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在减轻城市地面交通拥挤,方便居民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一个城市有无地铁,地铁的运营、管理的好坏,可以说是一个城市是否先进发达的一个重要指标。纽约、巴黎、莫斯科、罗马、东京、北京、香港与上海等国际著名大都市都已先后建设了地铁。  相似文献   

2.
孙红 《工会博览》2006,(17):49-49
近日,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工会接待了以上海地铁党委副书记王巍峰为领队,工会主席钱顺康为团长的上海地铁劳模先进代表团一行11人。  相似文献   

3.
李昊 《工会博览》2012,(35):11-12
横贯京城东西的第二条交通大动脉——北京地铁六号线,将从2012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行.这是北京市内第一条时速为每小时100公里的全地下地铁快线,其走向与地铁一号线平行,对缓解北京东西向中心城区的地面交通压力将起到重要作用.为保证年底地铁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地铁六号线于2012年9月20日就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空载试运行.近日,记者走近六号线,探秘那里的工作人员在空载试运行期间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行是我们地铁人的首要责任."北京地铁运营一分公司六号线平安里站区区长董斌向记者表示.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职工13000多人,其中女职工5692人,约占职工总数的44%。运营生产一线女职工占一线职工总数60%。可见地铁女职工在地铁安全运营发展建设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铁6号线是北京市内第一条时速为100km/h的全地下地铁快线,运载能力提高30%以上,其走向与地铁1号线平行,对缓解北京市东西向中心城区的地面交通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3年8月,中铁六局在强手如林的施工单位中,一举中标北京地铁六号线二期20标会展中心站.该标段全长312.55米,工程涉及面广,涵盖专业多,综合性强,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6.
一种苦涩的智慧 在国内外文坛或文坛以外,施蛰存与 巴金,一样是受到广泛尊敬的两位一直生 活在上海的文学老人,他们的大量著作, 已陆续出版齐全,而关于他们的各种消 息、访谈和研究论著,也常常会成为文坛 的热点。这一方面说明,今天的人们幸而 还懂得尊敬他们过去的文学成就,另一方 面则也暴露了今日文坛之不容乐观,它的 巨大的虚空,不得不由两位早该在清静中 颐养天年的老人来填补。但围绕在他们身 边的人们并不一定知道被老人衬托出来的 他们自身的悲哀,而由他们通过老人所制 造出来的热闹,是只能增加老人的寂寞罢 了。  相似文献   

7.
在我看来,当前各地热情重燃的“地铁热”中最该竭力避免的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这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能只“热”决策者和建设者,不“热”老百姓和消费者;二是不能只“热”建成前的速度和规模,不“热”建成后的效益和风险。在第一个层面上:地方政府对铺设地铁具有天然的实施冲动,这固然是出于解决交通拥挤的善治考虑,在政府视角里,铺设地铁只会是好事,而绝无坏事的可能。可是站在市民的角度,铺设地铁也许并不是这个城市里最重要或者说最急需的,他们有更紧迫的公共服务需要政府优先安排提供,比如社会保障,比如教育医疗,等等。铺设…  相似文献   

8.
《工会博览》2008,(21):54-54
本刊讯 日前,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工会联委会第四届年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海员建设工会副主席李建设、城建工作部部长方继孝、办公室主任刘谦,市总工会交通运输业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志全,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德兴,地铁运营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齐书志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武汉、香港等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工会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大会由第四届年会秘书长北京地铁公司工会副主席马占清主持。  相似文献   

9.
住房难——都市之怨; 交通难——都市之怨; 拆迁——难上难——怨中怨! 在现有的土地上要缓和住房之难,免不了要拆旧房,建新楼——需要拆迁; 在旧都市之中解决交通难,不外是扩宽马路,建立体交叉,修高架路,搞隧道、地铁——哪样也离不开拆迁。拆迁!拆迁!谁来干这难上难的差事?谁来承受这怨中怨的折腾? 在广州市东风路一幢不起眼的八层楼,挂着三个招牌: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3,(18):3-3
西门子创新地铁信号控制系统,突破百年传统技术,可有效提高高峰时段发车频次,为城市居民带来轻松便捷的出行。交通一直是城市化进程的一大挑战南京的姜爽是一个年轻的职场妈妈以前 ,拥堵的早晚高峰占据了很多她陪伴孩子的宝贵时间南京地铁二号线开通后.高峰时段发车频次有效提高姜爽终于可以轻松出行和地铁开通前相比.每天上下班节省46分钟一年下来就省出192小时  相似文献   

11.
在今日广州,马路“肠梗阻”虽还未变成“直肠癌”,让都市人寸步难行,但慢性病的折磨较之恶疾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交通,交通,实在是让全世界的都市人都头痛! 马路已经不够用,那么,就如同屈原老先生所哀吟的,“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是,广州筑起高架路已有数载,交通状况仍然是一年糟过一年。由此类推,对地铁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7日,这是所有英国人将会牢记很长时间的日子。英国当地时间7月7日早上8时15分(北京时间16时15分),英国正沉浸在申办奥运成功后的喜悦气氛中,伦敦连续发生多起地铁和公交车辆爆炸事件,多辆公交车被炸毁,地铁全部停运,交通全面瘫痪。08:49 东奥德盖特站和利物浦街站之间发生地铁爆炸,据目击者称, 当时,他看到脸上满是血迹的人们从地铁上走出来。整个事故现场都是鲜血,人们显得十分惊慌。英国广播公司后证实死亡7人; 08:56 从卢梭广场开往国王十字路门站的一列皮卡迪利线列车爆炸, 至少21人死亡;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我在上海地铁里看到一位女士在剪指甲,虽然并没有太多指甲屑在车厢里乱飞,也没有溅在其他人身上并落在地板上,但那种情形实在令人作呕。我有些讶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在公共场合,做剪指甲这样的“私房事”呢?另外,我对他们整天都把指甲刀带在身上,并决定在像上海地铁这么拥挤的地方,把它拿出来为指甲“美容”的做法,感到非常困惑。  相似文献   

14.
张威 《工会博览》2023,(3):36-38
<正>大兴机场线是国内运行速度最快的地铁线路。为实现“中心城至大兴机场半小时通达”的目标,姜传治和他的团队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率先引入国铁动车组平台,突破行业规范、攻克技术难关、探索制式创新,一边执着求索,一边编制标准,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设计诞生了国内运行速度最快的“160公里/小时”地铁,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带入高速时代。大兴机场线重新定义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理念和标准,成为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的新标杆,与大兴国际机场相得益彰,共同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这样一群测绘工作者,他们曾穿着绿军装参与了新中国最早的地铁建设。转业到地方后,伴随着我国地铁建设和首都发展,以鸟巢、奥运村、国家体育馆为代表的13项奥运工程、国家大剧院等重大工程项目及全国30多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处处留下了他们测绘的足迹。赵京华就是这支队伍中的杰出代表,脱下戎装后,一干就是37年,他用智慧和汗水、专业与执著,做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者。  相似文献   

16.
1991年8月19日,是东方大都市的上海建城700周年的纪念日。当上海人充满自豪地眺望新落成的南浦大桥,展望未来时,他们突然发现,一座古城墙悄悄地出现在面前。上海还有城墙?年青人只知道希尔顿、波特曼、南浦大桥,对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438年的古城墙,他们毫无记忆。只有一些上海的老人,仿佛在这一天重新找回了光荣与梦想,慰藉和寄托。南浦大桥连接的是浦东和浦西,“古城墙”连接的又是什么呢?是过去和现在,传统与开放,复古与革新,“围城”和“拆墙”?……城墙,作为一种文化的标志和见证物,在中国由封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只要有地铁的城市,就有于松伟的影子",这是一些业内人士的戏言。1965年出生的他和中国地铁第一条线"北京地铁1号线"同龄,这也许是他立志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奋斗一生的渊源。于松伟出生在山东平度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农耕劳作的童年记忆,对于已是国内轨道交通领域知名专家的他,依然难以忘怀。1987年,于松伟大学毕业后,一头扎进了地铁设计的行业中,抱着A1的图板,胳膊上缠着擦汗用的毛巾,握着鸭嘴笔画图,一条条的地下铁龙就在他们的一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1,(20):22-23
在快捷的地铁线,有"功夫"慢慢来。西门子助力广州佛山城际地铁运营快捷准点,确保双城居民安全舒适出行。更多师徒故事,请搜索短片"开往咏春的地铁"。西门子深入分析城市交通的现状,并放眼未来,研究、开发出创新、高效的绿色交通解决方案,竭力让城市交通变得更为环保,也让城市更加宜居。未来,西门子承诺在工业、能源、医疗、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持续创新,探寻  相似文献   

19.
策划人语无心插柳也好,处心积虑也好,为世博密锣紧鼓的上海,确是技惊四座,兴建了美国也没有的海上风电场和超超临界煤电机组,构筑了比伦敦更复杂、冠绝北美的地铁网络,还有美轮美奂的高科技、宏伟奇特的展馆、干净整洁的城市、万国来朝的满足……在北京奥运之后,上海世博是中国的又一项国家工程,再次满足了大国崛起的光荣与梦想。  相似文献   

20.
民居、里弄、公寓,杂草丛中茕茕孑立的花园洋房。上海花园住宅一般仿古建造,或英国古典式、德国古典式、法国官邸式,千姿百态,是上海珍贵的历史遗产。随着城市发展,开路,盖楼,造桥,建地铁,造商圈,这些老房子一批一批消逝。与此相关的情景是,凌乱的工地,帐篷,围栏,新崛起的大楼,这些也摄入了摄影师的镜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