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但是目前的利益关系不协调、失衡,表现为群体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利益失衡。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主要有改革中不同利益群体的形成、现行的户籍政策、区域发展不平衡、行业垄断等。追求利益均衡,就要采取深化改革,注重发展;建立利益诉求渠道和利益协调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利益结构是社会结构的物质基础,并且是决定该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由于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种种利益均衡机制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造成了社会利益格局的失衡并由此引发了公平缺失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最突出地表现在收入分配之中.调整社会中的利益关系及其格局,建立阶层利益的整合机制来协调利益关系与缓解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日益成为政府实施公共管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中,客观存在着政府自利性的动机和失常利益的扩张,致使政府利益结构失衡,大大折损了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因此,必须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度建设、公共政策参与机制的完善及其利益调控机制的健全,以便有效地抑制政府失常利益的扩张,有效地调整不合理、失衡的政府利益结构,增强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和有效性,更好地维护和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4.
国家自主性是指国家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应当超越于社会各种特殊利益的要求,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而自主行动。在当前我国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分化与冲突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建设一个具有超越性和自主性的政府,是形成和维系和谐的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但现实政治生活中利益关系的失衡,造成了国家自主性的双重困境,即国家自主性的不足和国家自主性的无限增长,损害了社会公正的价值取向。为达致社会各群体间的利益均衡状态,我们应着力构建宪政框架下有限合理的国家自主性,实现转型社会的利益协调与整合。  相似文献   

5.
建立有效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促进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睦相处,克服社会转型带来的利益失衡,是当前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的根本。各级政府应该树立"富民优先、民生为重"的执政理念,着眼维护和促进社会利益均衡,努力提供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6.
殷焕举 《理论前沿》2005,(23):31-32
构建和谐社会,归根到底必须协调好人们的利益关系。为此,必须加强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设。本文认为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设应该包括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利益诉求机制、社会利益协调的工作机制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利益日益分化的情况下,当前基于群众路线的权力精英"内输入"机制由于其间接性、滞后性、主观性、低回应性,极易导致利益输入失衡,并进一步导致各利益群体对收入分配政策影响力的不同和相关政策的缺位,这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深层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通过创新群众路线,矫正各个群体和阶层间的利益输入失衡,进而从制度安排的层面构建起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机制。在现阶段,通过建立均衡的利益输入机制来扭转收入分配不公,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利益是分析社会运行和状态的一个基本视角,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是社会关系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实现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的统一利益表达与利益均衡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但也产生了经济利益关系失衡现象。经济利益关系失衡严重损伤了社会发展普遍受益的原则,导致社会弱势群体成员对社会抵触的心理,削弱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只有采取各种措施,对失衡现象进行有效调控,才能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利益矛盾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也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公平与公正的原则,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合理调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经济利益,解决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经济利益的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