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危及城市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建设发展与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城市抗御治安灾害事故,政府是第一责任者;城市建设中应合理安全规划设计,倡导安全文化;注重城市公共安全基本建设,提高应对治安灾害事故的能力;加强对城市治安灾害事故的科学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2012年9月26日上午,云南省省长李纪恒主持召开省政府第86次常务会议。会议研究了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重点工程建设。会议指出,云南是我国地震灾害多发省份,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08年以来,云南省启动实施了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十大能力建设,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云南省防震减灾工作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防震减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全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始终绷紧防震减灾这根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防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毫不松懈地抓好防震减灾工作,切实把这一惠及全省各  相似文献   

3.
<正>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惨景让人触目惊心。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警示全社会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关注自身的生存安全和生存环境;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城市安全的执政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城市建设与防震减灾工作协调发展,增强社会公众防御灾害风险的意识,提高城乡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努力营造安全的人居环境,是全社会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防震减灾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去年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防震减灾工作再次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上海的防震减灾工作情况如何,是否能确保城市安全,有效保障市民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7月5日,龚学平主任率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赴佘山地震基准台调研,了解本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推动防震减灾法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5.
丁艳琴 《中国减灾》2012,(11):60-60
2012年9月26日上午,云南省省长李纪恒主持召开省政府第86次常务会议.会议研究了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重点工程建设。会议指出,云南是我国地震灾害多发省份,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08年以来,云南省启动实施了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十大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和都市圈正日益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近年来,武汉都市圈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但依然面临经济总量规模偏小、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与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战略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应用城市流和区域协调度模型,对武汉都市圈城市流状况以及都市圈城市流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做初步探讨,提出促进武汉都市圈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大举措。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抗击历次地震灾害中有效减轻了损失。但也存在监测预报水平较低、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抗震能力不足、应急救援体系尚不健全、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8.
文岚  何金泉 《传承》2008,(8):135-136
生态环境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对民族乃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基础性地位。本文从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出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以及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使之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和谐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承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对民族乃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基础性地位.本文从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出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以及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使之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和谐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方樟顺 《中国减灾》1992,2(4):14-16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响应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决议的国家之一。据专家们研究预测,整个90年代我国将处于本世纪以来的第五个地震活跃期,这恰恰与联合国倡导的自1990年~2000年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在时间上相吻合。因此,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积极响应“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号召,贯彻我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的部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值此“国际减灾日”之际,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一下我国近年来防震减灾工作的进展和取得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13,(9):28-29
近年来,全球大震巨灾频发,特别是2004年印尼地震大海啸、2008年中国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海地地震、2011年东日本地震大海啸等一系列大震巨灾,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防震减灾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地震灾难经验教训均证明,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险技能的高低,对震后能否科学、高效地开展自救互救,挽救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礼会建设方面,明确提出“要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地震灾害与气象、地质、旱涝等灾害一样,同属自然灾害,其灾害的发生、发展和防御等知识,需要大众了解和掌握。否则会导致社会综合防御能力的下降,甚至会产生带着迷信色彩的地震谣传,造成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但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进行震前预报的脚步。在什么地方可能发生强震,在强震发生的时候哪些地段的烈度最高、破坏程度最严重。这就是近几年我国在防震减灾领域里所做的一项研究中国未来10~15年地震灾害的风险评估。地震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林洁 《精神文明导刊》2007,(7):21-22,25
创建文明社区是塑造城市文明新形象的重要举措。是把城市“两个文明”建设贯彻落实到基层的新载体,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是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迫切需要。为此,保持社区工作的良好态势,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地震,人们首先会想起山崩地裂、房倒屋倾、人员伤亡、满目疮痍的惨痛场景,对地震充满了恐惧。但随后往往又觉得地震发生的概率较低,便心存侥幸,忽视地震危害。这不是应对地震的科学态度。地震预报是个世界难题,现有科技水平还很难做到准确预报。因此,我们要正视地质背景条件,采取预防为主、积极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自治区实施防震减灾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全区防震减灾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必将对进一步加强全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四化两型”社会建设内在地要求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的协调是城市经济社会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充分发挥政府在利益关系协调中的作用,不断地完善市场和提高市场的均衡程度,有利于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5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从确保国家现代化的安全环境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国防建设,促进和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胜利实现。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这是一个涉及国家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作为区的工作层面,如何强化和实践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的“发展观”、两副重担一起挑的“责任观”,我认为,尤其应注重“三强化”和“三加大”。  相似文献   

19.
张宝山 《中国人大》2008,(23):12-13
防震减灾法于2008年10月23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开始全面修订,这次修订,将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经验上升为法律。现行的防震减灾法是1997年12月  相似文献   

20.
近年,随着城镇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和能源、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寻求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公众谋取福祉,成为当前乃至以后全社会都要全面思考的问题。为实现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经济和城市生态系统等方面加强研究,对构成这种关系的相关理念、范式和技术支撑等进行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