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与发展党有浓厚的伊斯兰主义背景,且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但就该党性质而论不属于伊斯兰主义政党.正发党执政以来奉行温和、务实的政策,以"民主保守党"自居,积极推进民主化进程,在宗教与世俗间寻求平衡,在不改变国家政权世俗性质的前提下,竭力维护伊斯兰文化传统和习俗,强调伊斯兰价值观的重要性.正发党主导下的民主模式对土耳其政治发展道路有重大影响.与此同时,宗教与世俗间的较量复杂多变又决定了这种民主模式内涵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李艳枝 《西亚非洲》2012,(2):98-111
军人在土耳其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曾经通过3次军事政变推翻民选政府,并通过还政文官政府使土耳其沿着凯末尔主义的方向前进。正义与发展党上台后,尽管文官政府和军方极力维持脆弱的平衡关系,但双方在权力争夺、加入欧盟、库尔德问题、复兴伊斯兰文化等方面分歧重重,争端不断。文官政治和军人政治博弈的结果说明了土耳其的军人政治逐渐让步于文官政治,军人干政在可预见的将来很难再发生;尽管世俗主义和伊斯兰主义之间的斗争仍很激烈,但已逐渐趋于理性;正义与发展党"保守的民主"模式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将为中东诸国提供一种民主发展的范式。  相似文献   

3.
2011年9月2日,土耳其与以色列外交关系降至二秘级别,这是自1980年双边关系降至该级别以来第二次探底。国际背景转变、土耳其政坛力量变化,以及以色列外交缺陷凸显,是两国关系恶化的三大主因。长远看,土耳其实力有限、土以关系恶化机会成本增大,以及土耳其战略的西方取向,决定了两国关系仍有回暖空间。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君主制国家在阿拉伯剧变浪潮中平稳过关,促使学术界重新关注君主制在阿拉伯世界长期存续的现象.阿拉伯世界现有8个君主制国家虽然国情差异较大,但源于传统的政治合法性、地租型经济、以家族和部落为核心的政治联盟、外部力量支持是这些国家保持政权稳定的主要原因.阿拉伯君主制虽然具有合法性和生命力,仍将长期存在,但也面临诸如经济、民生问题,族际、教派冲突等挑战.阿拉伯君主制国家须通过改革,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5.
2011年9月2日,土耳其与以色列外交关系降至二秘级别,这是自1980年双边关系降至该级别以来第二次探底。国际背景转变、土耳其政坛力量变化,以及以色列外交缺陷凸显,是两国关系恶化的三大主因。长远看,土耳其实力有限、土以关系恶化机会成本增大,以及土耳其战略的西方取向,决定了两国关系仍有回暖空间。  相似文献   

6.
丁工 《亚非纵横》2014,(3):16-27
尽管土欧关系随着近期高官政要的频繁互访而再度转暖,土耳其举步维艰的入盟之路似乎有望迈出新的一步,但从长远来看,土耳其入盟的政策取向出现波动,此轮入盟谈判的前景依旧不容乐观,很有可能再度陷入谈判-停顿-再谈判-又停顿的周期性循环。随着土欧实力对比的消长起落,土耳其国民的集体心态变迁和国家利益的研判认知,将对土耳其制定加入欧盟的战略谋划和策略选择产生根本性和方向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土耳其国家与宗教——凯末尔世俗主义改革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末尔世俗主义改革的主旨,与其说是政教分离,不如说是国家控制宗教.凯末尔世俗主义改革极大地强化了国家对宗教的控制,但这场精英主义运动没有抵达边缘,也没有接近民众.土耳其具有中心-边缘、国家与宗教双重二元结构,也具有作为边疆国家的特殊性与对欧洲和伊斯兰的双重身份认同,其国家与宗教的关系极为复杂.伊斯兰是奥斯曼-土耳其的主要和内在属性,欧洲性是土耳其的次要和外在属性.把伊斯兰定性为土耳其的内在属性,就可以理解和解释边缘的强大,世俗主义改革的受挫与历经数代人强力的世俗化后,具有伊斯兰教背景的正义与发展党在政治上的强势崛起.  相似文献   

8.
宪法更新是土耳其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现象,土耳其共和国先后颁布了1924年宪法、1961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且每部宪法又伴随着数量众多的宪法修正案,为推动土耳其民主化进程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当前,土耳其国内各派别围绕着是否颁布新宪法展开激烈斗争,而掌权的正义与发展党正在针对新宪法的出台作出一系列努力.宪法作为政治利益博弈、力量关系对比的产物,其更新对政治社会变革有着重要影响;以民主的纬度来观察宪法更新,是宪法变迁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命题.本文试以土耳其现代化进程中的宪法更替为主题,论证宪法更新对民主化进程的影响,进而探讨土耳其制订新宪法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月突尼斯爆发全国性的抗议活动,执政长达23年的本·阿里总统迅即下台.2011年1月25日,埃及发生了抗议示威活动,要求总统穆巴拉克下台.此后,中东其他国家政局也出现动荡,如也门、利比亚、巴林、沙特和叙利亚.中东剧变后,不少国家进入了政治转型期,而该地区长期处于蛰伏状态的政治伊斯兰势力异军突起,成为中东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末,当代伊斯兰政治复兴运动在中东兴起,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席卷整个穆斯林世界,于1979年伊朗革命时发展至顶峰。冷战结束后,伊斯兰主义浪潮再次泛起,步入另一个高潮,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恐怖大亨”本·拉登的频繁活动,使伊斯兰政治复兴运动再次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1.
12.
冷战时期拉美地区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拉美外交仍受制于美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疏远,只有古巴、委内瑞拉等一些国家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友好;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拉美地区走上了多元化外交道路,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发展迅速。探析拉美地区与阿拉伯世界关系的发展过程的原因:一是两个地区文化上的亲近;二是拉美地区有着大量的阿拉伯移民;三是从阿拉伯世界获取石油供应、资金援助和发展贸易;四是寻求政治和经济平衡,对抗美国在拉美地区的霸权;五是支持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底起于突尼斯、2011年以来迅速扩散的北非、中东动荡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其发生的根源、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对中国的启示及中国的应对也是目前我国政界、学界集中探讨的热点问题。当前中东变局的深层根源是什么?骨牌效应会扩散到哪里?会不会改变中东政治力量对比甚至重塑中东战略格局?会不会影响全球战略态势?中东变局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与战略影响如何?中国从中东变局的发生根源及其影响中可得到些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于2011年3月10日举办了题为当前北非、中东变局及其影响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缅甸民选的吴登盛政府自2011年3月30日上台以来,在政治、经济、民族和解等领域推出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以期到2030年使缅甸迈人现代化的民主国家行列。两年来,缅甸宣称的“不可逆转的改革”成就令人瞩目,获得国内外的普遍认可和支持。然而,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缅甸将面临着更多挑战。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伴随着国际风云变幻,2008年中东、非洲形势出现了新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本刊编辑部特组织下列一组年终笔谈文章,约请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对这些地区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相关情况和重大事件进行评析,以期对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自2014年6月下旬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滑,近期更是连续暴跌。供需持续失衡、地缘政治影响减弱、金融投机等因素共同导致了此轮油价尚未见底的暴跌。油价暴跌在给美国、欧洲国家、中国等消费国带来低油价好处的同时,也引发了俄罗斯、委内瑞拉等生产国的经济金融危机和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17.
《西亚非洲》2012,(5):3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特殊的文化现象,亦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慧深邃的内核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社会生活等方面。就非洲中东地区而言,传统宗教在非洲大陆根深蒂固,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发端于中东地区,并逐渐扩散到包括非洲大陆的世界各地。长期以来,宗教的影响力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等层面体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东部处在大转变的前夕。现在,俄罗斯经济向东北亚方向转变的前提正在形成。期待中的俄罗斯向东转,对专家和高级官员造成严峻挑战。这个挑战的实质——俄罗斯政治精英尚未准备好放弃向西方一边倒。拖延完成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关于制定“东部战略”的决定就与此有关。现在仅披露所制定的俄东部战略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什叶派与逊尼派的断层线和美国影响力的明显衰退共同组成了下一任美国总统中东政策所面临的挑战.要迎接这项挑战,美国不仅需要恢复均势外交,而且必须平衡价值和利益以便于抑制伊拉克内战、加强温和派实力、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促进民主改革.美国的中东新战略必须包含以下要素:对阿以和解做出新的努力;限制伊拉克内战的外溢效应;用双边谈判形式讨论众多问题以阻止伊朗的核野心;协调地区安全安排,抑制伊朗威胁,阻止中东核竞赛.如有可能,美应为盟友提供核保护伞,确立政治经济改革日程表,协助创造阿拉伯政府和民众间新的社会联系,在安全环境欠佳的国家应更强调民主制度的建设而不是进行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