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德与私德     
公德与私德的关系,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对此,伦理学工作者应该作出深刻阐释,以指导社会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公德与私德?关于公德,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私德,就是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这个定义不是完美的,但是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公私德两个概念的基本使用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公德和私德作为道德行为,我们往往注意的是作为道德主体的精神状态,即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信念。但是道德行为同时要求相应的社会条件,这些社会条件可以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来概括。公德与私德不仅仅是伦理观念问题,还包含着公共舆论、包括着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这样一些作为社会存在的条件是刚性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忽略这样一些条件,把道德仅仅看作个人应该坚持的道德操守,或者道德责任义务时,就有可能滑向道德说教:因为它没有考虑到道德社会结构。因此,一种道德行为实际上和它的社会条件是联系在一起的,道德建设要把道德环境建设和自身的伦理信仰建设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我们应该站在这个高度来思考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公德失范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晋秀 《前沿》2008,(2):86-88
当前大学生公德失范现象比较严重,他们的公德水平与他们具有的知识水平极不相称。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加强大学生公德建设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官员的公德出问题,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很多时候,原因不在于私德不佳,恰恰在于用私德代替公德来处理了公共生活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群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德意识淡漠、公德行为失范的现象,这与当前大学校园缺乏公德建设的良好风尚、传统道德教育自身存在缺陷、网德建设欠缺等密切相关。要培育大学生公德素养,高校各教育部门、管理机构要提高认识,以“全面育人”为目标,真正落实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统一思想,形成整体联动机制,加强道德教育方法和力度的改革,善用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启发和自主教育,不断完善自律和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郑金凤 《前沿》2006,(2):100-101
在当今我国道德教育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活动中,以受教育者个体“私德”的培养为目的的教育体系和由其决定的教育实践活动还居于主流的地位,它决定着人们思考道德教育的方向,决定着道德教育活动的方式、途径、方法和道德教育的最终效果。以“公德”优先为道德教育目的的选择是适应我国现代社会转型的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这一道德教育目的的建构有着现实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条件,是有效处理“私德”和“公德”之间关系,实现当代道德教育重振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公共行政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的运作,不仅需要法律的制约,更需要道德的规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共行政道德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行政道德失范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只有从加快体制改革、健全监督机制、加强道德教育以及提高政府透明度等方面着手,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公共行政道德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8.
警察职业道德是指警察在公安工作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1994年公安部依据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人民警察的道德要求,在总结我国公安机关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将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概括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秉公执法、清正廉明、团结协作、勇于献身、严守纪律、文明执勤八个方面。十多年来,我国公安队伍已发展至180多万人,目前这支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警察职业道德失范现象频繁发生并呈增多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梳理行政伦理概念的基础上,阐释现代化转型中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伦理诉求,剖析行政伦理的失范形式及其文化、体制根源,并提出从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两个视角重构行政伦理。  相似文献   

10.
邵刚 《前沿》2004,(5):163-165
当前我国道德失范问题的实质是道德信念危机 ,引发道德信念危机的原因主要有道德评价标准的理想化、共产主义信念的动摇、伴随社会转型出现的价值失范以及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必须通过发展经济、加强道德理想教育、抓好“官德”建设、加大赏罚力度等措施坚定人们的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参与是人们藉由参与社会事务或从事社会活动而融入社会的行为。台湾青少年成长于多元文化刺激又与中华文化逐渐断裂的社会结构之下,强调集体利益重于个人利益的传统思想对其影响力逐渐减弱。通过对台湾青年的道德信念与社会参与的调查得知,他们认同社会参与的重要性但不积极参与,所以,讨论台湾青年社会参与的问题必须正视新一代如何看待群己关系,同时应重视发挥情感功能来调动青年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张海军  路建华 《传承》2011,(2):36-38
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对于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日益严峻,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对其现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够规范,在生活中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旧的社会规范体系因不适应社会发展而逐渐丧失其控制社会行为的功能,新的社会规范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便处在一种"失范"状态.社会"失范"必然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容易诱发青少年学生越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道德失范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下,一部分大学生情感认识的没落及道德行为规范缺失.当代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表现方式多样及形成原因复杂,促使研究者深刻思考当代大学生心理生活世界及心理生活质量,探讨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分析失范成因,即从生命质量、幸福体验、心理健康、价值判断和心理成长五个层面,深入探索当代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梁芷铭 《前沿》2012,(6):113-114
中国正处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等领域的改革中,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规范政府行政权的裁量活动。从政治、经济、行政、立法等多维度审视社会转型期的行政裁量失范,能够在更深的层面上较为全面地认识行政裁量现象及其失范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田军 《人民公安》2006,(5):11-11
“缺德!”假如你做了一件事,突然有个人带着鄙夷的神色对你说出这两个字,尽管你面子上有些过不去,但你该反思做错了什么:随地吐痰?乱扔纸屑?跟人抢座?出口脏话?驾车时强行加塞?过人行横道不减速?还是借酒撒疯、从楼上扔垃圾……德乃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且人人应当共同遵守的基本  相似文献   

17.
刘琪 《人民论坛》2011,(9):240-241
旅游活动中的道德失范源于多个旅游活动主体之间的利益难以得到平衡。从协调利益的角度出发或可为解决道德失范问题找到恰当的路径。政府是社会活动的管理者也是旅游开发的主导者,应为协调多个主体的利益发挥主导作用,须端正旅游开发的思路,摆正自身的角色,才能建构起旅游道德,使旅游业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统熟人社会中的道德主要是一种调节、维系私人间关系的道德,这种道德侧重于从积极的角度要求行为者为特定的对象去"做"点什么,以帮助、成就、满足对方,即它主要措意于处于特定私人关系中之人们彼此之间的"义务"。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我们需要强化调节陌生人之间关系以确立基本公共生活秩序的公德意识和素养。公德首先并主要从消极的角度来规范、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其所主要措意的,是对人们不受别人干扰之"权利"的尊重。调节私人间关系的道德可以通过正面示范来建设,而强调"不能够做什么"的公德意识只能更多地依赖于树立"反面教材"来培育。公德所要确立的是公共生活之基本秩序的底线,而真正有生机有活力、能增进公共福祉的公共生活,则依赖于社会成员更积极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较为普遍的道德失范现象正以特有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正威胁着社会治安。因此,从道德失范的原因出发,分析道德失范对社会治安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道德失范带来的不良后果,以维护社会治安稳定,这对我国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旅游活动中的道德失范源于多个旅游活动主体之间的利益难以得到平衡。从协调利益的角度出发或可为解决道德失范问题找到恰当的路径。政府是社会活动的管理者也是旅游开发的主导者,应为协调多个主体的利益发挥主导作用,须端正旅游开发的思路,摆正自身的角色,才能建构起旅游道德,使旅游业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