导干部家属,就需要  相似文献   

13.
所谓生态学,是指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当今,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的情况下,对生态的关注和生态学的研究也成了一大热门。具体到反腐败工作,要想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也有研究“腐败生态学”之必要,即研究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分析不同领域、不同性质、不同群体发生腐败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认清易产生腐败的各环节和阶段,从而未雨绸缪,有的放矢,防腐败于未发之前,治腐败于始发之初,惩腐败于已发之时。研究“腐败生态学”,就是要发现腐败滋生、蔓延和变化的轨迹,为有效治理腐败创造条件。当前,人们…  相似文献   

14.
印度现代化进程中的腐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面对的重要问题,腐败毒瘤正成为各国发展严重障碍。印度是南亚地区大国,是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国家,也是腐败滋生蔓延较严重的国家。本文对印度腐败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印度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重点分析,同时对印度的反腐方针作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打击腐败犯罪活动。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十分注重打击和预防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并已取得有目共睹的显著成效,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犯罪的蔓延。然而,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阶段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诸多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客观上存在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呈现易发多发的态势。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腐败犯罪日益呈现国际化的趋势。因此,打击和控制腐败犯罪仍然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形成国际社会的反腐败合力。一、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腐败犯罪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反腐败历来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心,政府不断采取新的反腐措施来抑制腐败的恶性发展,其表明了政府的反腐决心并收到许多成效,但是腐败问题却屡禁不止。笔者认为对于反腐工作应该从深入剖析腐败原因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真正抑制腐败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腐败的蔓延和反腐败的不断深入,领导干部"身边人"成了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敏感的群体.这个群体之所以特殊或敏感,当然主要是以其共同腐败或介入领导干部腐败的现象所决定的.具体地说,则是以共同腐败或介入领导干部腐败的风险高低来分级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改革差旅费报销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败的起因及其发展蔓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并且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措施也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过去对于预防和治理腐败十分有效的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现在有可能变得部分失去或者全部失去了效力,因而需要用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新的措施和办法。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以“万变应万变”,才可能真正取得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实际效果。这里,笔者就公务差旅费报销制度的改革谈点设想和建议。一、差旅费报销制度已到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第一,差旅费报销的标准过低,与宾馆、招待所的收费标准严重脱…  相似文献   

19.
任建明 《政府法制》2009,(22):10-11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腐败的蔓延和反腐败的不断深入,领导干部"身边人"成了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敏感的群体。这个群体之所以特殊或敏感,当然主要是以其共同腐败或介入领导干部腐 败的现象所决定的。具体地说,则是以共同腐败或介入领导干部腐败的风险高低来分级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腐败现象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本文运用法社会学的观点与方法,在分析腐败的性质、类型特别是与犯罪的异同的基础上,主张依靠改革和法治遏制腐败的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