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11年12月29日,由《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和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出版座谈会暨比较安全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哥本  相似文献   

2.
巴里·布赞和琳娜.汉森合著的《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一书中文版于2011年10月与中国读者见面了。这本被作者称为第一部国际安全研究学科史的专著,勾画了国际安全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脉络,这对  相似文献   

3.
程保志 《国际展望》2013,(4):129-133
2013年4月16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芬兰拉普兰大学联合主办的"北极安全与国际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上海举行,来自芬兰拉普兰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挪威特罗姆瑟大学、挪威南森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就北极安全与地缘政治、北极治理与国际合作、北极事务和中国参与以及北极国际社科研究现状评估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4.
2004年12月18-19日,北京大学国际和平与安全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项目联合 举办了"变化中的东北亚地区安全"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北京大学东北亚地区安全论坛"。来自中国、美 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以及台湾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当前东北亚地区安全面临的主 要问题、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后的东亚战略以及如何推进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 泛、深入的讨论。中国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办公室主任杨希雨、日本防卫厅前事务次官秋山昌广、上海合作组织 参赞哈什莫夫先生等在会上做了基调发言。中国外交部政策研究室战略处处长詹永新参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相似文献   

5.
国际安全研究能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如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这是国际安全研究学者及国际关系理论专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一门学科的建立,往往需要体现出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的一致性,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能奠基学科  相似文献   

6.
在后冷战时代西方学术界的国际安全研究方面,布赞是无可争议的代表人物。实际上,布赞正是以国际安全研究起家,一步一步地跨入一流国际政治理论家行列的。从1983年出版《人、国家与恐惧: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安全问题》一书开始,布  相似文献   

7.
我们写《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以下简称《演化》)这本书的主要动力是要为安全研究领域提供学科社会学(disciplinary sociology),这是约瑟夫·奈和林恩琼斯(Sean M.Lynn-Jones)等研究者曾努力呼吁但直至目前却还未被撰写的。我们  相似文献   

8.
2009年8月27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了题为"中国国家安全战略60年:理论、历史与现实"的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来自一些大学、社科院、解放军的学术研究单位和政府政策研究机构,主办这次研讨会的目的,一是为了庆祝建国60周年,通过学术研讨会的形式表达主办单位和参加会议者对祖国60岁生日的庆贺;二是搭建一个平台,从理论、历史和政策分析等三个最基本的角度,讨论60年来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特点和演变,以及中国国家安全所涉及的一些领域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布赞的安全研究采用“多元主义”学术视角,将新现实主义等物质主义与“英国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社会建构主义等社会学方法结合起来,把历史主义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方法融入其中。其重要成果是他的“新综合安全分析框架”和“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前者强调安全的多层次、多领域、多元行为主体和极性与认同互动的分析;后者强调由安全相互依存、善意/敌意模式和权力结构构成的“安全复合体”在国际安全中的核心位置。布赞的理论观点对当代安全研究尤其是安全理论的综合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中文版的出版为中国安全研究学者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西方国际安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供了有益窗口。纵览这一"学科发展史"不难看出,国际安全研究正从传统的、比较狭窄的战略研究不断走向"扩展"和"深  相似文献   

11.
国际安全机制作为国际安全领域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对每一个国际行为体都发挥着作用。国际安全机制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国际安全机制是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融人国际体系的必然环节。其次,国际安全机制在深度与广度上均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外部安全环境不可分割的部分。第三,国际安全机制有助于协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安全行为,是避免崛起大国“安全困境”的重要途径。第四,国际安全机制是国际政治与安全中的一个重要权力来源,是中国增强实力、运用实力的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12.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巴里.布赞教授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政治学系琳娜.汉森副教授通力合作的《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一书,①经由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余潇枫教授精心翻译已正式在中国出版。该书对中国学术界的启示,并  相似文献   

13.
金融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金融研究已形成较为明确的研究内涵和边界。但是,由于其诞生和发展植根于国际关系学学科体系之下,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金融研究议程在解释国际政治经济变化及其所导致的国家间关系和国内政策调整上仍存在局限,尤其是对国内政治和比较政治层面的金融活动和政策关注不足。作为研究方向和研究议程,“金融政治学”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金融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囊括和融合国内政治、比较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金融议题,尝试对政治和金融的关系进行更加系统的探索。在国际秩序变革期和地缘政治博弈回归的背景下,中国的金融政治学核心议题至少包括五方面内容:支撑中国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最匹配金融体制,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最佳系统性策略,提升中国国际金融权力的最稳妥金融方略,应对大国金融博弈和国际金融制裁的最有效手段,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和国际金融秩序有序变革的最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卢静 《当代世界》2010,(10):59-61
国际安全体系是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核心内容。它指的是国际体系中的行为体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与稳定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由特定行为规范和运行机制构成的整体。国际安全体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也处在动态变化中。  相似文献   

15.
<正>亚信会议即将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也是关于亚洲安全与信任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这次会议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就实际情况而言亚洲很多国家之间存在着高度不信任和不安全的情况,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矛盾和局部冲突,需要有一些机制性措施加以沟通。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中国在国际安全方面也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认真加以应对。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与周边国际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国际展望》2017,(4):F0003-F0003
《国际展望》是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协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际问题研究类学术双月刊。自转刊以来,《国际展望》得到了国内外国际问题研究界的关注和厚爱。为不断提高刊物的质量和水平,《国际展望》编辑部将进一步改进刊稿方式,实现专题设计与自由来稿的有机结合,并对专题部分采取编辑部约稿和公开征稿相结合、提前滚动式预告专题选题的方式组稿。  相似文献   

17.
曹嘉涵 《国际展望》2014,(2):140-144
正2014年1月15—16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亚信会议:合作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来自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新安全观与亚洲安全机制构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加强亚信成员国经济合作、加强  相似文献   

18.
传染病与安全研究的兴起与冷战后国际安全格局的变动及全球性问题的密不可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冷战结束后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加,为安全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但目前还不够成熟,存在争论。由于传染病具有突发、多变及后果严重等特征,同时,安全的概念也不是静止的,因此,对传染病与安全问题的考察需要立足于动态和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政治带来全方位冲击,国际安全形势出现明显的波折起伏,各种风险交织叠加、挑战增多.美国特朗普政府强化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强硬推行大国竞争政策,国际军控机制等诸多安全架构受到严重冲击,国际安全合作遭遇严重阻碍.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影响、相互转换,国际安全失序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显现,局部冲突交替升温、难以平息,国际安全治理面临更多挑战.军事科技进步不断加快、战略思维趋向活跃,战争形态进一步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战争演进.面对动荡失序的世界,国际社会需要凝聚广泛共识,积极推进安全合作,努力寻找化解紧张局势和纷争、消解战乱和冲突的有效途径及办法,以维护基本的战略稳定和实现可持续安全.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以来,几内亚湾地区安全形势持续恶化,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欧盟出于历史与现实的多重考量,于2014年发布《欧盟几内亚湾战略》,积极参与地区安全合作。在五年多的实践中,欧盟参与几内亚湾安全合作呈现表态明确、在已有框架下自主性不断增强、安全政策具有发展援助特色等特征。同时,欧盟参与地区安全合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包括理念与实践脱节,"以发展促和平"政策效果不佳且缺乏军事力量支持,推动国际安全合作成效不显,当前国际合作存在固有局限等。几内亚湾地区安全治理亟需国际通力合作,欧盟则需克服自身问题,提升安全治理合作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