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传统的经济思维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种新的经济观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指导人们日常经济活动的主要经济思想。传统的经济理论已经受到了这种新经济观的猛烈冲击。经济学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正在悄悄地到来。如果对十年的经济改革做一番深入的分析,人们会惊异地发现,从农村到城市,从企业到政府,众多的改革措施竟可以用一个“包”字来概括。然而,“包”字所蕴含所代表的正是“利益分享”这样一种新的经济观。这种“利益分享”的新经济观,突破了“利益共享”的传统经济思维方式的束缚,公开承认经济个体的经济利益和经济权利,承认它们追求自身  相似文献   

2.
竞争,这个过去长期被人们视为资本主义的东西,在改革的浪潮中,已悄悄地在中国大地出现了。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发生巨变。这场巨变,不光限于经济领域,亦遍及政治、文化领域,同时波及党史界,使人们不能不面对现实,改变长期形成的历史偏见,公开承认竞争,并以欣喜的心情把竞争机制引入党史工作。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承认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加快改革从邓小平逝世,到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政治实现平稳过渡,继续坚持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和路线,再次确认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给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承认和巩固改革成果,坚持深化改革的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改革以来,结合中国改革的实际需要,理论界出现了三次重要的突破和发展,第一次是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承认一切理论和政策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给否定文革、开始改革创造了理论前提。第二次是关于“姓杜姓资”的讨论,承认社会主义可以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为发展市场经…  相似文献   

4.
自由和效率,是资本主义自我标榜的两面旗帜。社会主义要战胜资本主义,最终必须要在经济效率上赶上并超过资本主义。如果要比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劣,也必须敢于在经济效率上与之比较。我们承认,就目前状况而言,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效率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也承认,如果没有曲折和失误,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率会比现在更高些。但是,社会主义决不是低效率的代名词。前几年,人们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效率时,多半侧重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对这场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中心的改革在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繁荣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普遍承认的,但是,对这场改革在道德后果方面的认识,却出现了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改革虽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却必然会使人丢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造成道德上的退步和堕落;另一种观点认为,改革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就自然而然会使人们的道德水平与之同步前进。我认为,这两种观点所涉及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同时,还要不要和能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及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问题。本文试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一、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在对所有制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问题上,我国学者曾就所有制改革是否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展开过热烈的争论。但无论哪一种观点,即使是不把所有制改革当作经济改革关键的理论,也都承认我国目前的所有制需要进行改革。至于所有制改革的方向,主要观点有三种:1、把股份制作为国家所有制改革的方向。2、主张变国家所有制为企业所有制。3、主张通过实行“两权分离”,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来完善国家所有制。  相似文献   

7.
一、经济体系和经济制度 关于经济体系和经济制度这两个概念,在文献中还没有一种得到公认的统一用法。特别是在盎格鲁撒克逊语言地区,人们有时还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这两个概念。而在德语国家的国民经济学中则不同,首先是根据亨塞尔(Hensel)的著作,并受一般系统理论的影响,人们正在日益承认经济制度与经济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有社会根源,有认识根源。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贪赃枉法,坑害群众,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败坏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声誉,在人们的心目中造成极坏的影响,由此,造成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有偏见,这是社会根源。其次,由于有的人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片面性,特别是当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以后,在处理物质和精神、经济和政治的关系上,孤立地看问题,肯定一面,否定一面,只承认经济的重要作用,不承认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这是认识根源。因此,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改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湘潮》1989,(2)
改革,造成了社会前所未有的激荡。不仅是旧的体制、旧的制度,而且一切观念、思想体系都在经受冲击与考验。在理想问题上,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力图使自己的理想与改革的潮流相适应。人们的各种表现令人眼花缭乱:有的狂热、有的迷惑、有的绝望、有的只谈个人理想,不承认共同理想……共产党员在改革的实践中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共产主义理想?如何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矛盾?这不仅关系到改革的成败,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事业!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轨迹中为广大党员理出一点头绪,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有其内在的周期波动,这是经济系统非平衡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要积极驾驭和主动利用经济周期波动,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就需要制定和实施经济周期非平衡协调发展的战略。这里,所谓非平衡就是承认经济发展周期性波动这一客观事实,承认经济发展具有扩张和收缩的阶段性差别,承认国民经济在不同阶段上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上的差异;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波动中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是要避免由政策因素不当造成大起大落和减少由经济波动所引起的负面效应,就是要在经济运行中实现发展、改革…  相似文献   

11.
韩德强 《探索》2006,3(2):183-188
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这个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正是一些主流经济学家鼓吹的全盘市场化导致的。回顾改革历史,可知要按一些主流经济学家鼓吹的全盘市场化改革去反对“权贵资本主义”,去追求“好的法治的市场经济,只能是缘木求鱼。承认新自由主义的错误,承认市场万能论的错误,承认将市场机制泛化到一切领域的错误,并不等于要否定市场,更不等于要否定改革。人民群众拥护的改革,是走向共同富裕的改革,是要市场,不要市场化,要计划,不要计划化的改革,绝不是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想象中的全面私有化、全盘市场化、两极分化、腐败化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一、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市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搞的是产品经济,而不是商品经济。由于我们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当然也就不需要金融市场,事实上也不存在金融市场。三中全会以后,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企业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应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金融市场,实行资金商品化,筹资社会化,并进行  相似文献   

13.
依靠谁的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也必须坚持这一点。”承认不承认职工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是坚持贯彻落实全  相似文献   

14.
阿克塞尔·霍耐特认为要促进人的自由离不开相互承认的主体间条件。他确立了一个社会所需的爱、尊重和重视的承认原则。,这种原则的证明经历了从本质论向历史进步论的变化。本质论认为人的认同和社会承认原则是超历史的、固定的,这种僵化的观点难免会抑制人们认同和承认关系的变化。历史进步论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了人们认同的自由变化,但是因为它依靠较强的历史进步标准,所以它仍然可能迫使具体文化中的人们去承认某种他们并不接受的认同。霍耐特的前后两种路径都面临着同样一种困境:旨在作为自由之条件的承认关系反倒构成了对自由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一、西方财政政策理论沿革财政政策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人们如何解读“政府”。政府是否应该介入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并发挥某些作用?政府是否有必要通过财政政策干预市场经济?由于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时期的经济环境不同,人们对财政政策的认识并不一致,承认以及容许财政发挥作用的程度和空间也不尽相同。总的说来,  相似文献   

16.
截止到2006年7月,已有57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然而,美国、欧盟、日本等贸易大国和组织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使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目标无法真正实现。美欧在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上要高价的背后是害怕对华贸易中的逆差,而反倾销是它们目前降低逆差的手段之一。但冷静和客观地分析,政府职能改革的滞后性一直是影响我国早日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必须加快和深化我国政府职能改革:一是政府应从经济和市场的主导者转变为市场与社会的管理者;二是政府应从市场竞争中的实体经营者转变为市场和公共产品的服务者;三是政府应从行政垄断和市场控制者转变为经济微观规制与市场的监护者。  相似文献   

17.
宫辉供 《求贤》2008,(8):47-47
中国建立市场经济非常不容易。我们从计划经济时期完全否认市场.到改革开放之后部分承认市场.再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完全承认市场.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甚至付出了血的代价。日前《经济观察报》刊登张维迎的文章说,然而遗憾的是.时至今日.社会上又开始蔓延反市场倾向:人们对价格机制的信赖不是在继续提高.而是在下降.  相似文献   

18.
《理论导报》2000,(9):43-43
1、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理论。在改革实践中,从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探索,最后终于在理论上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最重要的贡献。2、所有制改革理论。所有制理论上的突破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单一的公有制理论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论转变,形成了所有制结构理论;二是将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区分开来,形成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这对消除传统观念的束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具有深远的意义。3、企业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赵心昭 《求贤》2007,(7):22-23
近年来,无论从高层到基层,从党内到党外,理论上大家都承认中国的政治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也深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难在何处。依照中国目前的国情,政治上搞西方式的那种多党制民主既不可以,也无可能;但由于在经济方面已经向市场转轨,权力与资本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寻租的机会,如果不对权力施加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腐败也就会不可避免地与经济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20.
一、放宽对私人工商业的政策,扶持城乡私人工商业发展东欧各国长期以来,由于受苏联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对城乡私营工商业一般都是采取了取缔或严加限制的政策。近些年来,随着各国对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在所有制问题上有了松动,先后承认和允许在公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多种经济成份的并存。因此,在工商业中开始注意并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如南斯拉夫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