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覃黎魁 《传承》2012,(7):32-32
近年来,贺州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着眼于欠发达后发展的市情,以解放思想为动力。积极实施“人才兴贺”的战略,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创新政策文件,启动实施引才育才“双千计划”,持续开展“市校合作”工程,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人才基础性建设,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进发、聪明才智充分涌动的崭新局面正在形成。实践表明,做好人才工作,必须抓好引才、留才、用才这三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李双 《浙江人事》2006,(12):34-34
实施“引才工程”,创新引入机制,不断扩大人才资源总量。实行人才引进零门槛准入制度;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的时代背景,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人才强军的根本保证、目标指向、战略布局、培养体系、制度保障和有效路径,蕴含着深邃的战略考量、缜密的系统思维、鲜明的问题导向、突出的实践品格,重振党管人才的政治纲纪,树立为战育人的鲜明导向,优化军事人员队伍结构布局,创新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人才强军重要论述,应当立起政治标准塑才、紧贴备战打仗育才、创新科学方式用才、拓宽视野途径引才、完善政策制度聚才,切实为新时代强军事业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国发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参与,中国发展也为世界人才发展提供机遇。必须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用好全球创新资源,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揭示了我国发展与全球引才、用才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了我国全球引才的目标方向,为做好新时代我国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作为新时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强调人才队伍的高质量、人才集聚的高层次、人才效能的高水平、人才生态的高品质,将成为推动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强大牵引力和驱动力。实现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任务,必须改变束缚人才发展的思维方式,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6.
陈言 《浙江人事》2008,(4):16-16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引才思路,改进引才方式,开辟高层次创新犁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完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柔性引进国内各类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组团赴市外开展大型综合人才招聘活动。加强校企人才合作,建立人事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协调推动的工作机制。举办2008年温岭市第二届校企人才合作恳谈会,组织全国近50家大中专院校与我市300多家重点企业就毕业生输送、人才合作培养、毕业生实践基地建设等事宜进行沟通洽谈。加快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国之所以因才而立,政之所以因才而治,业之所以因才而兴,最根本的就在于,人才比之常人更能干事创业,更善改革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创业人才与创新人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着力开发和培养创业创新人才,深入推进我省“两创”总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健全人才汇聚机制,推动人才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桐乡市先后由台《桐乡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任务分解》、《桐乡市引进人才居住证制度暂行办法》、《桐乡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发放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环境,使引才工作实现“四突破”。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3,(10):67-68
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正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已经成为区域发展新的驱动力。近年来,丹阳以尊才重才爱才的大情怀、引才育才用才的大智慧、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大气魄,开创了人才辈出的新局面。尤其是在引导企业、民营资本扶持人才,鼓励创业人才与民间资本有效结合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1,(2):F0002-F0002
盐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紧紧嘲绕沿海开发和新特产业发展聚才育才用才,全面推进创新发展与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打造长三角北翼人才商地。先后制定出台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系列文件,形成了人才政策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党建研究》2012,(2):14
近期,李源潮、汪洋同志出席第十四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开幕式,为第三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授牌,并与参加"留交会"的外裔专家座谈。李源潮同志指出,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和转型进程中,人才发展的机遇很多。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引才力度,完善引才政策,优化人才服务,为海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医院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是兴军之本,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努力造就新型的人才群体,用全球的视野广泛吸纳人才,用先进的文化理念融合人才,用科学的管理机制激励人才,进一步完善了医院各范围、各专业、各层面的人才梯次结构,形成了爱才、护才、引才、聚才的良好氛围,为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和机会,也为实现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对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黎付林 《传承》2011,(23):44-45,47
当前北部湾经济区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存在着引才思想陈旧落后,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对高层次人才投入不足,引才留才环境欠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动力,着力解决人才引进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问题,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创建良好的人文与居住环境来吸引、留住人才,努力增创北部湾经济区高层次人才引进新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一、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义乌人才高地 加大政府投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资助科研项目启动经费。将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列入人才引进的重点对象,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市政府和用人单位按1:1的比例资助科研项目启动经费,总额可达100万元。二是为引进人才提供生活保障。建造人才公寓,作为引进人才的周转用房。政府按1:1的比例配套资助引进人才的租房和购房补贴。引进人才子女就学以允许择校、教育部门安排的形式解决,配偶工作以对口安置、推荐就业的方式解决,妥善解决落户难问题。完善政府津贴和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三是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强化“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自由流动”的柔性引才机制,加速人才、智力集聚。四是加大国外智力、  相似文献   

15.
李双 《浙江人事》2006,(5):33-33
一是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大力推行柔性引才,通过聘请技术顾问、项目合作、委托开发、联建研发机构等多种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为鄞州发展服务。加大对非公企业职称评定服务倾斜的力度,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优先申报各种荣誉称号和评审技术职称。建设人才公寓,使各类人才安居乐业,一期安排50亩土地,拟以成本价面向企业出售,专门用于企业引进安置各类人才;各工业园区、镇乡(街道)上下联动,实施一批层次不同的人才公寓。2006年确保引进为企业服务人才5000名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一支数量多、素质优、层次高、门类齐的人才队伍,桐庐县人事局大胆探索,真抓实干,在创新引才方式、构建“立体式”全方位引才框架上下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日前该县各类人才总量已超3万人。  相似文献   

17.
余姚市紧紧围绕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以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为重点,以集聚创新创业人才为抓手。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主渠道作用,收到显著成效。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为对象的“三高人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8.
张宁 《群众》2014,(11):60-61
<正>"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江苏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努力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加快从人力资源大省向人才强省提升,人才已成为全省发展强有力的后盾和支撑。优化环境栽引凤之桐"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但创新的事业,不一定能呼唤来创新的人才。只有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作为人才工作的  相似文献   

19.
太原市人才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及人才发展规划,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我市转型跨越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实施“869”人才发展计划(创新8项人才工作机制、建设6支人才队伍、实施9大人才工程)为主线,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对标一流的要求,创新人才机制,优化人才环境,突出抓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政报》2012,(11):19-21
<正>津政办发[2012]60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近年来,我市引智引才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有关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海外人才聚集工程、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海外人才开发工程、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工程,加快构建引智引才保障体系,引进国外人才智力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外国专家来津工作或为津服务,为促进我市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