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着主体缺位、产权残缺、土地经营权不够稳定并且经营零散和公有资源得不到保护等缺陷,这些缺陷导致农户对农地掠夺性经营,也不利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统一安排和管理,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农地集体所有制,通过股份制以村民小组为范围建立真正意义"集体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2.
施晶文 《行政与法》2004,(5):101-10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属性,学术界曾经存在较大的分歧。结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条文的理解,从几方面论证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是物权;与传统的用益物权永佃权进行了差别比较;指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关制度尚须完善。  相似文献   

3.
王平  刘慧勇 《法学杂志》2012,33(5):77-81
对房地产调控的税收措施相对比较完善,但"土地财政"却消解了部分税收调控作用。要改革财政体制,在体制内增强地方财力,改变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取消对个人自住房产免纳房产税的规定,强化土地增税清算、完善并严格执行"二手房"交易相关税收政策,降低房产交易价格,抑制投机购房,发挥财税制度对房地产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This article considers whether extrinsic material should be available in interpreting registered documents when these may be contractual in nature or relate to contractual agreements. Many registers, for example the current scheme for recording land title, are intended to facilitate the reliance of third parties on their content, an objective that suggests that extrinsic material should be excluded. Such an approach, however, could itself cause unfairness and conflicts with the way that contractual documents are normally interpreted. Exploring this question leads us to consider the contextual approach to contractual interpretation generally and whether it should take account of the contemplated effects of contractual language on third parties. After concluding in the affirmative, we then ask whether this is sufficient as an approach to interpreting contractual documents entered into a register.  相似文献   

5.
孟勤国 《北方法学》2010,4(1):155-160
当前土地私有化的论调声势浩大,其中大部分来自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基础,作为法学尤其是民法学者应当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土地私有化论者从未对现行土地制度作过理性的研究,所谓中国土地私有化的好处全部来自于想象和虚构,中国土地私有化是一个对中华民族极不负责的闹剧。  相似文献   

6.
杜国明  江华 《政法学刊》2008,25(1):67-70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征地纠纷问题早已成为一个复杂社会问题。要预防和解决征地纠纷,必须对征地纠纷的发生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征地目的、征地程序、征地纠纷解决方式等几方面对征地及征地纠纷法律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梅河口市做好耕地集约规模经营取得的成效为切入点,从政府引导推动土地流转,制定优惠扶持政策为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规模经营拓展空间等方面分析了梅河口市在耕地集约规模经营上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针对梅河口市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实现土地使用效益最大化的视角,对梅河口市如何做好土地规模经营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困惑与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千帆 《法学研究》2012,(4):115-125
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最终属于农户或农民个体,个体化的农地使用权应该受到法律尊重与保障。目前,由于农村土地使用权受到人为的法律约束,农地价值遭到极大贬损,亟需改革中国农村不合理的土地管制主义模式,将宪法赋予的集体土地财产权还给农民,并将城市化与征地脱钩。城市化涉及的实质问题是合理的城乡规划与政府审批,而当前中国各地的城乡规划严重缺乏民主参与并带有极大的随意性。要保证规划与审批的合理性,必须通过民主立法和参与程序保障政府规划权的行使符合多数民意,并通过适当的司法审查机制保证规划目的与程序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学教师的称谓经历了师、教员(教习)、人民教师的变迁.这种称谓的变化,并不只是不同时代对于大学教师称呼的简单改变,而且体现了国家对于大学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规定以及教师自身对于职业社会角色认同的改变,从而也影响到大学知识人知识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土地征用制度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少虹 《行政与法》2004,(10):124-126
我国土地征用中存在征用范围过大、补偿标准过低及征地程序不完善等严重问题,本文从制度本身探讨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革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一点思考。文章指出,土地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严格限制征用的目的,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而其切入点是寻求确保国家真正用于公共利益的用地和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之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本化就是在土地流转起来后,实现自身增值的过程。为此,应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其一,要转变土地立法属性;其二,要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其三,要完善土地评估制度;其四,要平等保护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权利;其五,要明确农民主体权利;其六,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其七,要构建农地资本化配套措施,如建立农村土地交易机构和土地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2.
土地发展权与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雪阳 《法学研究》2014,36(5):76-97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是我国当前土地制度深化改革亟需处理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研究土地发展权的知识源流和制度变迁过程,以及其与土地所有权、土地规划管制、征收补偿标准、公共利益(比如耕地保护)等问题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土地发展权是土地所有权的组成部分,土地规划管制是作为主权者的国家对土地发展权的干预和限制,而非土地发展权的来源。部分土地增值收益返还社会并无不当,因为土地增值的出现确实与诸多社会因素有关,但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应当符合比例原则。为此,在土地征收的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要实现从"国家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低征高卖"方式向"市场价格补偿+合理征税"方式转变;在耕地保护、环境保护等公共利益的维护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要实现从"土地发展权国有化+建设用地指标管制"向"规划管制+发展权市场化交易"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丁胜明 《法学研究》2020,(3):143-159
我国刑法学界存在以罪名作为问题讨论平台的现象,但是,由最高司法机关确定的罪名与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之间大多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多罪一名”是我国罪名体系的显著特征,以罪名作为问题讨论平台会带来诸多理论上难以妥善处理的问题。在刑法学研究中,应当严格区分罪名和犯罪这两个概念。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讨论刑法问题的基本平台只能是犯罪构成而不是罪名,分析刑法问题的基本单元是“一个犯罪构成”而不是“一个罪名”。罪数中的“罪”是指犯罪构成而不是罪名,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而非“同一罪名”内的事实认识错误,罪过是犯罪构成的罪过而非罪名的罪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专业化建设,都在建立具有本行业特色的职称制度。监狱系统传统的"大一统"职称评审体系,只能对部分专业岗位进行评审,且评聘分离,而大量的从事监管矫正工作的监狱警察则被拒在职称评审的门外,职称评审在中国监狱系统当中应有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借鉴西方经验,在中国监狱系统设立矫正师职称,建立矫正师职称评审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法律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属规定不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不完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弊端,因而要改革、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赋予集体土地以一个明确的所有权主体。我国未来的物权法应当在承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取消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设计,构建农地使用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法经济学理论分析国家土地督察制度,通过供需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激励分析表明,土地督察制度的供给属于由中央主导创新的供给型供给,其滞后于土地管理需要.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解决土地产权、干部考核机制问题,土地督察制度的激励机制缺失.土地督察制度是符合效率原则的,关键在于构建一套制度运行的保障机制.因此,明确界定土地督察权、建立内部激励机制、供给新的后续政策、培育"土地维权"中介组织、进行财税、产权配套改革,应该成为土地督察制度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产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运营的组织形式,是企业经营、支配、处置被控制的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无形资本,达到企业目标的权利。企业是产权主体,必须建立产权约束监督机制,并使之法制化,加快《国有资产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制定,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万江 《现代法学》2012,(5):185-193
我国土地用途管制的特色之一是其年度用地指标分配政策。为了获得更多用地指标,地方政府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类型的指标流转方式,这与国外的开发权交易相差不大。无论是为了平衡土地用途管制所导致的土地权利人之间的利益失衡,还是为了化解当前的土地争议,抑或化解耕地保护与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我国都有必要构建包括实地开发权、转用开发权、市地开发权在内的开发权交易制度,让土地权利人成为最终的交易主体,通过市场来发现各类开发权的价格。  相似文献   

19.
Food security is important. A rising world population coupled with climate change creates growing pressure on global world food supplies. States alleviate this pressure domestically by attracting agr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gri‐FDI). This is a high‐risk strategy for weak states: the state may gain valuable foreign currency, technology and debt‐free growth; but equally, investors may fail to deliver on their commitments and exploit weak domestic legal infrastructure to ‘grab’ large areas of prime agricultural land, leaving only marginal land for domestic production. A net loss to local food security an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results. This is problematic because the state must continue to guarantee its citizens' right to food and property. Agri‐FDI needs close regulation to maximise its benefit. This article maps the multilevel system of governance covering agri‐FDI. We show how this system creates asymmetric rights in favour of the investor to the detriment of the host state's food security and how these problems might be alleviated.  相似文献   

20.
樊静  解直凤 《法学论坛》2004,19(1):48-56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资源。沿海土地由于其特殊性,对于人类环境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沿海土地制度内容广泛,不仅包括物权法意义上的所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也包括土地法中对土地宏观上的管理规制,还包括其他相关法律如环境法对土地权利的行使所作的限制。本文通过对海峡两岸沿海土地制度的比较研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沿海土地制度的立法建议:鉴于大陆土地权利的法律基础与台湾地区有所区别,故土地权利制度只能以土地使用权为基础,通过用益物权制度可使个人得以对国家所有的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同时建议保留并完善土地法,制订专门的海岸带法,以加强对沿海土地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