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2008年是台湾对外关系出现重大变化的一年。年初,陈水扁强推以“法理台独”为目标的“入联公投”,在岛内外疯狂进行“台独”冒险。5月20日,岛内政权更替,两岸关系发生重大积极变化。在对外政策方面,重新执政的国民党当局摒弃陈水扁当局极端和挑衅性的“台独外交”,改以推行务实、灵活的“活路外交”政策,主张以改善两岸关系为前提发展对外关系,两岸协商解决台湾“国际参与”的问题也开始进入视野。  相似文献   

2.
在一般的国际政治和对外关系理论的研究中,比较重视对国际环境和对外政策本身的分析,但对于台湾对外关系的分析,仅就此进行探讨是远不够的.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和地位,台湾并不具备一般国家所具有的条件,因而它的对外政策的调整与其政治体制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台湾政治体制的稳定又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两岸关系演变的制约,对外政策还必须与大陆政策取得协调,这是把握台湾对外政策发展的关键点之一.近五年来,台湾对外政策出现重大的调整,此一调整与台湾政治形势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关系.特别是在1991—1992年“宪政改革”前后,随着岛内政权体制完成“本土化”的进程,台湾当局在对外政策上推行独立的“国家”和“主权”意识也日益明显,并导致它在对外关系中公开提出“阶段性两个中国”的口号,台湾当局在对外政策上的这一变化,无疑将对两岸关系,特别是大陆对台湾当局的政策评估,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拟从当前台湾对外政策的演变过程和主要原因及其今后可能的走向,作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洪都拉斯“弃台”凸显台对外交往困境2016年蔡英文上台时,台湾当局共有22个“邦交国”。由于民进党当局推行“台独”路线,台“邦交国”接连与中国建(复)交,现仅剩13个。最近与台“断交”的是洪都拉斯。对此,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分裂势力一方面重演煽动“悲情”、制造仇恨的戏码,诬指大陆以“金钱外交”为手段,“打压台湾外交空间”,另一方面称“台湾宣传民主自由人权非常成功,在国际媒体频曝光”,企图消弭岛内民众对“邦交国”持续减少的担忧,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当局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因素在美国对外政策中有着重要地位,意识形态是美国对外政策中的理念,是美对外政策重要指导思想。从美国意识形态因素在对外政策中的运用的历史考察分析中,可知美国意识形态因素的特点:即扩张性、顽固性、多元化的统一以及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影响美国意识形态有两个因素,即国家利益和政治文化。国家利益“民主化”的界定已经决定着美意识形态因素在对外政策中的地位。美国“清白无罪”、“乐善好施”、“例外论”等独特的政治文化对美加强意识形态在对外政策中的分量起了巨大的促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邓小平的国际政治思想●孟新安邓小平在《中国的对外政策》一文中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或者叫联合和合作。”①在这里,邓小平虽然是就中国的对外政策而...  相似文献   

6.
出入境人员的统计数据是国家对外交往的“晴雨表”,直接反映着国家对外政策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纵观建国五十年来入出境人员的各项统计数据,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到五十年来我国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7.
在国民党“十三全大会”上李登辉公开提出:台湾当局要“采取更实际、更灵活、更具有前瞻性的作为,以升高并突破目前以实质外交为主的对外关系”,并声称:既要坚持理想,也要兼顾现实,在多变的局势下掌握变化,重整步伐,使“中华民国”成为国际间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表明蒋经国去世后,台湾对外政策出现了新的调整。一、1979年以后台湾对外政策的调整台湾当局1971年底被逐出联合国后,便提出了以发展“实质关系”为基本特征的所谓  相似文献   

8.
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台湾对外政策出现大转折。本文首先分析马英九“外交”政策理念与主张的主要内容,接着探讨其政策主张提出的背景与目的,然后分析其主要特点,最后对其影响与前景做初步简析。马英九主张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协商解决台湾的“国际参与”问题,扭转民进党时代“烽火外交”政策,改以灵活、务实策略处理台湾的“国际参与”问题,这有助于降低两岸在国际社会的摩擦甚至对抗。但马英九提出在“平等”原则下寻求“国际活动空间”与“国际人格”的做法,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活路外交”到底能走多远值得观察。  相似文献   

9.
戴军 《求索》2007,(10):76-77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了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制定与调整对各国经济的深度影响。基于历史的视角,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承担经济政策与对外政策的双重职能。其价值取向表现为服务于国内外政治利益、禀承实用性与灵活性的基本原则、构成“非显性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一、美国战略态势发生根本转变   美国小布什政府执政以来,在对外政策的诸多方向上采取了强硬姿态。主要表现在:   1.不顾俄、中及欧洲盟国反对,执意推进 NMD的研发与部署,以追求美国自身的“绝对安全”;与英合伙拒绝参加由俄倡导在莫斯科召开的防止太空军事化会议。   2.伙同英国两度空袭处于“禁飞区”以外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地区,坚持对伊制裁政策并派国务卿鲍威尔出访中东寻求该地区国家对美反伊政策的支持。   3.无视俄罗斯总统普京关于美俄高层接触的多次暗示,扣捕俄白联盟国务秘书博罗金,与俄互曝多起“间谍案”,…  相似文献   

11.
<正>8月中旬,赖清德出访巴拉圭并“过境”美国。此前,赖先后抛出“四大支柱”“走入白宫”等一系列媚美言论,希冀得到美方认可,为其选情壮势;同时对蔡英文表露继承其对外政策和两岸政策路线的意愿,巩固党内支持,稳固绿营基本盘。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提出“走出去”到国外投资办厂的发展战略。“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对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提出了要求。国家应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政策 ,以保障“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一、我国关于境外投资的现有法律、政策情况及其缺陷总体上讲 ,随着对外投资实务的发展 ,我国的对外投资法制也在逐步完善 ,具备了基本框架 ,对对外投资实务具有一定的规范、推动作用。但同时必须看到 ,我国的对外投资毕竟起步较晚、发展不够成熟 ,实务的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法律政策的不成熟、不完善。这种不成熟、不完善主要表现在 :(1)法律形式上 ,立法层…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十三大之后,其大陆政策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具体体现在实行双轨路线,以“三个分别”为原则(“三个分别”是:中共与中国分别界限;大陆同胞与中共政权分别对待;官方坚持“三个政策”与民间事务分别处理),把大陆政策的两个基本方面——规范为“非官方、非政治性”的海峡两岸关系问题与高度政治性的台湾前途及国家统一问题明确分开,采取各自不同的路线,以及相互区别的政策措施,企图以“两个对等政府”、“两个政治实体”来重新定位两岸政治关系,并由此以“弹性外交”、“双重承认”进一步谋求“独立的国际人格”,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尽管国民党于1990年10月成立了“国家统一委员会”,而后并制订了“国家统一纲领”,但其精神实质却与宣示名义极不相符,并没有改变十三全之后国民党大陆政策的既定走向。本文拟对国民党大陆政策转变的目的与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4.
曾涛 《台声》1997,(11)
近年来,台湾当局全方位地对外开展以提升台湾的国际地位和“生存空间”为主要内容的“务实外交”,作为其巩固邦交关系、发展与台无邦交国家的“实质关系”的主要手段,而在台湾当局名目繁多的“务实外交”活动中,“金钱外交”可以说是台湾当局在新的国际背景之下拓展所谓“国际生存空间”的一大发明,也被其视为拓展对外关系的法宝。人们注意到,特别是近期以来,台湾当局在拓展对外关系上,把更大的精力放在搞“金钱外交”上,其头面人物更是以金钱开路,加紧对其有邦交的中南美国家开展“首脑外交”,以稳定台湾的外交阵地,演出让世人…  相似文献   

15.
话题     
《民主与法制》2013,(34):42-42
【单独二胎政策启动】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延宕多年的“单独二胎”政策将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6.
对外政策在台湾当局的各项基本政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对外政策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国际环境的变化,而且也取决于台湾当局面对海峡两岸关系变化而做出的政治抉择。对外政策影响到台湾社会的稳定。1979年以来,由于岛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台湾当局的“总体外交”政策进入了新的阶段,新的对外关系体制也基本形成。当前,虽然台湾当局官方的对外活动空间已极为有限,但非官方的活动却相当活跃,并且带有不同以往的政治目的。本文拟就1979年以来台湾当局“总体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其对台湾对外关系的影响,作一概要的  相似文献   

17.
在巴西的观念中,嫉恶如亿是义不容辞的事情,不容许眼睛中揉进半点沙子。对待那些不公的事情,巴西人定要讨个说法,这个观念不仅体现在国家对外交往政策中,而且也淋淳尽致展现在每一位普通市民身上。  相似文献   

18.
徐焰 《同舟共进》2012,(10):3-6
“两千年交往”、“半世纪仇怨”,这两句话曾是中国人与“一衣带水”的东瀛邻国关系的概括。处理同日本的关系,在中国对外政策中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国人——特别是不大熟悉复杂国际关系的人——看待中日关系,容易出现情绪化倾向,而现代化社会对思维的要求恰恰是理性化。在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下,如何以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为标准处理好对日关系,真是需要大手笔、大智慧。  相似文献   

19.
记忆     
2月2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2月17日,中共中央发布对待民主党派的政策指示;2月21日,傅作义部被编入解放军;2月25日,“重庆”号巡洋舰起义  相似文献   

20.
立心 《统一论坛》2023,(3):28-31
<正>为拉拢更多国际及港澳非营利组织在台湾设置办事处,强化与所谓国际社会民主人权组织联系纽带,对外增加国际曝光度,对内炒作“拓展国际参与空间”议题,为“国际活动空间”不断压缩的执政困境解套,2021年3月17日,台湾内务部门以“提升台湾国际能见度”为由,修订“外国民间机构团体在台湾设置办事处申请登记作业要点”,大幅简化申请登记程序。这是“要点”30多年来首次修订,美国、欧洲、日本几个政治色彩浓厚的非政府组织陆续在台湾设立办事处,担任台湾当局“政策招牌”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