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演变.全球化进程有所退潮、大国力量对比变化加速、国际战略格局深度调整、各国公共管理遭遇难题、不同社会思潮相互角力.世界正进入一个充满混沌与焦灼的新时期,在和平与冲突、发展与衰退、开放与孤立、自由与保守中,人类再一次面临重大的权衡与选择.中国努力“高举合作共赢旗帜,引领开放变革潮流”,在世界乱局中维护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在国际体系变局中提升地位影响和制度性权利.中国30年来的发展成就是在融入既有国际体系过程中取得的,中国是既有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而非挑战者和颠覆者.今后,中国将以更具建设性的姿态,与国际伙伴一道共同推动国际体系朝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徐坚 《国际问题研究》2007,(2):15-19,31
近一年来,国际形势继续保持相对稳定,但新问题和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环境对中国仍然总体有利,但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上升,中国在国际上所面临的责任、压力和挑战也与日俱增.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既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庄严承诺,也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面对当今国际社会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公道和霸道之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合国内社会与国际社会公平正义,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平正义思想、中国百年外交实践的公平正义观,提出以世界人民为主体的习近平国际公平正义观,积极倡导国际社会推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国际规则平等,争取全球治理体系更加符合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更加满足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挑战的现实需要,更加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为增进各国政治互信、促进共同发展、引领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论国际政治社会化对国际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社会化主要是指不同民族国家由于足够的交往,形成了某种国际政治文化,而这种文化反过来又从发源地向周边其他国家扩大传播的过程.国际政治社会化是人类历史进步在国际政治层面上的基本表现,也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它首先导致了国际体系的产生,接着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社会,而在当代国际政治中促成了许多安全共同体.笔者认为,未来世界社会时代的到来,也有待于国际政治社会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30 余年里,中国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基本稳定,显著增加了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支持和参与。中国的渐进改革、减贫经验和民族关系模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 或转型国家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中国不断增强的世界贡献及其推动的南南合作,也正在悄然改 变国际体系的演变进程。作为对当前日益紧迫的世界发展与国际治理问题的回应,中国模式显示 了其巨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及对外辐射力,为中国赢得了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随着中国自身发展提质增量,中国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者为主转变为贡献者,从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弱势者逐步转变为强势者,从国际体系的被动适应者转变为国际体系改革的推动者,从周边环境现状的被动维护者转变为主动塑造者.中国战略机遇期新阶段内涵与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其核心还是中国的变化.相应地,新时期中国对外工作宜坚定地奉行和平发展,坚持推动建立和谐世界;悉心经营大国关系,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理性运用资源,主动而建设性地推动构建亚太新秩序;强化危机管理,积极探索以合作超越争端的路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7.
美国主导的双边同盟体系与中国主张的多边合作体系在东亚并存,东亚国际体系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这两种体系本质上是对立与矛盾的,但在现实中谁也无法取代对方.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东亚这两种国际体系将在矛盾中磨合与兼容,推动东亚局势朝着和平与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国际机制发展趋势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机制是国际关系体系的制度化表现.在列强时代,国际机制是为其争夺与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服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联合国的成立,国际机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全球化时代,国际机制需要更新和发展,以与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相适应.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是公正合理的国际新机制形成和起作用的主要障碍.中国宜在现有国际机制中积极发挥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机制创新,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9.
2015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展开,大幅推进.中国以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外交理念丰富深化,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全球治理方面精彩纷呈,成效显著,为维护战后秩序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维护周边和平稳定方面也面临新考验.随着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视野来看,太空安全缘于各国发展太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交往互动的社会实践。太空安全互动并不是单方面对国际政治施加影响的体系外变量,太空安全实践的社会过程内嵌在国际体系宏观社会进程里,共同构成了国际政治演化的内生动力。作为当代先进生产力集中代表者之一的太空技术以及支撑这种技术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太空安全演变中的根本性变量。"技术-权力-观念"的辩证互动蕴涵着太空安全进化冲突抑或进化合作的内在机理,预示着太空安全持续进化到包容、普惠、和谐状态的前景。在一定利益关系基础上展开的太空主体安全互动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冲突与合作的关系状态。太空安全进化冲突抑或进化合作是历史的、具体的和多样的,主要取决于由太空技术决定的体系暴力控制、政治认同增强和规范机制的内化和遵循等关键性社会条件。为此,基于"和平发展"理念的既具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意义的太空安全研究,应跳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权力政治"思维的窠臼,努力建构马克思主义内在逻辑与价值取向的研究体系,从而为推动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航天事业发展与太空国际合作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从金融危机透视国际体系转型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仅对全球金融、经济领域产生震动,也对国际政治、安全和社会发展等各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推动国际体系转型.中国并不主张推倒现行的国际体系,而是在国际体系的演进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生活在交往的世界,交往改变了我们对权力、国际体系本质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交往是世界历史意义上的静态交往关系和动态交往活动的总和。世界历史意义上的交往,形成了国际社会,决定国际社会的演变,促生了国际关系行为体,将人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交往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充分阐释了人、交往、社会(包括国际社会)的三位一体,既突出了国际政治的社会性,也强调了人的解放,并将国际社会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结合起来。交往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具有进一步挖掘和丰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历来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奉行和平的对外政策。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中国向世界发出和平的声音,传递和平的理念,播撒和平的种子,既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殷切期待,也是当代中国应尽的国际责任。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使各国正在成为更加利益交融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也面临着更加纷繁复杂的全球性挑战。如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斯坦民族宗教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是世界重要文化地缘板块的一部分。在中国文明兼容并蓄的发展过程中,周边各民族文化曾积极参与了中国多民族文明的发展和形成,成为这一人类文明中心辉煌和繁荣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近现代国家版图确定后,民族、宗教、文化的多样性依然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积极加入国际社会以多极化方式推动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与世界各国越走越近。鉴于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共性文化认同感,周边各国对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产生着特殊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周边地区各国民族、宗教复杂的分布和发展态势,已经融入当今国际政治的民族主义和宗教复兴思潮之中,在跨国民族与宗教因素的作用下,中国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受到了不容忽视的冲击。全面研究中国周边地区各国民族、宗教的基本情况,分析各国处理各自民族、宗教问题的策略与思路,已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刊将开辟专门栏目,逐期刊载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有关学者的文章,系统介绍周边地区各国民族、宗教现状,就其对中国产生影响的程度和渠道进行分析,并对比研究各国解决相关问题的政策和法规,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周边复杂的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9·11"后,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阿富汗战争,但并未给阿富汗及国际社会带来和平与稳定.如今,美国等西方国家纷纷出台阿富汗新战略.在此背景下,中国对阿富汗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或政策颇受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政府并没有明确、系统地提出自己的阿富汗战略,但在阿富汗战争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显示了中国在阿战略目标和战略趋向.未来中国的阿富汗战略需要在坚持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在阿富汗经济重建中更多地考虑阿方利益,推动国际组织及美国等西方国家更多地参与阿富汗和平进程,同时促进巴基斯坦局势的稳定,借以支持阿富汗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未来十年的世界与中国都将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世界将进入体系转型和秩序重塑的关键期,国际权力结构呈现出西方与非西方相对均衡、新老大国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新局面,这将导致全球议题、决策体制和发展理念出现新的变化。中国在未来十年将经历一个实力增长的黄金期和问题多发的脆弱期,如何使用不断增长的实力以及能否控制住国内矛盾决定着中国崛起的基本前景。未来十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处于重新调适和相互建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战略疑虑和认知差距将大为加剧,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中国外交需要在国家利益与国际责任、自我发展与他者共赢之间显示更多的平衡和灵活性,进而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继续朝着和平、合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转型,这是认识21世纪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最重要的关键词。在21世纪,全球经济、政治发展模式及生产、生活方式以至国际格局和国家关系模式、人们有关战争与政治、战争与和平关系的观念,都将发生转型式的新变化。与此同时,中国也将与世界转型进程同步,在经济、政治及生产、生活方式以至价值观、国际观等方面转型。中国转型不但是世界转型的一部分,也是世界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世界转型的性质、方向与总进程。鉴于转型是21世纪大趋势,中国须适应世界转型大趋势,及时调整发展模式以及生产、生活方式以至价值观念,制订相应的国家大战略。本文在分析世界及中国的转型趋势、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中国为适应世界转型趋势所应采取的国际战略,尤其主张中国应及时调整经济增长模式、社会发展模式,以及调整国际观和国际政治观。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金融危机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和速度,推动着中国迅速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面临着一次特殊的大机遇和大挑战.新机遇意味着新环境,新角色意味着新担当.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环境总体得到优化,将迎来更快的上升期.就国际政治安全环境而言,危机开始使世界回归新现实的本质要求,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开始变革,这与和平发展要求相一致.但是,世界的大变革大调整,也使国际战略环境步入不稳定期,西方对华加紧实施"两面下注"的战略,外部世界对中国迅猛崛起有疑虑、恐慌、排斥的复杂心态和"过激反应",尤其是国家安全挑战之多、影响之大、内外联动之紧密、周边地缘战略环境之恶化,为近年来所罕见.就国际经济环境而言,中国的经济成功在世界上被普遍认可,在危机中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被各国寄予厚望,国际地位和作用显著上升,同时,危机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动力,而危机引发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是对中国的最大威胁.就国际舆论环境而言,总体上对中国是不利的.国际涉华舆论主要被西方主流媒体所垄断,它们涉华报道的框架和议题至今未发生根本变化,而我们的正面引导力和影响力不足,缺乏足够有效的中外交流沟通,从而形成国际涉华舆论环境的结构性矛盾和巨大张力.在新的国际战略环境中,我们要善于从挑战中捕捉和运用特殊机遇,推行外交新政,实施新的外交布局,真正做到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以便为未来争取更多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国际社会是世界性交往关系的总和,它既建立在契约基础上,又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规定。历史上,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定了国际社会的属性和内容,决定了国际社会的行为体和结构,也预示着国际社会必然超越自身走向共产主义世界社会。研究国际社会时,要清除对规范价值中立的预先假设,从历史性、实践性、文化性相结合的角度来阐释这个日益变化着的国际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当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中国和平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经济体系约束也越来越明显.在周边层面,以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为导向,"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正在改变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在全球层面,以美欧"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协定"(TTIP)为导向,世界经济秩序面临重大调整.国际经济体系的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针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应对措施.其结果必然会影响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