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文化中“人”的观念米强“人的本质”是什么?人如何认识自我?这是人类的永恒课题。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于“人”的观念有不同的认识。世界上并不存在得到所有人认同的“人”的观念。文化背景在规定“人”之观念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语言与文化...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会员国最多、代表性最广泛的国际组织。由于日本对联合国的大力支持及积极工作 ,其国际地位在提高 ,影响力在扩大。一些日本人相继担任了联合国机构的重要职务。然而联合国机构中日本人职员的数量并不多 ,日本政府为此采取了许多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岸田吟香是近代早期与中国关系最为深切的日本人之一,1866年初次来上海时,居住了七个多月,留下了一部《吴淞日记》,这大概是除“千岁丸”一行的相关报告之外,当年日本人有关上海和中国的最珍贵的文献。本文据此梳理并探讨了这一时期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并对亚洲主义者岸田吟香一流的思想脉络做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自杀盛行是日本社会的顽疾,战后日本人自杀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位居世界前列.战后日本人自杀行为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三次大的波动,在年龄、性别及自杀方式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除了健康问题外,崇尚自杀的文化传统、经济危机引发的失业率增高和贫富差距扩大等也是日本人自杀的诱因.近年来,受欺负、网络集体自杀等新的自杀诱因和自杀方式的出现,使得自杀现象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特别是1998年以来,每年自杀死亡人数高达3万人左右,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衣远 《南洋问题研究》2011,(1):54-60,72
日本越南人社群是随着印支难民潮产生之后而在日本逐渐形成的新社群。对印支难民的接收开创了战后日本较大规模接收外国难民的先例。为了让越南难民更好地适应在新环境的定居生活,日本方面采取了诸多的措施。如今在日本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越南人社群,但日本越南人在总体上的社会地位还不高。这既与难民本身的特殊性有关,也是由于日本自身对外来人士的封闭性和消极性造成了难民政策措施上的一些缺陷。伴随着对日本社会的不断磨合与适应,日本越南人社群与日本主流社会的距离有望进一步拉近。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对华政策经历反华、友好合作到合作加防范的逐步演变过程.在日本对华政策调整中,国内政治与美国因素发挥着重要影响,而对华竞争防范与谋求经济利益则是不变的考量.在中国崛起、中日力量对比发生结构性变化、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下,日本对华政策消极面上升,经济联系成为维系两国关系的关键.两国关系格局近期难以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7.
1.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其它任何一个民族像日本人一样,怀有如此难以消解的“中国情结”……内涵丰富、外表华美的中华文化让生来就有野蛮性、侵略性的日本民族大为折服。 我家小妹的博士导师,是日本著名的语言学专家,著作等身,盛名不衰。曾有一部根据真实命案改编的电影,描写一个从贫穷的小渔村出身的青年成为著名音乐家后,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日本“静脉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日两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静脉产业"被国家政府作为战略性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与日本比较,我国在废旧物资回收量利用、回收率、回收结构、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再生产品产量以及产业发展规模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总结日本"静脉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从加强政府对产业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社会化产业发展体系、调整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建立健全产业发展技术体系以及营造法规政策环境等方面加快我国"静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日本人“内外有别”的这一价值取向在其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内”与“外”这一组“位”概念贯穿于所有日本文化特征中,其在建筑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上的表现和内涵可为我们解析日本人的精神结构和日本社会结构提供重要的线索。可以说,“内”与“外”的对比意识为日本民族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是剖析日本人的精神结构、社会结构的重要和有效的切入口,因此可以视之为解读日本文化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大批朝鲜人移居中国东北。表面上看,政治强制曾是导致朝鲜人移居中国东北的突出原因,但总体来看,朝鲜和中国东北分别具有的推力和拉力因素,亦即经济因素所造成的生存压力和需求,在朝鲜人大量移居中国东北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此外,铁路的铺设亦恰逢其时地便利了朝鲜人向中国东北地区的流入与散布。本文还尝试将朝鲜人移民中国东北的原因同近代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现象做一简单的比较,进而折射其移民模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日本大众文学是日本近代民族国家确立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日本近代大众文学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大正末年到昭和十年(1935),作家多将时代背景设置在幕府末期至明治初期,实质是通过文学的方式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大日本帝国的历史的再发现;第二时期,昭和十年至1945年战败,作家大多表达了作为大日本帝国国民一员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体现了日本知识阶层的国民化,这一时期的《宫本武藏》更被认为是日本国民自我的确认之作。然而,从战时的《宫本武藏》到2010年时代小说《天地明察》的畅销,我们仍能透视出内在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12.
李军  尚侠 《东北亚论坛》2011,20(3):125-129
战后日本能否始终坚持"无核三原则"的国家政策,是国际社会防止和控制核扩散的一个焦点所在,因此一直受到密切注视。作为学术选题,核政策问题通常是日本政治的领地,但日本政治在本质上是文化与人的产物,日本文化的独特性一直影响和制约着日本人关于核问题的思考与行为方式,而离开了这样的视角,对日本核政策的认识注定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13.
志贺重昂是日本明治二十年代的国粹主义代表人物。明治二十一年四月,因反对明治政府为修改不平等条约而推行的极端欧化政策,与三宅雪岭等人创建政教社,并以机关杂志《日本人》为阵地宣扬国粹主义。从《日本人》的第1期到第24期,志贺重昂集中论述了《日本人》的使命、国粹的含义、国粹主义的性质、国粹主义的必要性以及"欧洲旨义"的危害等问题,从而向世人表明了其国粹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性质。  相似文献   

14.
一.从劳动力移民到小农移民 马来半岛的橡胶园日本工人数量1917年达到最多后便趋于减少,20年代初期便消失了,因此可以认为1918年以后没有新的劳动力移民前往马来亚。这恰好是欧洲产品(主要是英国产品)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进入马来亚市场,煤、棉织品和棉制品、火柴、醋酸(橡胶加工用)等从日本进口飞速增加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世界之广,大凡有人类的地方,便有华夏子孙的足迹;凡有中国人居住的小区,渐渐地,就有了中国城的规模。多年来,每到一地旅游,总要到当地寻觅唐人街的坐标,林林总总恐怕也游过十几二十处中国城了。  相似文献   

16.
产业空洞化是日本“泡沫经济”的重要表现之一。“产业空洞化”在日本已存在许多年,在最近的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不仅推动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转移,削弱了日本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对东亚经济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因此可能改变东亚经济的走势。  相似文献   

17.
2014年,日本经济在经历了高台跳水之后,再次陷入衰退状态。事实说明,安倍经济学启动以来并未给日本经济带来真正复苏。展望未来,由于制约经济增长的中短期因素仍然存在,特别是导致经济长期萎靡不振的制度性因素未变,日本经济前景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8.
19.
一段时间以来,日本政界,学界大谈“中国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军事威胁),一瞬间这种论调弥漫日本列岛上空。日本政界、学界刮起这股歪风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对21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家由荷兰人经营的拥有40年历史的灯具公司(Bebr.De Borst Verlichting)于2011年4月19日举行了"卖花生饼的中国人"塑像揭幕仪式。这座雕像的创作原形来自"荷兰百年华人志庆基金会"编辑的《荷兰华人百年》一书。荷兰首相马克·吕特(Mark Rutte)在披阅了此书的荷兰文译稿后,欣然为该书撰写了《前言》,"从最早的华人船员、花生糖小贩到当今社会的年轻华人后代,这漫长的历史路程中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